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894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包括平台板、支架机构,所述平台板安置在轨道底部,支架机构设置于平台板顶侧位置,平台板固定连接于地面并且两端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延板,平台板两端的延板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轴轨,轴轨外侧均套接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所临近的延板侧壁,轴轨插接支座机构,支座机构主要由活动座、安置座、液压气缸、上夹板、下夹板、固定板组成,活动座设置于轨道底部滑动套接轴轨,活动座顶部活动连接有安置座,安置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液压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夹板,上夹板底部设置有下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有效地缓冲复合丝从模具出模的瞬间应力。有效地缓冲复合丝从模具出模的瞬间应力。有效地缓冲复合丝从模具出模的瞬间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纤维拉伸
,特别涉及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在各行各业都对行业工艺的精细程度十分上心,尤其是在实业中的纺织行业,为了保障纺织品的质量和外观,一般会采用在纺织线材料中采用金属纤维,但是金属纤维制造工艺非常考究,需要很多加工才能形成适合纺织用的复合丝。
[0003]在复合丝的制造拉伸过程中,为了拉细塑形需要经过直线拉拔工序,通过拉拔机以500公斤的拉力,牵拉着长度100米左右的复合丝以5米/分前行,但是仅为复合丝在拉细塑形后缺少延展性,会导致比较脆,并且在复合丝出模拉出的瞬间会因为惯性形成一股较大的应力,在应力的作用下会导致复合丝尾端瞬间出现甩尾,出现向前不规则撞冲,导致复合丝很容易撞向前面或周边设备,使其头端折断造成报废,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结构合理,有效地缓冲复合丝从模具出模的瞬间应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包括平台板、支架机构,所述平台板安置在用于行驶牵引车的轨道底部,所述支架机构设置于平台板顶侧位置,所述平台板固定连接于地面并且两端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延板,所述平台板两端的延板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轴轨,所述轴轨外侧均套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所临近的延板侧壁,所述轴轨插接支座机构,所述支座机构主要由活动座、安置座、液压气缸、上夹板、下夹板、固定板组成,所述活动座设置于轨道底部滑动套接轴轨并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另一端,所述活动座顶部活动连接有安置座,所述安置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底部设置有下夹板,在进行复合丝拉伸时,复合丝经过拉伸模具后由牵引车牵引前进,在牵引车经过经过支架机构并待复合丝即将拉出模具时启动液压气缸使上夹板配合下夹板将复合丝夹住,因固定连接液压气缸的安置座连接活动座,从而在牵引车对复合丝的牵引力作用下会带动支架机构沿轴轨进行同步运动,在活动座移动过程中会对压力弹簧施加势能,从而在复合丝尾端从模具拔出时瞬间形成的应力,会被压力弹簧释放的压力对冲掉,进而可以有效地缓冲复合丝从模具出模的瞬间应力,避免复合丝尾端因应力过大出现甩尾对周围设备撞击导致端部折断的现场,避免了安全隐患。
[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一侧设置有两个减震套,所述减震套分别套接在两根轴轨外侧,所述减震套一端均固定连接所临近的延板侧壁,所述减震套起到对活动座在压力弹簧对冲复合丝应力后回弹的缓冲作用,避免回弹导致压力弹簧金属疲劳,增加其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顶部一端设置有限位支杆,所述限位支杆转动连接在安置座底部,在牵引车未经过支架机构前,安置座位于道轨的一侧,避免影响牵引车的行进运动,在牵引车经过支架机构后,将安置座转动到道轨上方并将复合丝置于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以便于对复合丝夹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顶部另一端设有带空心通孔的定位支杆,所述活动座一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下夹板固定在固定板对应上夹板的位置,所述固定板端部设置有与定位支杆对应的通孔,在活动座转动至道轨上方时固定板的通孔位置与定位支杆顶端重合,所述固定板通孔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贯穿固定板通孔插接至定位支杆内,从而达到对活动座进行彻底固定的目的,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偏移。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1]本技术包括有平台板,支架机构设置于平台板顶侧位置,平台板两端的延板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轴轨,轴轨外侧均套接有压力弹簧,其中支架机构中的活动座顶部活动连接有安置座,安置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液压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夹板,上夹板底部设置有下夹板,在牵引车经过经过支架机构并待复合丝即将拉出模具时启动液压气缸使上夹板配合下夹板将复合丝夹住,在活动座移动过程中会对压力弹簧施加势能,从而在复合丝尾端从模具拔出时瞬间形成的应力,会被压力弹簧释放的压力对冲掉,进而可以有效地缓冲复合丝从模具出模的瞬间应力,避免复合丝尾端因应力过大出现甩尾对周围设备撞击导致端部折断的现场,避免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中平台板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中支架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平台板;11、延板;12、轴轨;13、压力弹簧;14、减震套;2、支架机构;21、活动座;22、限位支杆;23、定位支杆;24、安置座;25、液压气缸;26、上夹板;27、下夹板;28、固定板;29、定位销;3、道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0017]本技术,所述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包括平台板1、支架机构2,所述平台板1安置在用于行驶牵引车的道轨3底部,所述支架机构2设置于平台板1顶侧位置,所述平台板1固定连接于地面并且两端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延板11,所述平台板1两端的延板11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轴轨12,所述轴轨12外侧均套接有压力弹簧13,所述压力弹簧13一端均固定连接所临近的延板11侧壁,所述轴轨12插接支座机构。
[0018]所述支座机构主要由活动座21、安置座24、液压气缸25、上夹板26、下夹板27、固定板28组成,所述活动座21设置于道轨3底部滑动套接轴轨12并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13另一端,所述活动座21一侧设置有两个减震套14,所述减震套14分别套接在两根轴轨12外侧,所述减震套14一端均固定连接所临近的延板11侧壁,所述减震套14起到对活动座21在
压力弹簧13对冲复合丝应力后回弹的缓冲作用,避免回弹导致压力弹簧13金属疲劳,增加其使用寿命。
[0019]所述活动座21顶部活动连接有安置座24,所述活动座21顶部一端设置有限位支杆22,所述限位支杆22转动连接在安置座24底部,在牵引车未经过支架机构2前,安置座24位于道轨3的一侧,避免影响牵引车的行进运动,在牵引车经过支架机构2后,将安置座24转动到道轨3上方并将复合丝置于上夹板26与下夹板27之间,以便于对复合丝夹持,所述安置座24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25,所述液压气缸2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夹板26,所述上夹板26底部设置有下夹板27,所述活动座21顶部另一端设有带空心通孔的定位支杆23,所述活动座21一侧固定有固定板28,所述下夹板27固定在固定板28对应上夹板26的位置,所述固定板28端部设置有与定位支杆23对应的通孔,在活动座21转动至道轨3上方时固定板28的通孔位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复合丝拉伸应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板、支架机构,所述平台板安置在轨道底部,所述支架机构设置于平台板顶侧位置,所述平台板固定连接于地面并且两端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延板,所述平台板两端的延板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轴轨,所述轴轨外侧均套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所临近的延板侧壁,所述轴轨插接支座机构,所述支座机构主要由活动座、安置座、液压气缸、上夹板、下夹板、固定板组成,所述活动座设置于轨道底部滑动套接轴轨并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另一端,所述活动座顶部活动连接有安置座,所述安置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底部设置有下夹板。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奇公丕信李因果李玉霞公彦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闻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