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93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9
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包括若干产品、主流道和至少一个分支流道,分支流道包括主体分支流道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进胶流道,主体分支流道的一端和主流道连接,并且主体分支流道的另一端与两个对称设置的进胶流道连接,进胶流道与产品连接,进胶流道与主体分支流道呈“S”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改善侧浇口射速过快使产品外观面产生喷流痕以及侧浇口无法自动切断问题,能明显淡化或消解掉传统进胶方案带来的浇口冲痕,雾班等问题和后期需要人工去除浇口,浇口残留无法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全自动生产,为公司大幅节约人力以及时间成本,降低了产品单价让客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幅提升。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成型
,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社会产品的研发趋势正在往小巧便携扁平化多功能发展,客户对于产品的外观要求及自动化生产要求不断提高。
[0003]有整体外观要求的塑胶产品开发塑胶模具时有两个难点:
[0004]一、产品整个外观面没有布置浇口的位置,只能在产品背面或者侧面布置如牛角式,侧式等浇口(如图2所示),而此类浇口极易在产品表面形成冲痕,雾斑等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当浇口的剪切应力超过材料本身的的剪切应力容许值标准时产生的溶胶破折(melt fracture)现象。
[0005]二、产品需要全自动量产,这对于侧浇口需要人力手动去除浇口及控制浇口残留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0006]具体如下图1所示的产品,由于产品正面(箭头F指向的面)为高光外观面,外侧与产品对手件有严格的装配要求,在进胶方式的考虑上我们首先排除了会产生外观面雾斑的牛角的进浇方式,考虑到侧浇口的方式不利于生产自动化以及产品装配,我们优化侧浇口尺寸已解决浇口残留影响产品装配问题,但同时出现了浇口剪切力过大导致外观面产生冲痕的新问题,在图1箭头C中所圈出的位置会有冲痕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解决了模具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自动切断浇口,且防止在高光外观面中解决传统进胶方案带来浇口冲痕,雾斑等问题。
[0008]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包括若干产品、主流道和至少一个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的一端和主流道连接,并且分支流道的另一端和产品连接;其中,所述分支流道包括主体分支流道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进胶流道,所述主体分支流道的一端和主流道连接,并且主体分支流道的另一端与两个对称设置的进胶流道连接,所述进胶流道与产品连接,所述进胶流道与主体分支流道呈“S”型设置。本技术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改善侧浇口射速过快使产品外观面产生喷流痕以及侧浇口无法自动切断问题,能明显淡化或消解掉传统进胶方案带来的浇口冲痕,雾班等问题和后期需要人工去除浇口,浇口残留无法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全自动生产,为公司大幅节约人力以及时间成本,降低了产品单价让客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0009]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所述主流道远离主体分支流道的一端为进浇口,所述进浇口为潜浇口,并且进浇口位于产品外圆周的侧壁位置处。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所述进浇口的宽度为
3.0mm,并且进浇口的厚度为0.8mm。按设计标准进行浇口优化,加大浇口宽度由原先2.0mm增加到3.0mm,浇口厚度由0.3mm增加到0.8mm浇口厚度标准=0.3T(T为产品壁厚)此结构有效减少了浇口处的剪切效应,并降低了浇口处瞬间的冲击速度,使塑料胶体能够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在型腔内推进,最终使得产品表面的冲痕现象通过注塑工艺调整彻底解决。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所述进胶流道包括前段进胶流道和后段进胶流道,所述前段进胶流道的一端和主体分支流道连通,并且前段进胶流道的另一端和后段进胶流道连通,所述主体分支流道、前段进胶流道和后段进胶流道呈“S”型折返状设置。
[0012]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所述进浇口设置在后段进胶流道远离前段进胶流道的端部上。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所述主体分支流道远离主流道的一端设有折弯拐角,所述前段进胶流道的一端与折弯拐角连通。
[0014]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所述主体分支流道和折弯拐角之间垂直设置。
[00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并且具有如下优点:
[0016]1、能有效降低浇口处剪切应力的方案,从而淡化或彻底改善浇口冲痕等问题。
[0017]2、使产品能自动切断浇口精确控制浇口残余,实现全自动生产。
[0018]经过以上优化后解决了产品原先的冲痕问题并使产品能够自动化量产,为公司大幅节约人力以及时间成本,降低了产品单价让客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传统模具浇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向的剖面;
[0022]图4为本技术所述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5为本技术所述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6为本技术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图5中C

C向的剖面图。
[0028]图中:产品1、主流道2、分支流道3、主体分支流道31、折弯拐角311、进胶流道32、前段进胶流道321、后段进胶流道322、进浇口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
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产品(1)、主流道(2)和至少一个分支流道(3),所述分支流道(3)的一端和主流道(2)连接,并且分支流道(3)的另一端和产品(1)连接;其中,所述分支流道(3)包括主体分支流道(3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进胶流道(32),所述主体分支流道(31)的一端和主流道(2)连接,并且主体分支流道(31)的另一端与两个对称设置的进胶流道(32)连接,所述进胶流道(32)与产品(1)连接,所述进胶流道(32)与主体分支流道(31)呈“S”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2)远离主体分支流道(31)的一端为进浇口(33),所述进浇口(33)为潜浇口,并且进浇口(33)位于产品(1)外圆周的侧壁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高镜面表面成型的模具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口(33)的宽度为3.0mm,并且进浇口(33)的厚度为0.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永龙施沫村
申请(专利权)人:爱威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