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包括承载机构、水平调节组件、第一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角度调节组件、滑动部和第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安装在承载机构上方,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水平调节组件上方,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上方,所述滑动部安装在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内,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滑动部侧壁,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和架线箍,所述架线箍连接在支撑架表面,所述支撑架与滑动部侧壁活动连接,解决了电缆架设过程中遇到的不方便调节支撑方向和不便于调节电缆位置的问题,具备便于调节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调节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调节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能输送指由发电厂或电源由某处输送到另一处的一种方式,由于早期技术不成熟电能输送多采用直流输电,而后期逐渐演变成交流传送,交流传送有很多优势,减少了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了速度和传送长度,不过依然有一定的损耗,相信以后技术成熟,会出现更加合适的电能传输方式。
[0003]输电线路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地下输电线路。前者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上;后者主要用电缆,敷设在地下或水下,输电按所送电流性质可分为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19世纪80年代首先成功地实现了直流输电,后因受电压提不高的限制,19世纪末为交流输电所取代。交流输电的成功,迎来了20世纪电气化时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输电又有新发展,与交流输电相配合,形成交直流混合的电力系统。
[0004]而现有的用于支撑电缆的电力输送设备存在如下缺陷:(1)当支撑的电缆检修或架设完毕后,需要对另一条或多条与该电缆不平行的电缆支撑时,无法根据另一条电缆的位置快速调节支撑设备的位置:(2)无法将正在支撑的电缆快速翻越其它电缆或障碍物移动至另外一个位置或架设点,无法根据两个不同高度的架设点之间的电缆快速调节支撑设备的支撑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旨在解决当使用现有的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存在不方便调节支撑方向和不便于调节电缆位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包括承载机构、水平调节组件、第一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角度调节组件、滑动部和第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安装在承载机构上方,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水平调节组件上方,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上方,所述滑动部安装在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内,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滑动部侧壁,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和架线箍,所述架线箍连接在支撑架表面,所述支撑架与滑动部侧壁活动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壳体、第三驱动部、第二中心轴、第二传动齿轮、滑槽和齿形导轨,所述第三驱动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上方,所述第二转动壳体下方通过第二中心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上方,所述第二中心轴表面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三驱动部与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壳体内设置有滑槽和齿形导轨,所述滑槽和齿形导轨连通,所述滑动部位于滑
槽内,并且与齿形导轨传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动部包括第四驱动部和滑动壳体,所述第四驱动部包括第四驱动马达和第四驱动齿轮,所述第四驱动马达固定连接在滑动壳体内,所述第四驱动马达通过第四驱动齿轮与齿形导轨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壳体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撑架与滑动壳体侧壁活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五驱动部、第三中心轴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五驱动部固定连接在滑动壳体侧壁,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三中心轴转动连接在滑动壳体侧壁,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安装在第三中心轴表面,所述第五驱动部与第三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固定机架、移动轮组件和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安装在固定机架上方,所述移动轮组件安装在固定机架底部,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安装在固定导轨内。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螺纹杆、螺母座和套筒,所述第一驱动部为第一驱动马达,所述第一驱动马达与螺纹杆连接,所述套筒安装在螺母座表面,所述螺母座螺纹连接在螺纹杆表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壳体、第一中心轴、第二驱动部和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壳体通过第一中心轴转动连接在套筒内,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连接在螺母座表面,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安装在第一中心轴表面,所述第二驱动部与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壳体表面,所述第二中心轴与第一转动壳体转动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马达通过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三驱动马达和第三驱动齿轮,所述第三驱动马达通过第三驱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安装在固定机架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和第五驱动部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转动壳体、支撑架和架线箍均为绝缘材质,所述架线箍螺纹连接在支撑架表面。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水平调节组件、第一角度调节组件、第二角度调节组件、滑动部和第三角度调节组件相互配合的设计,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调节支撑架的位置和角度,解决了电缆架设过程中遇到的不方便调节支撑方向和不便于调节电缆位置的问题,具备便于调节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承载机构和水平调节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角度调节组件的立体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和滑动部的装配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滑动部和第三角度调节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
‑
承载机构、11
‑
固定机架、12
‑
移动轮组件、13
‑
固定导轨、2
‑
水平调节组件、21
‑
第一驱动部、22
‑
螺纹杆、23
‑
螺母座、24
‑
套筒、3
‑
第一角度调节组件、31
‑
第一转动壳体、32
‑
第一中心轴、33
‑
第二驱动部、34
‑
第一传动齿轮、4
‑
第二角度调节组件、41
‑
第二转动壳体、42
‑
第三驱动部、43
‑
第二中心轴、44
‑
第二传动齿轮、45
‑
滑槽、46
‑
齿形导轨、5
‑
滑动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包括承载机构(1)、水平调节组件(2)、第一角度调节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角度调节组件(4)、滑动部(5)和第三角度调节组件(6),所述水平调节组件(2)安装在承载机构(1)上方,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3)安装在水平调节组件(2)上方,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4)安装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3)上方,所述滑动部(5)安装在第二角度调节组件(4)内,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6)安装在滑动部(5)侧壁,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6)包括支撑架(61)和架线箍(62),所述架线箍(62)连接在支撑架(61)表面,所述支撑架(61)与滑动部(5)侧壁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第二转动壳体(41)、第三驱动部(42)、第二中心轴(43)、第二传动齿轮(44)、滑槽(45)和齿形导轨(46),所述第三驱动部(42)固定连接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3)上方,所述第二转动壳体(41)下方通过第二中心轴(43)转动连接在第一角度调节组件(3)上方,所述第二中心轴(43)表面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44),所述第三驱动部(42)与第二传动齿轮(4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壳体(41)内设置有滑槽(45)和齿形导轨(46),所述滑槽(45)和齿形导轨(46)连通,所述滑动部(5)位于滑槽(45)内,并且与齿形导轨(46)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5)包括第四驱动部(51)和滑动壳体(52),所述第四驱动部(51)包括第四驱动马达和第四驱动齿轮,所述第四驱动马达固定连接在滑动壳体(52)内,所述第四驱动马达通过第四驱动齿轮与齿形导轨(46)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壳体(52)滑动连接在滑槽(45)内,所述支撑架(61)与滑动壳体(52)侧壁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方向的电力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组件(6)包括第五驱动部(63)、第三中心轴(64)和第三传动齿轮(65),所述第五驱动部(63)固定连接在滑动壳体(52)侧壁,所述支撑架(61)通过第三中心轴(64)转动连接在滑动壳体(52)侧壁,所述第三传动齿轮(65)安装在第三中心轴(64)表面,所述第五驱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巧,林火养,贺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闽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