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靠背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第一U型架的外侧设有调节组件;通过一只手扶着第一U型架,通过推动第一U型架,使得第一U型架以第二连接轴为圆心进行转动,可以根据病人的需求将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通过向上拉动U型支撑架,使得U型支撑架以第一连接轴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U型支撑架的一端位于限位齿条上,即可将第一U型架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即可将病人的后背依靠在靠背架上;通过设置限位块,对病人上半身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病人上半身发生侧斜,通过设置限位柱,对病人的下方身进行限位,避免病人在坐靠的过程中慢慢下滑,导致病人坐靠姿态无法保持,同时位置改变,可能导致病人侧翻坠床。可能导致病人侧翻坠床。可能导致病人侧翻坠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
[0001]本技术涉及靠背架
,具体为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
技术介绍
[0002]长期卧床的病人,在长时间卧床后会感到全身疲累,特别是失去自理能力的瘫痪病人和重症病人,需要经常辅助翻身和起背,缓解疲累。家庭护理不同于医院,很多家庭护理都不配备病床,给病人起背非常困难,一般都是用枕头、棉被等堆到病人背后,使其成半卧姿势,由于依托物受力变形使病人的坐靠姿无法保持,慢慢下滑改变位置,甚至侧翻坠床,为此,提出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长期卧床的病人,在长时间卧床后会感到全身疲累,特别是失去自理能力的瘫痪病人和重症病人,需要经常辅助翻身和起背,缓解疲累。家庭护理不同于医院,很多家庭护理都不配备病床,给病人起背非常困难,一般都是用枕头、棉被等堆到病人背后,使其成半卧姿势,由于依托物受力变形使病人的坐靠姿无法保持,慢慢下滑改变位置,甚至侧翻坠床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包括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的外侧设有调节组件;
[0005]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U型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分别活动套接有U型支撑架的两端,所述第一U型架的两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侧分别活动套接有第二U型架的两端,所述第二U型架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齿条,所述第一U型架上设有外套。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套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与第一魔术贴毛面互相匹配。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架的顶端位于外套的外侧设有毛布套,所述毛布套的外侧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有第二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魔术贴勾面与毛布套互相匹配。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套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布,所述第一连接布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限位柱。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U型架的内侧设有连接柱。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三魔术贴勾面与第二魔术贴毛面互相匹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一只手扶着第一U型架,通过推动第一U型架,使得第一U型架以第二连接轴为圆心进行转动,可以根据病人的需求将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通过向上拉动U型支撑架,使得U型支撑架以第一连接轴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U型支撑架的一端位于限位齿条上,即可将第一U型架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即可将病人的后背依靠在靠背架上。
[0013]2、通过设置限位块,对病人上半身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病人上半身发生侧斜,通过设置限位柱,对病人的下方身进行限位,避免病人在坐靠的过程中慢慢下滑,导致病人坐靠姿态无法保持,同时位置改变,可能导致病人侧翻坠床。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U型架;2、第一连接轴;3、U型支撑架;4、第二连接轴;5、第二U型架;6、限位齿条;7、外套;8、第一连接带;9、第二连接带;10、第一魔术贴勾面;11、第一魔术贴毛面;12、毛布套;13、第二魔术贴勾面;14、限位块;15、第一连接布;16、第三魔术贴勾面;17、第二连接部;18、第二魔术贴毛面;19、限位柱;20、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1]实施例
[0022]现有技术中,长期卧床的病人,在长时间卧床后会感到全身疲累,特别是失去自理能力的瘫痪病人和重症病人,需要经常辅助翻身和起背,缓解疲累。家庭护理不同于医院,很多家庭护理都不配备病床,给病人起背非常困难,一般都是用枕头、棉被等堆到病人背后,使其成半卧姿势,由于依托物受力变形使病人的坐靠姿无法保持,慢慢下滑改变位置,甚至侧翻坠床。
[0023]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包括第一U型架1,第一U型架1的外侧设有调节组件;
[0024]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可以根据需求去调节病人坐靠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连接轴2,两个第一连接轴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U型架1的两侧,两个第一连接轴2的外侧分别活动套接有U型支撑架3的两端,第一U型架1的两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4,两个第二连接轴4的外侧分别活动套接有第二U型架5的两端,第二U型架5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齿条6,通过将靠背架放置在床上并且放置在病人的后方,一只手扶着第一U型架1,通过推动第一U型架1,使得第一U型架1以第二连接轴4为圆心进行转动,可以根据病人的需求将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通过向上拉动U型支撑架3,使得U型支撑架3以第一连接轴2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U型支撑架3的一端位于限位齿条6上,即可将第一U型架1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即可将病人的后背依靠在靠背架上,第一U型架1上设有外套7,外套7为富皮绒外套,外套7的内部设有海绵内芯,增加了靠背架的舒适度,第二U型架5的内侧设有连接柱20,通过设置连接柱20,对靠背架的结构进行加强。
[0025]外套7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8和第二连接带9,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10,第二连接带9的一端外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包括第一U型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架(1)的外侧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连接轴(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U型架(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2)的外侧分别活动套接有U型支撑架(3)的两端,所述第一U型架(1)的两内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4),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4)的外侧分别活动套接有第二U型架(5)的两端,所述第二U型架(5)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齿条(6),所述第一U型架(1)上设有外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防侧滑的床上靠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7)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8)和第二连接带(9),所述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10),所述第二连接带(9)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一魔术贴毛面(11),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10)与第一魔术贴毛面(11)互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文曦,曹建红,周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真情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