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773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及其应用;所述常温机械灌注液包括以下组分:STEEN溶液、红细胞、乳酸钠林格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磷酸钠、肝素钠、头孢曲松钠、盐酸法舒地尔、水;所述常温机械灌注液中的溶栓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心脏死亡供体边缘性供肾内血栓,还能有效清除损伤肾组织再灌注形成的微血栓和再灌注损伤;该灌注液可更有效地改善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质量和功能,从而增加器官的利用率,缓解人体器官移植的供需矛盾。缓解人体器官移植的供需矛盾。缓解人体器官移植的供需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全球范围内肾移植等待名单上的患者数量呈快速增加,然而捐献器官的来源和数量并没有相应地得到增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120,000例器官移植,然而该数量仅能解决10%的全球器官移植需求,使得器官移植供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拉大。脑死亡后捐献和活体器官捐献来源的潜在供体数量有限。因此,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来源的器官引起了人们强烈地关注,被认为是扩大供体器官来源的主要方法。
[0003]然而,长时间的DCD供肾由于心脏死亡后热缺血损伤,器官内血流停滞容易形成大量的血栓和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考虑到DCD供肾的术后较高的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导致大量DCD来源的肾脏被丢弃。
[0004]DCD供体心脏死亡的发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即使是心跳骤停后快速获取器官,最大程度地缩短器官经历热缺血损伤和血流淤积的时间,也可能会导致器官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器官内血栓形成会影响器官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阻碍器官保存液在移植物组织中均匀分布,影响冷保存器官质量,移植后再灌注时形成新血栓导致移植失败。上述危险因素大大地增加了移植医师对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的担忧,所以大部分DCD供体器官被丢弃。
[0005]为了提高DCD供体器官的质量和利用率,移植医师探究了许多方法,其中包括在器官获取的时候采用不同种类的溶栓药物灌洗,其虽可有效通过液体流动将部分管径较粗血管内混合性血栓冲洗出来,微循环内的透明血栓由于区域灌注不均匀难以被清除,且容易导致器官内局部压力增高,发生细胞水肿、坏死和从基底膜上脱落,造成二次损伤。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DCD器官溶栓治疗方法。
[0006]在改善DCD供肾质量的技术问题上,常温机械灌注的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平台。近年来,机械灌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证实。由于目前用于溶栓治疗的临床药物基本为活性酶制剂,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较大,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下降,接近机体温度的反应温度是溶栓酶较合适的酶促反应温度。因此,采用常温机械灌注系统作为治疗平台,联合溶栓药物治疗DCD供肾是一条新思路,为体外针对性治疗DCD供肾热缺血时间所形成的血栓栓塞提供了条件。然而,目前尚缺乏通用型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尤其是针对DCD供肾脏体外特异性修复的常温机械灌注液。
[0007]在之前的专利(202020639775.4)中,构建了一种大鼠肾脏常温机械保存及复灌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设备通用,能够提高大鼠肾脏保存质量、延长保存时间和微调后可进行体外模拟复灌,解决了科研中尚没有统一标准的大鼠肾脏常温机械保存及复灌系统
带来的诸多难题,但单纯地用于常温机械灌注不能满足实际的临床中对DCD供肾修复和治疗的需要。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常温机械灌注液,借助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实现持续溶栓治疗和体外修复。此外,常温机械灌注可以对移植前DCD供肾进行有效的评估,具备十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有效解决针对心脏死亡供体肾脏损伤严重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包括如下组分:
[0012]STEEN溶液、红细胞、乳酸钠林格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磷酸钠、肝素钠、头孢曲松钠、盐酸法舒地尔、水。
[0013]优选地,基于每1000mL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总量,包括:STEEN溶液100~300mL、红细胞22~42mL、乳酸钠林格溶液500~600mL、碳酸氢钠溶液30~5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0~50mL、葡萄糖注射液10~20mL、胰岛素100~300IU、葡萄糖酸钙6~18mL、地塞米松磷酸钠5~15mg、肝素钠3800~4200IU、头孢曲松钠15~35mg、盐酸法舒地尔100~10000mg、余量为水。
[0014]优选地,所述红细胞为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
[0015]优选地,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1~8.7%。
[0016]优选地,所述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2~8%。
[0017]优选地,所述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13%。
[0018]优选地,所述常温机械灌注液还包括溶栓药物。
[0019]优选地,所述溶栓药物为链激酶、尿激酶、阿替普酶和纤溶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优选地,所述链激酶的浓度为12000~15000IU/mL;尿激酶浓度为4000~20000IU/mL;阿替普酶浓度为1~2mg/mL;纤溶酶浓度为20~100IU/mL。
[0021]优选地,所述水为灭菌注射用水。
[0022]优选地,所述常温机械灌注液应用于心脏死亡后的时间为10~90min后供体肾脏器官。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记载的溶栓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心脏死亡供体边缘性供肾内血栓,还能有效清除损伤肾组织再灌注形成的微血栓和再灌注损伤。
[0025]2、对肾脏常温灌注检测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常温机械灌注液能明显改善肾脏灌注相关参数(压力、动脉血流量和肾内阻力)以及肾脏的状态和质量;解决了目前尚无针对性应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常温机械灌注修复的灌注液的问题,该灌注液可更有效地改善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质量和功能,从而增加器官的利用率,缓解人体器官移植的供需矛盾。
[0026]3、常温机械灌注在不同的心脏死亡时间肾脏灌注效果差异明显,心脏死亡30min、45min、60min和90min后获取肾脏灌注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变得更加差,60min和90min获取的肾脏甚至因为灌注压力和肾内阻力快速升高可能造成体外灌注失败,其最大的原因是肾脏
循环系统中大量的血栓形成导致器官内血液无法流通和新血栓的形成;而对于心脏死亡时间大于90min的肾脏,几乎无法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基本无研究的临床意义。因此,本专利技术包含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对不同时间心脏死亡后供肾的灌注保存和修复具有明显的安全时间限度。
[0027]4、在获取心脏死亡后供肾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肝素钠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器官保存液(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HTK溶液或者KPS

1)进行预灌洗,无法将肾脏内血栓完全冲洗干净,并且会导致区域灌注不均匀、压力过大和冲洗液体量过多则会造成肾脏严重水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STEEN溶液、红细胞、乳酸钠林格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磷酸钠、肝素钠、头孢曲松钠、盐酸法舒地尔、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基于每1000mL的常温机械灌注液总量,包括:STEEN溶液100~300mL、红细胞22~42mL、乳酸钠林格溶液500~600mL、碳酸氢钠溶液30~5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0~50mL、葡萄糖注射液10~20mL、胰岛素100~300IU、葡萄糖酸钙6~18mL、地塞米松磷酸钠5~15mg、肝素钠3800~4200IU、头孢曲松钠15~35mg、盐酸法舒地尔100~10000mg、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细胞为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脏的常温机械灌注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峰张鹏莫舒咏梁涵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