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74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所述电池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卷绕设置形成卷芯,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集流体表面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每一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两侧均具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位于所述卷芯的弯折区,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减小了位于弯折区的电极片的内应力,增强了第二活性物质层在集流体上的粘附力,从而减少活性物质层脱落的情况,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软包电芯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尺寸灵活、辅材占比低,被广泛的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关键材料的改进和电芯结构的优化,现有技术中,针对电芯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增加极片单位面积的活性物质负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在极片卷绕形成卷芯后,由于卷芯圆弧位置的极片发生了弯折,极片内应力较大,导致圆弧位置的极片上活性物质粘附力较差,容易出现活性物质脱落的情况,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0004]可见,现有技术中电池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卷绕设置形成卷芯,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集流体表面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每一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两侧均具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位于所述卷芯的弯折区,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敷料量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敷料量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5至1。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宽度与所述卷芯的尺寸之间的关系为:
[0009]W1=W

D;
[0010]其中,W1为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宽度,W为所述电极片的卷绕宽度,D为所述电极片的卷绕厚度。
[0011]可选地,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层叠后卷绕设置形成所述卷芯。
[0012]可选地,所述正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所述负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
[0013]可选地,所述正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宽度为W2,W2满足如下关系:
[0014]W2≥π
×
(n

1)
×
(T
负极
+T
正极
+T
隔膜
);
[0015]其中,T
负极
为所述负极片的厚度,T
正极
为所述正极片的厚度,T
隔膜
为隔膜的厚度,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n为正整数。
[0016]可选地,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宽度逐渐增加。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集流体的靠近所述卷芯中心的一侧表面。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均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001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集流体表面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将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卷芯的弯折区,即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位于集流体弯折的区域,通过减少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使得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减小了位于弯折区的电极片的内应力,增强了第二活性物质层在集流体上的粘附力,从而减少活性物质层脱落的情况,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图1电极片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卷绕设置形成卷芯,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集流体表面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每一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两侧均具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位于所述卷芯的弯折区,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
[0027]本实施方式中,在集流体表面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将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卷芯的弯折区,即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位于集流体弯折的区域,通过减少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使得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减小了位于弯折区的电极片的内应力,增强了第
二活性物质层在集流体上的粘附力,从而减少活性物质层脱落的情况,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0028]应当理解的是,卷绕结构的软包电池宽度方向圆弧处(或称弯折区),由于电极片卷绕、弯折后受到内应力的作用,导致圆弧处极片活性物质层与集流体间粘附力变差,此外圆弧处存在正极凹面与负极凸面相对应情况,容易造成此位置实际的NP值(即负极材料的含量与正极材料的含量之间的比值)比设计值小,容易出现负极面容量余量不足而析锂的情况。
[0029]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均可以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0030]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沿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在集流体的表面涂覆有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在电极片进行卷绕前,可以对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进行清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激光刻蚀打孔清洗处理、开槽清洗处理等方式去除预设区域的部分活性物质,以在集流体的表面形成交替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换言之,减少了位于弯折区的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含量,这样,减小了位于弯折区(即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电极片的内应力,减少了活性物质脱落的情况。...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卷绕设置形成卷芯,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集流体表面依次交替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每一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两侧均具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位于所述卷芯的弯折区,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小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单位面积的敷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敷料量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单位面积的敷料量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5至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宽度与所述卷芯的尺寸之间的关系为:W1=W

D;其中,W1为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宽度,W为所述电极片的卷绕宽度,D为所述电极片的卷绕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层叠后卷绕设置形成所述卷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洛彭冲李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