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邸艳君专利>正文

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65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包括墙体和种植盒,墙体上装有多个与种植盒适配的集水斗,种植盒内填充有土壤,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种植盒的底部开有多个与集水斗对应的漏水孔,集水斗的底部连通有灌溉管,灌溉管的另一端向下倾斜,穿过墙体与灌溉头连通,灌溉头置于土壤内,灌溉头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分水孔,灌溉管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排水管与相邻的灌溉管连通;通过往集水斗中倒入茶水,经过灌溉管和灌溉头后,通过分水孔的水液对植株进行滴灌,排水管用于将灌溉管内的大部分水液排入下端连通的灌溉管内,对下方种植盒内的植株进行浇灌,以提高一次性浇灌的效率,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绿化的
,具体为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外墙是沿建筑四周边缘布置、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对建筑主体结构起到维护作用,主要起到围护、隔音保温、承重等作用,用来抵御外部环境不利影响的建筑墙体。目前为了提高外墙的整体美观性和隔热的效果,需要将绿化植物装配在外墙的表面。
[0003]目前申请号为CN202122867874.5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装配式的外墙本体,外墙本体上安装有绿化灌溉机构;绿化灌溉机构包括呈“L”型的种植板,种植板的水平端固定连接在外墙本体靠近下端的外侧壁上,种植板上设有土壤,土壤上种植有植物,土壤内设有“L”型的浇灌管,浇灌管的水平端贯穿外墙本体设置,浇灌管的竖直端连接有集水斗,集水斗上安装有用于对杂物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浇灌管竖直端的管壁上安装有阀门。该技术将室内人员产生的废水进行利用灌溉,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而且绿色节能,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
[0004]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对废水进行利用,但浇灌效率不高,需要多次对不同种植板内的植物进行浇灌,且浇灌灵活性较差,不能够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灌溉,降低了灌溉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其中,包括墙体和交错安装在墙体两侧的种植盒,所述墙体上装有多个与种植盒适配的集水斗,所述种植盒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种植盒的底部开有多个与集水斗对应的漏水孔,所述集水斗的底部连通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的另一端向下倾斜,穿过墙体与灌溉头连通,所述灌溉头置于土壤内,灌溉头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分水孔,所述灌溉管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排水管与相邻的灌溉管连通,所述灌溉管上端的排水管出水口与下端的排水管进水口部分重合对应,且上端的排水管更靠近灌溉管进行浇灌的土壤。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盒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通气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斗的顶部开口盖合有顶盖,所述顶盖上的中空处装有第一滤网,所述分水孔上装有第二滤网。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一端连接有把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顶部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的电机连接供电装置,且水泵的一端连通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与灌溉管连通,且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的进水口部分重合对应,所述水泵还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也与供电装置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太阳能板,所述光伏太阳能板的下端装有光伏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水泵和控制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往集水斗中倒入茶水或其他使用后的净水,经过灌溉管和灌溉头后,通过分水孔的水液对植株进行滴灌,漏水孔用于将种植盒内的部分水液滴入下方的集水斗内,进行循环利用,排水管用于将上端灌溉管内的大部分水液排入下端连通的灌溉管内,对下方种植盒内的植株进行浇灌,以提高一次性浇灌的效率,使得每个种植盒内的植株能够得到浇灌,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0014]2、通过供电装置对水泵和控制器进行供电,控制器上的开关用于控制水泵的开启和关闭,水泵用于抽取进水管连接的水箱内的水液,通过水泵和出水管将浇灌的水液排入灌溉管内,通过灌溉头对种植盒内的植株进行滴灌,灌溉管将管内部分的水液排入下方相邻的灌溉管内,对下方的植株进行滴灌,方便对多个种植盒内的植株进行灌溉,提高其灌溉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供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墙体;2、种植盒;3、集水斗;4、供电装置;5、水泵;7、控制器;21、漏水孔;22、通气孔;31、顶盖;32、第一滤网;33、把手;41、光伏太阳能板;42、光伏逆变器;43、蓄电池;51、进水管;52、出水管;61、灌溉管;62、排水管;63、灌溉头;64、分水孔;65、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一,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包括墙体1和交错安装在墙体1两侧的种植盒2,所述墙体1上装有多个与种植盒2适配的集水斗3,所述种植盒2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种植盒2的底部开有多个与集水斗3对应
的漏水孔21,所述集水斗3的底部连通有灌溉管61,所述灌溉管61的另一端向下倾斜,穿过墙体1与灌溉头63连通,所述灌溉头63置于土壤内,灌溉头63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分水孔64,所述灌溉管61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排水管62与相邻的灌溉管61连通,所述灌溉管61上端的排水管62出水口与下端的排水管62进水口部分重合对应,且上端的排水管62更靠近灌溉管61进行浇灌的土壤。
[0024]所述种植盒2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通气孔22。通过通气孔22对土壤内提供空气中的气体,有利于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
[0025]所述集水斗3的顶部开口盖合有顶盖31,所述顶盖31上的中空处装有第一滤网32,所述分水孔64上装有第二滤网65,所述顶盖3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33。通过第一滤网32过滤倒入或滴入集水斗3中的水液,第二滤网65用于避免土壤挤入分水孔64内,对其堵塞。
[0026]在对植物进行灌溉时,通过往集水斗3中倒入茶水或其他使用后的净水,经过灌溉管61和灌溉头63后,通过分水孔64的水液对植株进行滴灌,漏水孔21用于将种植盒2内的部分水液滴入下方的集水斗3内,进行循环利用,排水管62用于将上端灌溉管61内的大部分水液排入下端连通的灌溉管61内,对下方种植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和交错安装在墙体(1)两侧的种植盒(2),所述墙体(1)上装有多个与种植盒(2)适配的集水斗(3),所述种植盒(2)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种植盒(2)的底部开有多个与集水斗(3)对应的漏水孔(21),所述集水斗(3)的底部连通有灌溉管(61),所述灌溉管(61)的另一端向下倾斜,穿过墙体(1)与灌溉头(63)连筒,所述灌溉头(63)置于土壤内,灌溉头(63)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分水孔(64),所述灌溉管(61)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排水管(62)与相邻的灌溉管(61)连通,所述灌溉管(61)上端的排水管(62)出水口与下端的排水管(62)进水口部分重合对应,且上端的排水管(62)更靠近灌溉管(61)进行浇灌的土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盒(2)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通气孔(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灌溉结构的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艳君
申请(专利权)人:邸艳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