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861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及方法,包括:移动穿戴设备,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当跟随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高低落差时,利用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检测设备腔体内外气压值;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包括采集判断模块,还包括预警模块,与采集判断模块之间通过串口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密闭腔体内部和外部放置各放置一个气压传感器,高精度气压传感器在落差超过1米以上的落差时会有气压的值的变化,设备会监测到气密结果,如果腔体出现泄漏现象则内部与外部的气压一致就可以判定是腔体破损,发出提示,系统记录下泄漏时间便于维修处理。便于维修处理。便于维修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穿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移动健康监测智能穿戴设备产品(智能手表)对实用性和防水性能要求的提高,防水级别从生活防水提高到专业潜水达到ATM5/ATM10的专业级别防水。设备在出厂检测之后完成判定防水级别。用户在使用1

2年后气密性能出现老化降低防水性能后漏水,使用过程中不知道产品的气密状态产生误以为是防水,实际老化漏水的状态无法得知,导致进水损坏。厂家申明在规定环境中测试否则进水不保修,进水后自己负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一旦腔体漏水导致PCBA烧坏产生高昂的维修费用后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防水设计通过检测后合格,但在使用环境和温度变化差异不同,气密性的时间周期也会发生变化,无法得知气密性的有效周期和泄漏的时间点。
[0003]现有技术缺点:防水是基于物理结构的生产方法和材料性能可靠性申请专利保护,只是出厂检测合格,就交付质量检测判断出厂,合格就完成产品。使用后期用户无法判断设备的气密性能失效时间。国家标准ATM5、ATM10系列检测标准,出厂后质保时间有限,在加上用户使用环境不同产品的气密周期会各有不同。在消费电子一般质保一年,超过保修范围的进水导致维修费用由客户自己承担,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判断设备的气密性什么时间老化失效,给用户的使用会出现困扰,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质量稳定周期不同,无法及时维修保养气密性能,在气密性功能损坏的情况浸泡水中导致设备受损的维修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及方法,针对可以移动的穿戴设备,会产生高低落差产生气压变化,移动产生高低落差,采集到的腔体内外的气压差,通过采集判断模块和预警模块能实时记录和及时提醒密闭腔体的状态,提高移动健康监测设备质量和使用寿命更稳定,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包括:
[0006]移动穿戴设备,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当跟随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高低落差时,利用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检测设备腔体内外气压值;
[0007]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包括采集判断模块,通过采集判断模块对移动穿戴设备在人体移动有高低落差的气压变化时,通过内外气压差的不对等,来判断腔体的气密性;
[0008]还包括预警模块,与采集判断模块之间通过串口通信连接,用于根据判断的结果记录时间并进行声和/或光和/或震动预警;
[0009]无线通讯模块,与云端无线通讯,当预警模块接收到判断信号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上传信息至云端进行存储与记录。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采集判断模块包括主控芯片以及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为分别布设在移动穿戴设备外部的第一气密性检测传感器以及布设在移动穿戴设备内部密闭腔室中的第二气密性检测传感器,利用第一气密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气密检测传感器在产生高低落差气压变化时识别设备腔体的内外气压差并将检测值传输至主控芯片进行判断。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密性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气密性检测传感器均采用气压传感器。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模组、振动马达以及扬声器模组。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0014]步骤一、在移动穿戴设备的外部安装第一气密性检测传感器,以及在移动穿戴设备内部密闭腔室中安装第二气密性检测传感器;
[0015]步骤二、当移动穿戴设备跟随人体在运动场景下并产生气压高低差值时,利用第一气密性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气密性检测传感器检测移动穿戴设备的内外气压差值;
[0016]步骤三、将检测得到的内外气压差值利用采集判断模块进行判断,判断逻辑为:当内外气压差值不同时,判定为气密状态完整;当内外气压差值相同或差值减小时,内外气是没有受到阻隔,判定为气密状态为泄露状态;
[0017]步骤四、当判定气密状态为泄露状态时,利用串口模块发送消息给预警模块;
[0018]步骤五、利用预警模块根据判断的结果记录时间并进行声音、光线以及振动的预警,完成对气密功能的检测与预警;
[0019]步骤六、最后将预警信号无线上传至云端上报记录。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能让移动健康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能让使用者通过设备本身预警模块提示功能查看到实时的设备气密状态;不用去专业厂家去检测设备本身的气密状态,让用户使用更放心,降低浸水的事故率和保养成本,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交互体验;
[0021]二、本专利技术能让移动健康穿戴监测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并记录气密性的状态时间,提示用户出现气密性泄漏故障请及时处理,让设备厂家和用户减少质量纠纷和降低设备成本,通过此项专利技术让移动健康监测设备的气密性泄漏能够自动识别并记录气密性状态的黑匣子,为设备提供安全保护功能及时处理系统及办法;
[0022]三、本专利技术针对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要求越来越高,能达到ATM10和ATM20的标准,用特殊防水材料物理结构化学粘合剂可以达标,针对可以移动的穿戴设备,会产生高低落差产生气压变化,利用移动产生高低落差,采集到的腔体内外的气压差,通过采集判断模块和预警模块能实时记录和及时提醒密闭腔体的状态,提高移动健康监测设备质量和使用寿命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压检测传感的工作原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压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移动穿戴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采集检测工作流程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穿戴设备佩戴后在产生高低压差时的使用场景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未泄露状态下时的简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气密泄露状态下时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1]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32]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穿戴设备,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当跟随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高低落差时,利用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检测设备腔体内外气压值;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包括采集判断模块,通过采集判断模块对移动穿戴设备在人体移动有高低落差的气压变化时,通过内外气压差的不对等,来判断腔体的气密性;还包括预警模块,与采集判断模块之间通过串口通信连接,用于根据判断的结果记录时间并进行声和/或光和/或震动预警;无线通讯模块,与云端无线通讯,当预警模块接收到判断信号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上传信息至云端进行存储与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判断模块包括主控芯片以及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为分别布设在移动穿戴设备外部的第一气密性检测传感器以及布设在移动穿戴设备内部密闭腔室中的第二气密性检测传感器,利用第一气密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气密检测传感器在产生高低落差气压变化时识别设备腔体的内外气压差并将检测值传输至主控芯片进行判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穿戴设备的气密性持续检测泄漏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利维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