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包括支撑梁和坡顶部件,坡顶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坡顶组件,坡顶组件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第一屋面芯板上部设有折弯沟边;第二屋面芯板上部设有与折弯沟边适配的折弯扣边,下部设有锁紧到支撑梁上的安装边板,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通过折弯沟边和折弯扣边的扣合拼接在一起。从而紧密连接,避免雨水从开口缝隙进入连接结构,进而在风雨长期的冲击下仍然保持紧密连接,避免密封不严而导致屋顶容易发生漏水现象,进而起到屋顶防水的目的。解决现有的钢结构厂房屋顶在钢板连接处存在开口向上的缝隙,导致屋顶容易发生漏水现象。水现象。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随着产品工业化的发展,钢结构建筑因为具有建筑简易、施工期短、经久耐用、易于维修、造价合理的优点,在厂房修建中被广泛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厂房开始被修建。
[0003]钢结构厂房主要是指主要的承重构件是由钢材组成的,在建设过程中,通常将厂房排列设置,同时在屋顶倾斜设置钢板形成坡屋顶,从而便于在雨天时候使雨水沿坡面自然滑落排出,实现建筑防水的目的。
[0004]现有公告号为CN21185028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厂房屋顶结构,通过第一插柱和第二插柱的配合,可对支撑梁进行稳定支撑定位,通过第二角板可对檩条进行稳定支撑定位,通过挡板可对第一屋顶盖板进行稳定限位,使支撑梁、檩条和第一屋顶盖板在组装或拆卸时稳定的进行定位,从而在组装或拆卸时可确保钢件的稳定,便于工作人员对钢件的组装和拆卸。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屋顶盖板是通过螺栓与檩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钢板连接处由于螺栓向下锁紧到檩条上,存在开口向上的缝隙,在风雨长期的冲击下,螺栓容易受潮氧化而松动,造成密封不严,雨水从开口向上的缝隙渗入,从而导致屋顶容易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钢结构厂房屋顶在钢板连接处存在开口向上的缝隙,螺栓受潮氧化松动后导致屋顶容易发生漏水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包括支撑梁和坡顶部件,所述坡顶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坡顶组件,所述坡顶组件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所述第一屋面芯板上部设有折弯沟边;所述第二屋面芯板上部设有与折弯沟边适配的折弯扣边,下部设有安装边板,所述第二屋面芯板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边板,锁紧到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通过折弯沟边和折弯扣边的扣合拼接在一起。
[0007]上述建筑防水结构,通过折弯沟边和折弯扣边的扣合拼接使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紧密连接并且连接开口向下,从而紧密连接,避免雨水从开口缝隙进入连接结构,进而在风雨长期的冲击下仍然保持紧密连接,避免密封不严而导致屋顶容易发生漏水现象;此外,紧固件设置在第二屋面芯板下部的安装边板上,通过隔绝雨水与紧固件接触的可能,避免雨水从适配紧固件的通孔渗透屋顶,进而起到屋顶防水的目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坡顶组件还包括扣合折弯板,所述扣合折弯板设置于折弯沟边和折弯扣边之间,所述扣合折弯板设有扣合边和安装边,所述扣合部用于与折弯沟边扣合;所
述安装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边叠置在安装边板上;所述紧固件穿过安装边的安装孔,锁紧到所述支撑梁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坡顶组件的倾斜角度为10
°
~30
°
。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为相同结构的屋面芯板;
[0011]所述屋面芯板倾斜向下的边沿设有折弯成型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有导水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防水结构还包括回水沟槽,所述回水沟槽设置在所述坡顶组件的下沿,所述回水沟槽用于回收沿坡顶组件流下的雨水,所述回水沟槽设有用于排水的导水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防水结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导水口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防水结构还包括循环利用组件,所述循环利用组件包括管道连接的储水池、电动泵组和多个喷洒头,所述储水池与所述导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喷洒头设置在屋顶,通过电动泵组泵取储水池内的雨水进行喷洒。
[0015]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设置在与坡顶部件相邻的平顶屋顶。
[0016]进一步地,所述坡顶组件的表面设有防水层。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为复合涂漆层,复合涂漆层包括厚度为0.6mm的氟碳涂料层。
附图说明
[0018]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建筑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建筑防水结构的图1中E处的放大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坡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坡顶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支撑梁、2
‑
坡顶部件、3
‑
回水沟槽、4
‑
循环利用组件;
[0025]20
‑
坡顶组件、21
‑
第一屋面芯板、22
‑
第二屋面芯板、23
‑
扣合折弯板;
[0026]211
‑
折弯沟边;
[0027]221
‑
折弯扣边、222
‑
安装边板;
[0028]231
‑
扣合边、232
‑
安装边;
[0029]31
‑
导水口;
[0030]41
‑
储水池、42
‑
电动泵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本技术中“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35]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包括支撑梁1和坡顶部件2,坡顶部件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坡顶组件20,坡顶组件20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屋面芯板21和第二屋面芯板22,第一屋面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和坡顶部件,所述坡顶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坡顶组件;所述坡顶组件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所述第一屋面芯板上部设有折弯沟边;所述第二屋面芯板上部设有与折弯沟边适配的折弯扣边,下部设有安装边板,所述第二屋面芯板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边板,锁紧到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通过折弯沟边和折弯扣边的扣合拼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组件还包括扣合折弯板,所述扣合折弯板设置于折弯沟边和折弯扣边之间,所述扣合折弯板设有扣合边和安装边,所述扣合部用于与折弯沟边扣合;所述安装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边叠置在安装边板上;所述紧固件穿过安装边的安装孔,锁紧到所述支撑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组件的倾斜角度为10
°
~3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面芯板和第二屋面芯板为相同结构的屋面芯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惠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