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807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加压注入端、多个驱替单元、驱替终端收集装置;所述多个驱替单元设置于加压注入端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之间;所述多个驱替单元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阀;该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是一种多组驱替单元的串/并联装置,其中串联装置可以用于模拟多层油气的接替式驱替共采,并联装置可以用于模拟多层油气同期驱替共采。驱替共采。驱替共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非常规油气地质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同一区域发现多层油气资源的现象越来越多,相应的多层油气共采技术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CO2驱替是提高油气采收率重要的方法之一。CO2驱替多层油气开采方法逐渐成为油气开发技术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为了能够为制定基于该方法的多层油气开采方案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技术参考,急需要一种能够用于模拟多层油气开采的实验装置。具体是要针对多层油气共驱的条件下,不同含油气层位的压力衰减情况需要专门的模拟研究装置,并且需要对不同含油气层位的驱替产物特征以及采收过程中的干扰做具体评价。
[0003]煤层气、致密油气、常规油气资源在同一盆地的不同层位同时聚集的情况十分常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位于盆地南缘转角地区侏罗纪煤田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潜力,同时其下覆三叠系延长组长2+3段富集常规砂岩气资源,长7段、长9段页岩同时富集页岩油气资源,长8段砂岩聚集丰富的致密油资源。
[0004]常规驱替实验装置一般是基于岩心夹持器,在夹持器作用下,从岩心的一端通过CO2或水、N2等流体施加一定的驱替压力,在此作用下,岩心中的油气组分向另一端流动。模拟该过程时,实验装置能够对岩心内的油气组分和驱替组分在岩心内的作用过程实时记录,进而为油气资源驱替开采过程提供技术参考。
[0005]但是,随着多层油气共采技术需求的不断上升,常规驱替实验对开采方案的制定所能提供的参考有限。多层共采的驱替过程主要面临如下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提供参考:

根据不同油气层之间的油气组分差异,需要确定驱替开采的优先级,是分层驱替还是同时驱替;

同期驱替过程中,不同含油气层的驱替压力衰减过程特征和相互影响程度如何;

接替驱替过程中,不同含油气层驱替产物相互之间的影响需要通过模拟实验预知;

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时,必须要制定最优的驱替参数如何才能保证各层的驱替效果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驱替实验装置仅能实现单层油气资源的驱替,对多层油气共采共驱缺少模拟手段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加压注入端、多个驱替单元、驱替终端收集装置;所述多个驱替单元设置于加压注入端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之间;所述多个驱替单元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驱替单元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替单元包括注入阀、岩心固定帽、岩心位置调节器、驱替岩心、岩心围压加压装置、岩心加持套、岩心加热线圈;所述驱替岩心的外围设置有岩心加持套,所
述岩心加持套的外围设置有岩心围压加压装置,所述岩心围压加压装置的外围设置有岩心加热线圈;所述驱替岩心的两端设置有岩心位置调节器,所述岩心位置调节器通过岩心固定帽进行固定;所述驱替岩心一端通过管线与加压注入端连接,所述驱替岩心另一端通过管线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连接;所述岩心固定帽与加压注入端之间设置有注入阀,所述岩心固定帽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驱替单元出口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替岩心还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替岩心与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连接的管线上还设置有驱替单元出口端压力表。
[0012]进一步的,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601、向各个驱替单元中装入被驱替样品;
[0014]步骤602、通过岩心加热线圈、岩心围压加压装置对样品加热至地层温度,加压至地层压力;
[0015]步骤603、从加压注入端向驱替单元内注入压力为20MPa的高压驱替剂;
[0016]步骤604、记录驱替单元出口端压力;
[0017]步骤605、每30分钟对驱替单元出口端产物采样20mL;
[0018]步骤606、实时记录驱替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衰减过程;
[0019]步骤607、连续驱替实验持续12小时以上。
[0020]进一步的,所述驱替剂可以为CO2、CH4、N2、水。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是一种多组驱替单元的串/并联装置,其中串联装置可以用于模拟多层油气的接替式驱替共采,并联装置可以用于模拟多层油气同期驱替共采,该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能够实现多层油气资源同时驱替的模拟实验需求,另外,各个驱替单元之间出口端通过连接阀控制其连通性,用以评价不同层位之间的驱替影响。
[002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串联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并联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加压注入端;2、注入阀;3、岩心固定帽;4、岩心位置调节器;5、驱替岩心;6、心围压加压装置;7、岩心加持套;8、岩心加热线圈;9、压力传感器;10、驱替单元出口端压力表;11、第一驱替单元出口阀;12、连接阀;13、第二驱替单元出口阀;14、驱替终端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对齐”、“重叠”、“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加压注入端1、多个驱替单元、驱替终端收集装置14;所述多个驱替单元设置于加压注入端1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14之间;所述多个驱替单元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阀12。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注入端(1)、多个驱替单元、驱替终端收集装置(14);所述多个驱替单元设置于加压注入端(1)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14)之间;所述多个驱替单元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阀(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驱替单元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油气驱替共采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替单元包括注入阀(2)、岩心固定帽(3)、岩心位置调节器(4)、驱替岩心(5)、岩心围压加压装置(6)、岩心加持套(7)、岩心加热线圈(8);所述驱替岩心(5)的外围设置有岩心加持套(7),所述岩心加持套(7)的外围设置有岩心围压加压装置(6),所述岩心围压加压装置(6)的外围设置有岩心加热线圈(8);所述驱替岩心(5)的两端设置有岩心位置调节器(4),所述岩心位置调节器(4)通过岩心固定帽(3)进行固定;所述驱替岩心(5)一端通过管线与加压注入端(1)连接,所述驱替岩心(5)另一端通过管线与驱替终端收集装置(14)连接;所述岩心固定帽(3)与加压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涛畅伟郭文祥刘鲜蓉岳明娟杨甫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田地质油气钻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