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58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涉及铣刀技术领域,通过将原始的机械化铣刀进行智能化改进,利用压力传感器、智能电流控制终端、电磁板和驱动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并通过斜孔对斜销杆的导向效果,使得铣削部在铣削作业过程中,与差速器壳体球面上的凸起瑕疵发生接触后,能够借助着凸起瑕疵的挤压力迅速动作,与凸起瑕疵脱离,降低铣削部在铣削作业过程中发生崩断的可能性,有效提高该产品的使用寿命,且铣削部采用缩进隐藏方式进行保护,而不是通过带动差速器壳体球面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停机而对铣削部进行保护的方式,避免了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的停机损伤。停机损伤。停机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


[0001]本技术涉及铣刀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壳体球面通常采用铣刀对其进行加工,但目前的铣刀在对差速器壳体球面实际加工过程中,进刀量往往已经预先编程固定,在铣削过程中不发生变动,这就导致了当差速器壳体球面上因为制作工艺问题存在凸起瑕疵时,铣刀在铣削至凸起瑕疵处时往往无法及时且快速的做出调整,致使铣刀发生崩断,当前有通过带动差速器壳体球面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主动停机的方式,对铣刀进行保护,但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突然停机,必然也会对驱动电机本身造成损伤,并不是一种对铣刀的理想保护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通过将原始的机械化铣刀进行智能化改进,利用压力传感器、智能电流控制终端、电磁板和驱动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并通过斜孔对斜销杆的导向效果,使得铣削部在铣削作业过程中,与差速器壳体球面上的凸起瑕疵发生接触后,能够借助着凸起瑕疵的挤压力迅速动作,与凸起瑕疵脱离,降低铣削部在铣削作业过程中发生崩断的可能性,有效提高该产品的使用寿命,且铣削部采用缩进隐藏方式进行保护,而不是通过带动差速器壳体球面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停机而对铣削部进行保护的方式,避免了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的停机损伤,同时,在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将电磁板重新启动后,也可使得后续的铣削作业顺利进行。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端壁上侧固定安装有智能电流控制终端,所述外壳的内底端嵌合安装有电磁板,所述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和电磁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滑动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前端安装有触控式铣刀;
[0006]所述触控式铣刀包括隐藏部和铣削部,所述铣削部设置于隐藏部内,所述隐藏部的前端均匀开设有多个斜孔,所述铣削部的后端对应固定连接有多个斜销杆,多个所述斜销杆分别插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斜孔内,所述铣削部的后端嵌合安装有多个驱动磁块,所述铣削部的侧壁后端嵌合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和压力传感器内均集成有信号输入输出模组。
[0007]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外接电源启动,通过智能电流控制终端控制电磁板启动工作,电磁板在启动后,能够对嵌合安装在铣削部后端的斜销杆产生强大的排斥力,进而带动隐藏于隐藏部内的铣削部顺利伸出,并在铣削部对差速器壳体球面进行铣削加工作业时,仍然能够保持稳定伸出状态,以确保铣削作业顺利进行;
[0008]在铣削部对差速器壳体球面铣削作业过程中,当高速转动的壳体球面上有较大的
凸起瑕疵,铣削部在铣削到此时,该凸起瑕疵会在铣削部铣削过程中对其侧边产生巨大的挤压力,该挤压力能够被压力传感器瞬间检测到,并通过集成在其内的信号输入输出模组对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发送关闭指令,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在关闭之后,由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启动的电磁板对嵌合安装在铣削部后端的斜销杆的排斥力消失,此时,在凸起瑕疵的挤压力作用下,铣削部会发生横移,又由于斜孔对斜销杆的导向作用,使得铣削部不仅仅是横向移动可以顺利进行,并在横向移动过程中,往隐藏部内缩进隐藏,使得铣削部在凸起瑕疵挤压力作用下,能够瞬间与凸起瑕疵脱离,有效降低铣削部崩坏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始的机械化铣刀进行智能化改进,利用压力传感器、智能电流控制终端、电磁板和驱动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并通过斜孔对斜销杆的导向效果,使得铣削部在铣削作业过程中,与差速器壳体球面上的凸起瑕疵发生接触后,能够借助着凸起瑕疵的挤压力迅速动作,与凸起瑕疵脱离,降低铣削部在铣削作业过程中发生崩断的可能性,有效提高该产品的使用寿命,且铣削部采用缩进隐藏方式进行保护,而不是通过带动差速器壳体球面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停机而对铣削部进行保护的方式,避免了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的停机损伤,同时,在智能电流控制终端将电磁板重新启动后,也可使得后续的铣削作业顺利进行。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件的前端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二滑槽,一对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动安装板和卡接有定安装板,所述铣削部夹合于动安装板和定安装板之间,并和动安装板与定安装板通过螺杆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动安装板在第二滑槽内的滑动,使得针对不同种类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作业所设计的多种尺寸大小的触控式铣刀均可稳定安装在动安装板和定安装板之间,提高了该产品的实用性。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内端壁四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件的外端壁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多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与之相对应的第一滑槽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块在第一滑槽内的滑动,使得触控式铣刀在不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安装件的移动而顺利缩进隐藏至外壳内,通过外壳对触控式铣刀隐藏保护,有效降低触控式铣刀在非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而当触控式铣刀需要使用时,电磁板对驱动磁块的排斥力则可使得触控式铣刀连带着安装件从外壳内顺利伸入,以使得可以触控式铣刀的铣削作业可以顺利进行。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一对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插设有密封盖。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通过第一安装孔插设于外壳内,对外壳盖合密封,以进一步提高外壳对触控式铣刀的隐藏保护效果。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隐藏部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阻塞磁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磁板启动,对驱动磁块产生排斥效果的同时,也会对阻塞磁板同步产生排斥效果,进而使得阻塞磁板从第二安装孔内伸出,对铣削的碎屑进行阻挡,有效降低碎屑进入到斜销杆的伸缩移动空间内,导致其被斜销杆裹挟至斜孔内,对斜销杆的伸缩移动动作产生影响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该产品的使用寿命,而
当电磁板关闭时,阻塞磁板也会失去排斥效果,并不会对铣削部的缩进产生影响。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塞磁板在从斜销杆内完全伸出时,能够与铣削部的后端发生抵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进一步提高阻塞磁板对斜销杆的伸缩移动空间的密封效果。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均和外壳的前端之间通过螺杆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件对安装件上固定连接的滑块的限位效果,以降低电磁板对驱动磁块所产生的强大排斥力导致安装件从外壳内直接脱出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该产品的实用性,且限位件和外壳之间通过螺杆连接,也使得安装件连带着触控式铣刀能够顺利在外壳内进行拆装作业,提高了该产品的拆装便捷度。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智能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外端壁上侧固定安装有智能电流控制终端(2),所述外壳(1)的内底端嵌合安装有电磁板(3),所述智能电流控制终端(2)和电磁板(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内滑动连接有安装件(5),所述安装件(5)的前端安装有触控式铣刀(9);所述触控式铣刀(9)包括隐藏部(901)和铣削部(902),所述铣削部(902)设置于隐藏部(901)内,所述隐藏部(901)的前端均匀开设有多个斜孔(9011),所述铣削部(902)的后端对应固定连接有多个斜销杆(9021),多个所述斜销杆(9021)分别插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斜孔(9011)内,所述铣削部(902)的后端嵌合安装有多个驱动磁块(9023),所述铣削部(902)的侧壁后端嵌合安装有压力传感器(9022),所述智能电流控制终端(2)和压力传感器(9022)内均集成有信号输入输出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5)的前端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二滑槽(7),一对所述第二滑槽(7)内滑动连接有动安装板(801)和卡接有定安装板(802),所述铣削部(902)夹合于动安装板(801)和定安装板(802)之间,并和动安装板(801)与定安装板(802)通过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胜方有权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大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