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3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以及车辆,属于车辆制造领域,该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包括:前悬架、后悬架、前纵梁以及后纵梁;前纵梁与后纵梁结构相同,且二者侧壁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安装槽;前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后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后纵梁可拆卸连接;前悬架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得到后悬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前纵梁、后纵梁的相同位置上开设有安装槽,以及前悬架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得到后悬架的特点,实现前悬架以及后悬架在车身纵梁上安装的通用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后悬架车身侧安装点位不同,从而导致在车身侧部拆卸和装配前后悬架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和装配前后悬架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和装配前后悬架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中弹性的连接车架或承载式车身和车轴的装置,也是现代汽车上重要的总成之一。其主要功能为传递作用在车架和车轴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行驶。
[0003]为了适配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底盘前部和后部的结构,本领域逐渐出现了一些悬架结构,比如:麦弗逊独立悬架,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等。目前,为了使汽车的悬架稳定性更高,现有技术中,汽车底盘的前悬架一般采用麦弗逊独立悬架或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悬架一般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0004]为了适配于不同类型悬架在车辆内的安装,现有技术中,经常需要在车身前侧以及车身后侧采用不同的纵梁以及扭力盒,并且车身前侧的纵梁、扭力盒与车身后侧的纵梁、扭力盒需要设置适配于对应类型悬架的硬点(比如:安装点),以实现车辆前部和后部的悬架的安装。
[0005]但是,现有技术中,前后悬架车身侧安装点位不同,从而导致在车身侧部拆卸和装配前后悬架较为困难。
[0006]基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后悬架车身侧安装点位不同,从而导致在车身侧部拆卸和装配前后悬架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该机构包括:前悬架、后悬架、前纵梁以及后纵梁;前纵梁与后纵梁结构相同,且二者侧壁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安装槽;前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后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后纵梁可拆卸连接;前悬架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得到后悬架。
[0009]具体的,在本申请中,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包括:车身前侧的前悬架以及前纵梁,车身后侧的后悬架以及后纵梁。其中,前悬架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得到后悬架,即前悬架与后悬架结构相同,并且前纵梁与后纵梁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前悬架以及后悬架能够采用一个模具进行大批量生产,前纵梁以及后纵梁也能够采用一个模具进行大批量生产,从而减少生产不同悬架和不同纵梁所需要的模具的成本。
[0010]此外,在前悬架和后悬架的侧壁的相同位置上设置有安装槽,即二者的安装槽布设的方式相同,又因为上述前悬架与后悬架结构相同、前纵梁与后纵梁结构完全相同,前悬架通过安装槽和前纵梁可拆卸连接,后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后纵梁可拆卸连接。因此,前悬架和后悬架能够实现在车身前纵梁以及车身后纵梁的通用化,即前悬架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安装到后纵梁上,后悬架能够旋转平移安装到前纵梁上,也就是说,只需要设置一种类型的悬
架就能够满足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在车身前纵梁以及后纵梁上的安装,不但减少了成本,也便于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拆卸与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后悬架车身侧安装点位不同,从而导致在车身侧部拆卸和装配前后悬架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0011]另外,由于在车身前部(前纵梁)以及车身后部(后纵梁)均安装一种类型的悬架,能够使得后悬架所连接的后轮也能够具备转向功能,从而提升了转向、倒车、并线等驾乘操作体验。
[0012]可选的,前纵梁以及后纵梁采用铸铝结构的纵梁。
[0013]优选的,还包括: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结构相同,且二者侧壁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安装槽;前扭力盒和前纵梁可拆卸连接;后扭力盒和后纵梁可拆卸连接;前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前扭力盒可拆卸连接;后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后扭力盒可拆卸连接。
[0014]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还包括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前扭力盒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后扭力盒和后纵梁可拆卸连接,前扭力盒与前纵梁组成的整体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得到后扭力盒和后纵梁;在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安装槽,前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前扭力盒可拆卸连接,后悬架通过安装槽与后扭力盒可拆卸连接,适配于车辆内复杂的安装环境,将前悬架分别与前扭力盒和前纵梁进行连接,后悬架分别与后扭力盒和后纵梁进行连接,能够给予车辆内其它部件(比如:电动机的输出轴)更多的安装空间。而且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的相同位置设置相同的安装槽,能够实现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通用性,更大程度地减少了模具成本,也便于前悬架以及后悬架的拆卸和安装。
[0015]可选的,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采用铸铝结构的扭力盒。
[0016]优选的,前悬架至少包括:转向节、上控制臂、下控制臂以及滑柱;上控制臂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转向节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安装槽与前扭力盒、前纵梁可拆卸连接;下控制臂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转向节的底端,另一端通过安装槽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滑柱处于上控制臂的外侧;滑柱的一端与下控制臂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
[0017]前悬架包括:转向节、上控制臂、下控制臂以及滑柱,转向节主要起定位、承载的作用,作为上控制臂、下控制臂的载体,是汽车底盘机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上控制臂、下控制臂需要包含多个功能件时,转向节则需要兼顾多种功能件的定位和承载。其中,上控制臂的一端与转向节的顶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槽与前纵梁以及前扭力盒可拆卸连接,下控制臂的一端与转向节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槽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能够保证上控制臂稳定地连接在车身上的同时,能够在汽车的车轮进行上下跳动时,保证转向节能够随着汽车的车轮进行跳动;滑柱和下控制臂可拆卸连接,滑柱设置在上控制臂的外侧。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对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取消了下叉结构,从而降低了滑柱与前纵梁安装板的安装点位高度,进而适合新型滑板平台平地板需求。
[0018]优选的,安装槽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前纵梁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滑柱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前纵梁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上控制臂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部设置在前扭力盒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上控制臂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设置在前纵梁的一侧的下半部,且沿Z方向向外延伸;下控制臂与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19]布设在前纵梁以及前扭力盒上的安装槽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
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前纵梁一侧的上半部,且与滑柱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前纵梁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上控制臂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部设置在前扭力盒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上控制臂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设置在前纵梁的一侧的下半部,且沿Z方向向外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前纵梁以及前扭力盒竖直放置,Z方向为车辆Z轴方向,即Z方向为平行于前纵梁竖直放置方向。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得处于车辆内复杂的安装环境中的前悬架以及后悬架不会影响车辆其它部件的安装。
[00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均处于对应前纵梁、前扭力盒的外侧壁上。
[0021]优选的,下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前悬架、后悬架、前纵梁以及后纵梁;所述前纵梁与所述后纵梁结构相同,且二者侧壁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前悬架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前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后悬架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后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悬架能够通过旋转平移得到所述后悬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所述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结构相同,且二者侧壁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前扭力盒和所述前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后扭力盒和所述后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悬架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前扭力盒可拆卸连接;所述后悬架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后扭力盒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至少包括:转向节、上控制臂、下控制臂以及滑柱;所述上控制臂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向节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安装槽与所述前扭力盒、所述前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控制臂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向节的底端,另一端通过安装槽与所述前纵梁可拆卸连接;滑柱处于所述上控制臂的外侧;所述滑柱的一端与所述下控制臂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后悬架通用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所述滑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所述上控制臂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前扭力盒的一侧的上半部,且与所述上控制臂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五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一侧的下半部,且沿Z方向向外延伸;所述下控制臂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祺张在长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