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浪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700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波浪补偿方法,S1起重绞车驱动起重缆绳吊起重物;S2将补偿钩连接补给船;S3当补给船因为海上波浪因素出现下沉时;(1)随动缆绳跟随补给船向下移动从而增大拉力;(2)随动缆绳的拉力克服补偿油缸的油压压力,带动补偿小车移动;(3)补偿小车带动起重缆绳向下移动;S4当补给船因为海上波浪因素出现上浮时;(1)随动缆绳跟随补给船向上移动从而减小拉力;(2)补偿油缸的油压压力克服随动缆绳的拉力,补偿油缸驱动活塞杆伸出并带动补偿小车移动;(4)补偿小车带动起重缆绳向上移动;S5重物被吊起到可以转移重物的高度后,解除补偿钩与补给船的连接,将重物转移至本船。将重物转移至本船。将重物转移至本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浪补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具体涉及一种波浪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的平稳性能是一个国家在海上展现船舶研发实力、进行海上勘探以及从事危险品海洋运输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船舶在海上的行驶活动与陆地装备截然不同,船舶会因天气因素受到海浪作不规则起伏运动的影响,使整个船体受到上下左右的剧烈摇晃,从而给危险品运输船舶带来巨大隐患;船体的剧烈摇晃会使船载精密仪器以及所运输的危险品造成损坏或泄漏、爆炸等风险,尤其在海况条件特别糟糕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此类事件,对船上人员以及自然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0003]当需要将货物通过吊机从一条船转移到另一条补给船上时,由于两条船各自都会因为海上的风浪因素而产生不同的上下浮动,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货物会直接撞击到补给船上从而造成货物的损坏且还有可能造成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波浪补偿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保证重物与补给船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浪补偿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起重绞车驱动起重缆绳吊起重物。
[0006]S2将补偿钩连接补给船。
[0007]S3当补给船因为海上波浪因素出现下沉时。
[0008](1)随动缆绳跟随补给船向下移动从而增大拉力。
[0009](2)随动缆绳的拉力克服补偿油缸的油压压力,带动补偿小车移动。
[0010](3)补偿小车带动起重缆绳向下移动,保证重物与补给船保持安全距离。
[0011]S4当补给船因为海上波浪因素出现上浮时。
[0012](1)随动缆绳跟随补给船向上移动从而减小拉力。
[0013](2)补偿油缸的油压压力克服随动缆绳的拉力,补偿油缸驱动活塞杆伸出并带动补偿小车移动。
[0014](4)补偿小车带动起重缆绳向上移动,保证重物与补给船保持安全距离。
[0015]S5重物被吊起到可以转移重物的高度后,解除补偿钩与补给船的连接,将重物转移至本船。
[0016]上述方法通过补偿机构实现,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设置在吊机吊臂上的起重绞车、随动绞车和补偿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包括补偿油缸和补偿小车,在吊臂的中部设有小车轨道,在小车轨道的一端设有补偿油缸,所述补偿小车设置在小车轨道上且沿着小车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补偿油缸的活塞杆连接补偿小车;在补偿油缸远离小车轨道一端的吊臂上设有中转滑轮组。
[0017]所述补偿小车包括小车机架、起重滑轮组和随动滑轮组,所述起重滑轮组位于小车机架的一端,随动滑轮组位于小车机架的另一端;起重绞车与起重滑轮组连接,随动绞车与随动滑轮组连接;小车机架与补偿油缸的活塞杆铰接。
[0018]所述起重绞车设置在吊臂的前端,起重绞车上设有起重缆绳和起重钩,所述起重缆绳的一端连接起重绞车,起重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滑轮组和起重滑轮组后延伸至吊臂的后端并连接起重钩,所述起重钩连接重物。
[0019]所述随动绞车设置在吊臂的前端,随动绞车上设有随动缆绳和补偿钩,所述随动缆绳的一端连接随动绞车,随动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滑轮组和随动滑轮组后延伸至吊臂的后端并连接补偿钩,所述补偿钩连接补给船。
[0020]上述结构,通过随动绞车和起重绞车的设置,当本船在海上与补给船进行物质转移时,通过将补偿钩连接在补给船上,起重绞车吊起重物,在起重吊机吊起重物后,由于海上风浪因素,本船与补给船会各自产生晃动,当补给船出现晃动时就会带动补偿钩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随动缆绳的拉力增加或减少,从而带动补偿油缸的活塞杆进行移动并驱动补偿小车移动,进而带动起重缆绳上升或下降,由此实现重物与补给船始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防止重物与船接触碰撞。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中转滑轮组包括中转机架、第一中转滑轮支架、第一中转滑轮、第二中转滑轮支架和第二中转滑轮,所述中转机架设置在吊臂上,在中转机架上设有中转连接轴,所述第一中转滑轮支架固定在中转连接轴上,第一中转滑轮通过第一中转轴承转动的设置在第一中转滑轮支架上;所述第二中转滑轮支架固定在第一中转滑轮支架一侧的中转连接轴上,第二中转滑轮通过第二中转轴承转动的设置在第二中转滑轮支架上;起重缆绳的另一端绕在第一中转滑轮上,随动缆绳的另一端绕在第二中转滑轮上。
[0022]由此设置,通过中转滑轮组的作用,使得随动缆绳和起重缆绳与补偿小车的连接更加整洁,不会出现乱绳的问题。
[0023]进一步的,所述随动滑轮组包括第一随动滑轮、第二随动滑轮和第三随动滑轮,所述第一随动滑轮通过第一随动滑轮轴转动的设置在小车机架另一端的一侧,第二随动滑轮通过第二随动滑轮轴转动的设置在小车机架另一端与第一随动滑轮相对应的另一侧,第三随动滑轮通过第三随动滑轮轴转动的设置在小车机架的中部;所述随动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随动滑轮、第三随动滑轮和第二随动滑轮后延伸至吊臂的末端并连接补偿钩。
[0024]由此设置,通过随动滑轮组的设置,当随动缆绳拉力增加或减少时即可带动补偿小车移动。
[0025]进一步的,所述起重滑轮组包括起重滑轮,所述起重滑轮通过起重滑轮轴转动的设置在小车机架的一端;所述起重缆绳的另一端绕过起重滑轮后延伸至吊臂的末端并连接起重钩。
[0026]以上设置,当补偿小车移动时,即可带动起重缆绳上升或下降,从而控制重物与补给船之间的高度。
[0027]进一步的,在吊臂的末端设有起重辅助滑轮,所述起重辅助滑轮通过第一辅助滑轮轴转动的设置在吊臂的末端,起重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滑轮组、起重滑轮组和起重辅助滑轮后连接起重钩。
[0028]以上设置,通过起重辅助滑轮,可以更好的导向起重缆绳,从而方便吊起重物。
[0029]进一步的,在吊臂的末端还设有随动辅助滑轮,所述随动辅助滑轮通过第二辅助滑轮轴转动的设置在吊臂的末端,随动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滑轮组和随动滑轮组和随动辅助滑轮后连接补偿钩。
[0030]以上设置,通过随动辅助滑轮,可以更好的导向随动缆绳,从而方便与补给船进行连接。
[0031]进一步的,所述小车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上轨道设置在吊臂上,下轨道通过轨道连接支架连接在上轨道上,补偿小车设置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在补偿小车的小车机架顶端和底端设有移动滚轮,位于小车机架顶端的移动滚轮与上轨道的第一上接触面滚动连接,位于小车机架底端的移动滚轮与下轨道的第一下接触面滚动连接。
[0032]以上设置,通过移动滚轮可以方便补偿小车进行移动,结构简单且有效。
[0033]进一步的,在小车机架的顶端和底端还设有辅助滚轮,位于小车机架顶端的辅助滚轮与上轨道的第二上接触面滚动连接,位于小车机架底端的辅助滚轮与下轨道的第二下接触面滚动连接。
[0034]以上设置,通过辅助滚轮的设置,可以增加补偿小车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浪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S1起重绞车驱动起重缆绳吊起重物;S2将补偿钩连接补给船;S3当补给船因为海上波浪因素出现下沉时;(1)随动缆绳跟随补给船向下移动从而增大拉力;(2)随动缆绳的拉力克服补偿油缸的油压压力,带动补偿小车移动;(3)补偿小车带动起重缆绳向下移动,保证重物与补给船保持安全距离;S4当补给船因为海上波浪因素出现上浮时;(1)随动缆绳跟随补给船向上移动从而减小拉力;(2)补偿油缸的油压压力克服随动缆绳的拉力,补偿油缸驱动活塞杆伸出并带动补偿小车移动;(4)补偿小车带动起重缆绳向上移动,保证重物与补给船保持安全距离;S5重物被吊起到可以转移重物的高度后,解除补偿钩与补给船的连接,将重物转移至本船;上述方法通过补偿机构实现,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设置在吊机吊臂上的起重绞车、随动绞车和补偿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包括补偿油缸和补偿小车,在吊臂的中部设有小车轨道,在小车轨道的一端设有补偿油缸,所述补偿小车设置在小车轨道上且沿着小车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补偿油缸的活塞杆连接补偿小车;在补偿油缸远离小车轨道一端的吊臂上设有中转滑轮组;所述补偿小车包括小车机架、起重滑轮组和随动滑轮组,所述起重滑轮组位于小车机架的一端,随动滑轮组位于小车机架的另一端;起重绞车与起重滑轮组连接,随动绞车与随动滑轮组连接;小车机架与补偿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起重绞车设置在吊臂的前端,起重绞车上设有起重缆绳和起重钩,所述起重缆绳的一端连接起重绞车,起重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滑轮组和起重滑轮组后延伸至吊臂的后端并连接起重钩,所述起重钩连接重物;所述随动绞车设置在吊臂的前端,随动绞车上设有随动缆绳和补偿钩,所述随动缆绳的一端连接随动绞车,随动缆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中转滑轮组和随动滑轮组后延伸至吊臂的后端并连接补偿钩,所述补偿钩连接补给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浪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滑轮组包括中转机架、第一中转滑轮支架、第一中转滑轮、第二中转滑轮支架和第二中转滑轮,所述中转机架设置在吊臂上,在中转机架上设有中转连接轴,所述第一中转滑轮支架固定在中转连接轴上,第一中转滑轮通过第一中转轴承转动的设置在第一中转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懿谷文平郭安罗李新献潘学光陈楚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