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98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将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充分停留反应;且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中设有多孔介质,多孔介质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作用,进一步延长气态碘与臭氧的接触反应时间,放射性气态碘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充分反应直至完全被氧化为气溶胶后经气溶胶净化装置去除,有效的对放射性气态碘进行了净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体滞留反应装置简单,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方,与壳体连接;壳体内部填充所述多孔介质,有效净化放射性气态碘。净化放射性气态碘。净化放射性气态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设施运行过程中或在事故状态下,会释放出大量放射性裂变产物。其中,释放出的放射性碘对人类与生态危害严重。事故中释放出的放射性气态碘主要形态为单质碘(I2)与有机碘,其中甲基碘(CH3I)的去除难度最大。相关技术中,放射性气态碘通过臭氧氧化技术,将放射性气态碘氧化为碘氧化物气溶胶,然后通过纤维过滤器或者静电除尘器等气溶胶净化手段去除。但在处理过程中,仅仅通过臭氧与气态碘在净化管路或者空腔中的接触反应,其反应时间不足以将全部的放射性气态碘氧化,难以实现较好的反应效果,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放射性气态碘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提高放射性气态碘净化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5](1)安装多孔介质的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并接入气体净化管路中,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接入气溶胶净化装置;
[0006](2)设定试验所需气流参数,从管路上游注入恒定浓度的气态碘,并记录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下游气态碘浓度达到最高值时间,即为气态碘浓度平衡时间;
[0007](3)通入洁净空气吹扫管路,并监测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的气体中放射性气态碘的浓度,直至监测浓度为零;
[0008](4)设定试验所需气流参数,向管路中通入恒定浓度的臭氧气体,待臭氧注入量稳定后,向管路中注入气态碘,并开始计时,待时间超过浓度平衡时间后,分别采集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前后的气体样品,并测定样品气态碘浓度,计算得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的放射性气态碘的净化效率。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多孔介质为硅胶吸附介质;所述气溶胶净化装置为纤维过滤器或静电除尘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通入洁净空气吹扫管路,并监测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气体中放射性气态碘的浓度,直至监测浓度为零。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装置,包括气体滞留反应装置,所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所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包括壳体、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所述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方,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填充多孔介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壳体间通过快接式法兰夹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通过快接式法兰夹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与所述壳体间设有孔板法兰。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端面设有密封圈。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变径接头、下变径接头的大口径端面开槽,所述孔板法兰位于所述槽中,槽深与槽直径分别与孔板法兰的厚度与直径相同。
[0017]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将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充分停留反应;且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中设有多孔介质,多孔介质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作用,进一步延长气态碘与臭氧的接触反应时间,放射性气态碘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充分反应直至完全被氧化为气溶胶后经气溶胶净化装置去除,有效的对放射性气态碘进行了净化;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滞留反应装置简单,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可有效净化放射性气态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装置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装置剖面图。
[0021]其中,上变径接头1、壳体2、下变径接头3、快接式法兰夹4、孔板法兰5、密封圈6、多孔介质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参照附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24](1)安装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填入硅胶吸附介质,并接入气体净化管路中,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接入气溶胶净化装置;
[0025](2)设定气体净化管路中温度为20℃,湿度为30%RH,气流流速为0.2m/s,从管路上游注入浓度为5ppm气态碘,并记录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下游气态碘浓度达到最高值时间,即为气态碘浓度平衡时间;
[0026](3)通入洁净空气吹扫管路,并监测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气体中放射性气态碘的浓度,直至监测浓度为零;
[0027](4)设定管路温度为20℃,湿度为30%RH,气流流速为0.2m/s,向管路中通入恒定浓度的臭氧气体,待臭氧注入量稳定后,向管路中注入浓度为5ppm气态碘,并开始计时,待时间超过所述浓度平衡时间后,分别采集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前后的气体样品,并测定样品浓度,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的放射性气态碘的净化效率;
[0028][0029]其中,E为放射性气态碘净化效率;C
D
为下游气体样品浓度;C
U
为上游气体样品浓
度。
[0030]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气溶胶净化装置为纤维过滤器或静电除尘器。
[0031]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通入洁净空气吹扫管路,并监测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气体中放射性气态碘的浓度,直至监测浓度为零。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通过臭氧与放射性气态碘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充分停留反应,臭氧将放射性气态碘氧化为碘氧化物气溶胶,然后通过纤维过滤器或者静电除尘器等完全去除;测得气态碘的净化效率为99.93%。
[0033]参照附图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装置,包括气体滞留反应装置,所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所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包括壳体2、上变径接头1、下变径接头3;所述上变径接头1、下变径接头3分别位于所述壳体2的上下方,与所述壳体2连接;所述壳体2内部填充多孔介质7。向壳体2内部加装多孔介质7时需反复震荡压实,多孔介质7装填至最上一节壳体2的上端面下沿,多孔介质7装填过程需保证装填密实,避免因边壁效应引起机械泄露。多孔介质7的装填量根据实际工况中需净化的放射性气态碘量决定。
[0034]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7为硅胶吸附介质。
[0035]优选地,所述壳体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壳体2间通过快接式法兰夹4连接;所述快接式法兰夹4与气体净化管路连接。壳体2的数量根据实际工况中需要处理的放射性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1)安装多孔介质的气体滞留反应装置,接入气体净化管路中,在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接入气溶胶净化装置;(2)设定试验所需气流参数,从管路上游注入恒定浓度的气态碘,并记录气体滞留反应装置下游气态碘浓度达到最高值时间,即为气态碘浓度平衡时间;(3)通入洁净空气吹扫管路,并监测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端气体中放射性气态碘的浓度,直至监测浓度为零;(4)设定试验所需气流参数,向管路中通入恒定浓度的臭氧气体,待臭氧注入量稳定后,向管路中注入气态碘,并开始计时,待时间超过浓度平衡时间后,分别采集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前后的气体样品,并测定样品中气态碘浓度,计算得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的放射性气态碘的净化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多孔介质为硅胶吸附介质;所述气溶胶净化装置为纤维过滤器或静电除尘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通入洁净空气吹扫管路,并监测经所述气体滞留反应装置后的气体中放射性气态碘的浓度,直至监测浓度为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4)中,管路温度为20℃,湿度为30%RH,气流流速为0.2m/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长放射性气态碘与臭氧反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通过公式(1)计算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雨李永国任宏正俞杰田林涛石旭刘经国支东安张治权李昕侯建荣郑芹丘丹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