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分隔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90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34
提供具有优异的离子透过性的非织造布分隔件。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为包含聚烯烃系非织造布的非织造布分隔件,满足下述式(1)和(2)的渗透性参数。|Pmax|≤38.5dB...(1)。Tmax≤11.5分钟...(2)。{式中,Pmax和Tmax均为表示渗透性的参数,Pmax表示在非织造布分隔件中充满水的状态下的超声波传导的衰减度,Tmax表示直至非织造布分隔件中充满水为止的时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织造布分隔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布分隔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多样化,对于各种蓄电设备要求高性能化。其中,在要求环保的车载用功率器件中,除了以往的铅蓄电池之外,还搭载有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在高输出、低电阻等高性能的基础上,还要求高可靠性。
[0003]以往,作为蓄电设备用分隔件,广泛使用非织造布、微多孔膜等。作为分隔件的功能,可列举出:为了防止由电极间的物理接触导致的短路而具有电绝缘性、具有适度的强度。另外,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使用强碱性或强酸性的电解液作为电解质,因此,要求分隔件具有对于这些电解液而言的化学稳定性、对于电解液而言的润湿性和保液性优异、不会明显妨碍电极间的离子透过性等。尤其是,对于非织造布结构而言,电绝缘性(耐短路性)与离子透过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性,要求分隔件兼顾这些特性。例如,在碱电池用分隔件中,使用KOH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且使用聚烯烃系的湿式短纤维非织造布作为分隔件。
[0004]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碱电池用分隔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由拉伸强度为5cN/dtex以上的高强度复合粘接纤维40~70mass%和纤维直径为2~5μm的极细纤维30~60mass%构成,前述高强度复合粘接纤维被粘接且进行了三维交织,碱电池用分隔件的单位面积重量超过50g/m2,比表面积为0.70m2/g以上,且断裂强度为150N/5cm以上。
[0005]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碱电池分隔件基材,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非织造布层叠体,所述非织造布层叠体是将纤维直径为8~30μm、单位面积重量为5~30g/m2、拉伸强度为2~20kg/5cm的纺粘法聚烯烃非织造布与纤维直径为6~20μm、单位面积重量为5~30g/m2、拉伸强度为0.1~2kg/5cm的熔喷法聚丙烯非织造布进行层叠而得到的,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Ds)与熔喷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Dm)之比(Ds/Dm)为1.5<(Ds/Dm)<3。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03367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143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专利文献1中限定了极细纤维的量,并记载了:根据极细纤维,容易防止由枝晶导致的短路。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具有极细纤维与复合粘接纤维高度地三维交织而成的结构,可推测电解液中的离子透过性在分隔件的厚度方向上降低。另外,专利文献2限定了各层的纤维直径和单位面积重量,并教导出高强度且优异地抑制短路的非织
造布分隔件。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并未着眼于电解液中的分隔件的行为。仅单纯地调整单位面积重量和纤维直径,难以实现离子透过性和耐短路性的兼顾。
[0012]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兼顾优异的离子透过性和优异的耐短路性的非织造布分隔件。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本申请包括以下的方式。
[0015][1]一种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为包含聚烯烃系非织造布的非织造布分隔件,满足下述式(1)和(2)的渗透性参数。
[0016]|Pmax|≤38.5dB...(1)
[0017]Tmax≤11.5分钟...(2)
[0018]{式中,Pmax和Tmax均为表示渗透性的参数,Pmax表示在非织造布分隔件中充满水的状态下的超声波传导的衰减度,Tmax表示直至非织造布分隔件中充满水为止的时间。}
[0019][2]根据[1]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前述非织造布分隔件为长纤维非织造布分隔件。
[0020][3]根据[1]或[2]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前述非织造布分隔件包含具有0.1μm~5μm的纤维直径的极细纤维。
[0021][4]根据[3]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前述非织造布分隔件由包含非织造布层(I层)和非织造布层(II层)的至少两层构成,所述非织造布层(I层)由前述极细纤维构成,所述非织造布层(II层)由具有超过5μm且为30μ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纤维构成。
[0022][5]根据[4]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前述非织造布分隔件由两个前述II层和配置在前述II层之间的前述I层这三层构成。
[0023][6]根据[4]或[5]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前述I层为熔喷非织造布层。
[0024][7]根据[4]~[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前述I层的单位面积重量(i)相对于前述II层的单位面积重量(ii)之比(i)/(ii)为1/20~2/1。
[0025][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平均流量孔径为0.1μm~50μm,泡点为5μm~100μm。
[0026][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透气阻力为0.1kPa
·
s/m~15kPa
·
s/m。
[0027][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孔隙率为30%~95%。
[0028][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拉伸强度为15N/50mm~300N/50mm。
[0029][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具有亲水性官能团。
[0030][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热压接面积率为20%以下。
[0031][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压缩率为35%以上。
[0032][15]根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透光率为70%以上。
[0033][16]根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厚度方向的孔隙率分布中的最小孔隙率为20%以上。
[003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可提供具有优异的离子透过性和优异的耐短路性的非织造布分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出于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代表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各种特性值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意味着利用本申请的[实施例]一项中记载的方法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的与其同等的方法而测得的值。
[0037]本实施方式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包含聚烯烃系非织造布,满足下述式(1)和(2)所示的渗透性参数。
[0038]|Pmax|≤38.5dB...(1)
[0039]Tmax≤11.5分钟...(2)
[0040]渗透性参数是指表示非织造布分隔件相对于水的渗透性或者在非织造布分隔件渗透有水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为包含聚烯烃系非织造布的非织造布分隔件,满足下述式(1)和(2)的渗透性参数,|Pmax|≤38.5dB...(1)Tmax≤11.5分钟...(2)式中,Pmax和Tmax均为表示渗透性的参数,Pmax表示在非织造布分隔件中充满水的状态下的超声波传导的衰减度,Tmax表示直至非织造布分隔件中充满水为止的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所述非织造布分隔件为长纤维非织造布分隔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所述非织造布分隔件包含具有0.1μm~5μm的纤维直径的极细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所述非织造布分隔件由包含非织造布层(I层)和非织造布层(II层)的至少两层构成,所述非织造布层(I层)由所述极细纤维构成,所述非织造布层(II层)由具有超过5μm且为30μ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纤维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所述非织造布分隔件由两个所述II层和配置在所述II层之间的所述I层这三层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非织造布分隔件,其中,所述I层为熔喷非织造布层。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下部纯一樱庭真依子小松隆志盐田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