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62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下模以及具有第二表面的上模,所述下模包括用于成型玻璃产品的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自所述第一表面弯曲形成,所述上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部对应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自所述第二表面弯曲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溢料部,所述第一溢料部自所述第一表面弯曲形成且与所述第一成型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侧,和/或,所述上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溢料部,所述第二溢料部自所述第二表面弯曲形成且与所述第二成型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同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玻璃产品的脱模,提高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可广泛应用于安防、车载、数码相机、激光、光学仪器等各个领域,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透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对透镜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由玻璃材质制成的晶圆级透镜,一般采用玻璃加工模具通过热成型来生产,该种玻璃加工模具合模后,模具本体会围成具有预设形状的间隙(型腔),从而利用该间隙(型腔)来局限加热状态的玻璃基材的形状使其成型,然后进行冷却以成型具有预设形状的玻璃产品。相比周边区域,位于模具中心区域的基材在成型时除了承受上下两个模具的压力之外,还要承受来自周边基材的阻力,因此中心区域受到的压力更大,而后在脱模时,靠近外周的部分比靠近中心的部分更早脱模,容易产生脱模误差,造成玻璃产品的一致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脱模且产品一致性好的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产品成型模具,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下模以及具有第二表面的上模,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下模的一侧,所述下模包括用于成型玻璃产品的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自所述第一表面弯曲形成,所述上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部对应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自所述第二表面弯曲形成,所述下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溢料部,所述第一溢料部自所述第一表面弯曲形成且与所述第一成型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侧,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一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上模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溢料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凸起高度,或者,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一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远离所述上模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溢料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凹陷深度。
[0006]优选地,所述上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溢料部,所述第二溢料部自所述第二表面弯曲形成且与所述第二成型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同侧,所述第二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二表面向靠近所述下模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溢料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凸起高度,或者,所述第二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二表面向远离所述下模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溢料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凹陷深度。
[0007]优选地,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溢料部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形,且所述第一溢料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直径。
[0008]优选地,从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溢料部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形,且所述第二溢料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直径。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料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心处,所述第二溢料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料部有多个,所述第二溢料部有多个。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料部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溢料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心处,其余所述第一溢料部等间隔地设于以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第二溢料部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溢料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处,其余所述第二溢料部等间隔地设于以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
[0012]优选地,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溢料部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形,设于以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的所述第一溢料部的直径小于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溢料部的直径;从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溢料部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形,设于以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的所述第二溢料部的直径小于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处的所述第二溢料部的直径。
[0013]优选地,所述下模包括多个子成型区域,多个所述子成型区域内均设有所述第一溢料部。
[0014]优选地,所述子成型区域呈扇形,具有偶数个且以所述第一表面的中心点为中心排布一周。
[0015]优选地,所述子成型区域呈矩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呈矩阵排布。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通过设置溢料部,通过设置溢料部,释放成型过程中的成型部的多余压力,减少玻璃产品的表面应力,同时在玻璃基材和溢料部之间形成间隙,减少脱模时的阻力,提升玻璃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下模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上模结构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成型第一实施例中成型模具合模时的部分剖面图;
[0022]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0023]图6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下模结构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下模结构图;
[0026]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下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同时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1,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12的下模100以及具有第二表面212的上模200,第一表面112位于下模100靠近上模200的一侧,第二表面212位于上模200 靠近下模100的一侧,下模100包括用于成型玻璃产品的第一成型部111,第一成型部111自第一表面112弯曲形成,上模200包括与第一成型部111 对应的第二成型部211,第二成型部211自第二表面212弯曲形成,下模 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溢料部113,第一溢料部113自第一表面112弯曲形成且与第一成型部111位于第一表面112的同侧,上模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溢料部213,第二溢料部213自第二表面212弯曲形成且与第二成型部211位于第二表面212的同侧。在成型过程中,第一成型部111和第二成型部211用于成型玻璃产品,其表面特征将复制到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下模以及具有第二表面的上模,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下模的一侧,所述下模包括用于成型玻璃产品的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自所述第一表面弯曲形成,所述上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部对应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自所述第二表面弯曲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溢料部,所述第一溢料部自所述第一表面弯曲形成且与所述第一成型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同侧,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一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上模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溢料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凸起高度,或者,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一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远离所述上模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溢料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凹陷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溢料部,所述第二溢料部自所述第二表面弯曲形成且与所述第二成型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同侧,所述第二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二表面向靠近所述下模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溢料部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凸起高度,或者,所述第二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溢料部均自所述第二表面向远离所述下模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溢料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凹陷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溢料部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形,且所述第一溢料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产品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溢料部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形,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志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