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59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包括封堵层、气泵推杆、凸轮连杆、辅助固定部分。所述连杆使用时,通过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封堵层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封堵层包括主动封堵层和从动封堵层。主动封堵层运动会带动凸轮的转动,继而带动从动封堵层螺旋运动,完成直线运动到旋转运动的运动转换。主动封堵层和从动封堵层的叶片同时沿螺旋线运动,内外圈的平面会随之开合,通过推杆行程的改变即可改变封堵孔的大小,当完全闭合时,圆心即为各旋转叶片尖端的交汇点。通过施加压力将防火织料与电缆间的缝隙消除,从而能够防止外部的空气、液体进入,起到防火防水的功能。起到防火防水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电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电缆孔洞的封堵,是变电站防火、防潮、防小动物侵害的关键环节。因其封堵环境不方正,阻拦物较多,施工封堵质量很难控制。同时,在配电箱电缆孔洞固定的情况下,由于电缆型号往往尺寸不一,往往在封堵的过程中出现封堵不严实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在设备运行中,出现小动物侵害,设备受潮等事件的发生。目前,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维周期均较长,运维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封堵漏洞隐患,一般都是数天甚至数十天后才能发现,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目前在电气铺设过程中,对于电缆封堵常用封堵泥进行灌注。虽然封堵泥具有可塑性,施工、维修时较为方便,但是其易受温度影响,形态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遇热时,封堵泥会出现软化溢胶。遇冷时,防火泥会硬化脱落,从而危及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另外,封堵泥的生命周期短,需要频繁更换,导致了生产维护的极大不便。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设计了可对任意圆形孔洞形状进行拟合的旋转叶片,可通过凸轮连杆机构实现动力源直线运动向叶片旋转运动的转换,达到运动形式转换的目的;选用橡胶涂覆玻璃纤维布作为防火织物,在保证绝缘的同时,满足了装置的防水需求;通过使用气泵推杆装置作为动力源,实现了机构在任意推杆行程的锁死,解决了电缆与封堵装置的密封性和贴合问题;通过使用双层封堵结构,提高了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封堵层、第二封堵层和辅助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封堵层包括第一转环、若干个第一叶片和第一连杆;第二封堵层包括第二转环、若干个第二叶片和第二连杆;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环,连接环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一叶片、第二连接环、第二叶片依次堆叠;所述第一转环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铰接点,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一叶片铰接,第一叶片分布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于同一点铰接,若干个第一叶片可拼接成圆形结构;所述第二转环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铰接点,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二叶片铰接;所述第二叶片与第二连接环铰接,若干个第二叶片可拼接成圆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环顺/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连杆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叶片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环逆/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二连杆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叶片转动,通过旋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调节第一封堵层和第二封堵层的封堵空洞大小,进而调节电缆孔洞的大小,实现不同尺寸电缆的封堵效果。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泵、推杆、第二连接圈、第一连接圈、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承接凸轮;第一连接圈与第一转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圈与第二转环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推杆与第二连接圈驱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承接凸轮和第二连接圈铰接,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承接凸轮和第一连接圈铰接;所述气泵的推杆驱动第二连接圈移动,带动第二转环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从而带动承接凸轮旋转,承接凸轮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最终带动第一连接圈和第一转环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杆,在推杆运动相同的行程下,第二转环的运动速度小于第一转环的运动速度;相对于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更加靠近装置中心。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承接凸轮包括圆形凸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在圆形凸轮边缘处;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件铰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件铰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个铰接点,将第一连接杆铰接在不同位置的铰接点,以调节第一转环的转动速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为直线形结构,第二连杆为“L”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滚轴,固定滚轴设置在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的边缘处,所述固定滚轴上设置有与第一转环、第二转环相互适配的滑槽,与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旋转方向相反。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转环、第二转环圆心重合;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半径相同,为R1,所述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半径相同,为R2,R2>R1。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以相应铰接点为圆心进行旋转,呈螺旋状逐渐逼近圆形,叶片越多,所形成的孔洞形状就越接近圆形,考虑到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不影响精度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设置数量均为五个。
[0016]进一步的,为保证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运动的同时性,第一连接环、第一叶片、第二连接环、第二叶片四者以同一条轴线开孔;所述第二叶片与第二连接环的铰接点、第一叶片与第一连接环及第二连接环的铰接点均位于所述轴线上;所述第二叶片与第二连接环之间、第一叶片与第一连接环及第二连接环之间采用销钉间隙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内边缘同时与电缆紧密贴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外包覆防火织料,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尖端均与防火织料连接,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转动时可带动防火织料移动;所述防火织料选用硅橡胶涂覆玻璃纤维布。
[0018]进一步的,本装置中,所述气泵、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为固定结构,所述圆形凸轮、固定滚轴、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均只能在同一平面上以其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旋转运动。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通过主动封堵层、从动封堵层与凸轮连杆机构的配合工作,可得到能够随电缆尺寸调节的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并能使封堵处长时间保持密封状态。与现有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0021](1)相比传统的封堵装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由于封堵孔洞可调,可提高提高了封堵装置的适用性,减少了封堵成本;
[0022](2)本专利技术以气泵作为动力源,能对封堵接触点施加更大的压力,能够有效满足电缆孔洞封堵严实性的需求;
[0023](3)本专利技术封堵装置使用更加简便,更加微型化,方便户外作业的携带,可有效提升配电箱电缆孔洞的封堵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29]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图;
[0030]附图中的标记为:
[0031]1、气泵;2、推杆;3、第二连接圈;4、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封堵层、第二封堵层和辅助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封堵层包括第一转环(14)、若干个第一叶片(10)和第一连杆(9);第二封堵层包括第二转环(15)、若干个第二叶片(11)和第二连杆(12);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连接环(8),连接环(8)包括第一连接环(81)和第二连接环(82);所述第一连接环(81)、第一叶片(10)、第二连接环(82)、第二叶片(11)依次堆叠;所述第一转环(14)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铰接点,与第一连杆(9)铰接,第一连杆(9)与第一叶片(10)铰接,第一叶片(10)分布在第一连接环(81)和第二连接环(82)之间,与第一连接环(81)和第二连接环(82)于同一点铰接,若干个第一叶片(10)可拼接成圆形结构;所述第二转环(15)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铰接点,与第二连杆(12)铰接,第二连杆(12)与第二叶片(11)铰接;所述第二叶片(11)与第二连接环(82)铰接,若干个第二叶片(11)可拼接成圆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环(14)顺/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连杆(9)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叶片(10)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环(15)逆/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二连杆(12)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叶片(11)转动,通过旋转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11)分别调节第一封堵层和第二封堵层的封堵空洞大小,进而调节电缆孔洞的大小,实现不同尺寸电缆的封堵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电缆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泵(1)、推杆(2)、第二连接圈(3)、第一连接圈(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和承接凸轮(7);第一连接圈(4)与第一转环(1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圈(3)与第二转环(15)固定连接;所述气泵(1)的推杆(2)与第二连接圈(3)驱动连接,第二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承接凸轮(7)和第二连接圈(3)铰接,第一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承接凸轮(7)和第一连接圈(4)铰接;所述气泵(1)的推杆(2)驱动第二连接圈(3)移动,带动第二转环(15)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6)移动,从而带动承接凸轮(7)旋转,承接凸轮(7)带动第一连接杆(5)移动,最终带动第一连接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加星孙雄刘磊徐浩然黄亚龙秦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