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58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包括站台层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横向两侧分别设有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连接,其他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附属用房地面一层或者进出站连接通道内布置有进站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各进出站连接通道与下进站通道位于同一平层;下进站通道与轨行区两侧的站台层之间分别设有楼扶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地下站内乘客进出站环节多、流线长,车站土建规模大、建设成本高等问题,还解决了当车站遇到平行于轨道方向的控制性管线时,进出站通道受管线压制,与进出站通道连接的车站主体内夹层无法上跨轨道与站台直接连接的问题。与站台直接连接的问题。与站台直接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站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铁站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但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已经开通的车站在保证快捷、方便乘车方面虽然已经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基于现有的技术条件,通过实地调查国内公共区布置的现状,仍然选在诸多问题。
[0003]车站站厅层公共区是售票、安检、票检、集散、连接地面出入口和站台的场所。站厅层公共区可划分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大区域(用栏栅及票检机分隔)。传统进站流线为,从出入口进入车站非付费区,购买车票后统一进入传统安检门,若携带行李时,不论所携带的行李的大小,都需将行李放置于安检台进行安检,安检通过后经检票闸机进入付费区,再经过连接站厅层与站台层的楼、扶梯组到达站台层乘车。出站乘客从站台层通过楼扶梯到达站厅付费区,经检票闸机进入车站非付费区,再由出入口离开轨道交通车站。
[0004]随着安检要求的提高及客流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高峰时段,进站安检、票检与通行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安检、售检票模式遇到无法逾越的瓶颈,同时安检设备、售检票设备对车站建筑布局及规模带来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0005]另外,虽然目前车站站厅层公共区面积偏大,但车站出入口通道、传统实体票买票区域、安检机、进出站闸机、站厅层至站台层的楼扶梯、站厅层公共区面积等位置的规模能力并未完全匹配,由于大部分城市所有进站乘客都需先统一安检,至车站公共区的瓶颈位置在安检机处,其他空间及设备能力有冗余。
[0006]因此,传统轨道交通公共区的人行流线体现出环节多,流线长的特点,该模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运营人力,而且也增加了乘客出行的时间成本。随着智能化普及与发展,新建城市轨道交通亟待提高智慧乘客服务体系,提高乘客服务的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解决了传统地下站内乘客进出站环节多、流线长,车站土建规模大、建设成本高等问题,还解决了当车站遇到平行于轨道方向的控制性管线时,进出站通道受管线压制,与进出站通道连接的车站主体内夹层无法上跨轨道与站台直接连接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包括站台层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横向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连接,其他进出站连接通道均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且各进出站连接通道与所述下进站通道位于同一平层;所述站台层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
与城市道路连接的进出站连接通道内设有进站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与附属用房连接进出站连接通道中,所述进站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设于所述附属用房地面一层;两侧的进站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将进出站口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所述下进站通道与轨行区两侧的站台层之间分别设有楼扶梯,从而通过楼扶梯上至对应的站台层。
[0009]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包括站台层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应的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连接,另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且两个进出站连接通道与下进站通道位于同一平层;所述站台层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所述下进站通道内设有进站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将下进站通道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其非付费区分别与两侧的进出站通道连通,作为进出站通道及横向过街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与轨行区两侧的站台层之间分别设有楼扶梯,通过楼扶梯上至对应的站台层。
[0010]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层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对应的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连接,另外三个进出站连接通道均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且各进出站连接通道与所述下进站通道位于同一平层;所述站台层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所述下进站通道内设有进站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将下进站通道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其非付费区分别与两侧的四个进出站通道连通,作为进出站通道、横向过街通道及纵向过街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与轨行区两侧的站台层之间分别设有楼扶梯,通过楼扶梯上至对应的站台层。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台层顶部开设有天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台层的站台板下方具有设备和管道的容置空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台层纵向至少一端设有直达地面的疏散通道。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道路中平行设置至少两座车站,各车站之间的下进站通道连通,所述下进站通道同时作为进出站通道以及车站之间的换乘通道。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站快检设备包括闸机通道,闸机通道上设置有金属探测门,由其对过检乘客进行进站人检,检测乘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在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实名制乘客过检前的人脸识别。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探测门前侧还设置有刷卡模块和码扫描模块,所述刷卡模块用于核验乘客的票卡、掌静脉或者身份证等信息,所述码扫描模块用于进行健康码、二维码等识别码;所述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还设置有通道指示器,并且与码扫描模块通信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金属探测门的顶部还设置有顶部机箱,该顶部机箱的前侧设置有安检门显示屏,用于展示乘客安检信息;在顶部机箱内设置有声音报警设备;在顶部机箱靠近付费区的一侧还设置有测温黑体,用于配合设置于闸机通道尾端的测温摄像头,共同对通道中的乘客体温进行测量。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站快检设备包括闸机通道,闸机通道上设置有金属探测门,由其对过检乘客进行进站人检,检测乘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在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实名制乘客过检前的人脸识别。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探测门前侧还设置有刷卡模块和码扫描模块,所述刷卡模块用于核验乘客的票卡、掌静脉或者身份证等信息,所述码扫描模块用于进行健康码、二维码等识别码;所述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还设置有通道指示器,并且与码扫描模块通信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金属探测门的顶部还设置有顶部机箱,该顶部机箱的前侧设置有安检门显示屏,用于展示乘客安检信息;在顶部机箱内设置有声音报警设备;在顶部机箱靠近付费区的一侧还设置有测温黑体,用于配合设置于闸机通道尾端的测温摄像头,共同对通道中的乘客体温进行测量。
[0021]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地下一层下进站的方式,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层(1)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6);所述下进站通道(6)横向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8)连接,其他进出站连接通道均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且各进出站连接通道一端与所述下进站通道(6)位于同一平层;所述站台层(1)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与城市道路连接的进出站连接通道内设有进站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2),与附属用房(8)连接的进出口处,所述进站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2)设于所述附属用房(8)地面一层;两侧的进站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2)将车站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所述下进站通道(6)与轨行区两侧的站台层(1)之间分别设有楼扶梯,从而上至对应的站台层(1)。2.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层(1)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6);所述下进站通道(6)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应的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8)连接,另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且两个进出站连接通道一端与下进站通道(6)位于同一平层;所述站台层(1)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所述下进站通道(6)内设有进站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2),将下进站通道(6)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其非付费区分别与两侧的进出站通道连通,作为进出站通道及横向过街通道;所述下进站通道(6)与轨行区两侧的站台层(1)之间分别设有楼扶梯,通过楼扶梯上至对应的站台层(1)。3.一种地下一层下进站侧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层(1)和设于其下方的下进站通道(6);所述下进站通道(6)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对应的进出站连接通道,其中一个进出站连接通道通过楼扶梯与地面附属用房(8)连接,另外三个进出站连接通道均通过楼扶梯与地面城市道路连接;且各进出站连接通道一端与所述下进站通道(6)位于同一平层;所述站台层(1)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所述下进站通道(6)内设有进站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2),将下进站通道(6)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其非付费区分别与两侧的四个进出站通道连通,作为进出站通道、横向过街通道及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明兰娟彭长胜施康殷凯魏重丽胡涛陈帆刘智勇田涛王岚涛胡凤祥眭文正刘婷范理纯吴婧廖昊宇金迪龚金刚向金鑫郑旻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