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647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该回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换热腔,壳体上设有连通换热腔的回气出口和回气进口,回气进口用于接收蒸发器的冷媒,回气出口用于将冷媒输送至压缩机内;排气管,排气管设在换热腔内且呈盘绕布置,排气管的两端延伸出壳体且形成有位于换热腔外的排气进口和排气出口,排气进口用于接收冷凝器的冷媒,排气出口用于将冷媒输送至毛细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换热效率显著提高。显著提高。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冰箱的回气换热管一般采用毛细管和回气换热管的贴合传热实现能效提升和解决凝露等问题,但其往往因为两种管道在贴合时存在热阻,导致换热效率低下。另外,回气换热管组件的长度较长,导致成本较高;对比研究表明,将毛细管缠绕置于回热管内,毛细管与罐体碰撞激烈,导致噪音升高,特别是对于混合冷媒边降温边节流在管路中存在气相冷媒时节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与毛细管相配合使得降温和节流同时进行导致的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回热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回热器安装在制冷设备中,所述回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换热腔的回气出口和回气进口,所述回气进口用于接收蒸发器的冷媒,所述回气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媒输送至压缩机内;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换热腔内且呈盘绕布置,所述排气管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壳体且形成有位于所述换热腔外的排气进口和排气出口,所述排气进口用于接收冷凝器的冷媒,所述排气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媒输送至毛细管内。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回热器,通过将排气管设在换热腔内,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排气进口进入排气管内,壳体内的换热腔则用于接收蒸发器内的低温蒸汽,排气管中的冷媒和换热腔中的低温蒸汽通过排气管的管壁进行换热,从而排气管中的冷媒温度得以降低,换热效率得以提高。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构造为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沿螺旋线盘绕延伸。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邻近所述排气进口,所述回气进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且邻近所述排气出口。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进口的进气方向平行于所述回气出口的出气方向,所述排气出口的出气方向平行于所述回气进口的进气方向。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热器在所述制冷设备中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回气出口设在所述回气进口的上方,所述排气进口设在所述排气出口的上方。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出口的孔口小于所述回气出口的孔口,所述排气出口的孔口小于所述回气进口的孔口。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回气出管,所述回气出口设在所述回气出管上,所
述回气出管和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螺接相连或焊接相连,所述壳体上设有回气进管,所述回气进口设在所述回气进管上,所述回气进管和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螺接相连或焊接相连。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导热部,所述导热部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设置。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回气管路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回气管路系统包括:上述的回热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其中,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回热器的所述排气进口,所述排气出口连接所述毛细管,所述毛细管连接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回气进口,所述回气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回气管路系统,通过将回热器的排气进口连接冷凝器,排气出口连接毛细管,回气进口连接蒸发器,回气出口连接压缩机,则冷凝器中的液体进入回热器的排气管内,蒸发器中低温蒸汽进入壳体内的换热腔中,排气管内的液体和换热腔中的蒸汽进行换热,从而回气管路系统的换热效率得以提高,同时降低了回气管路长度,制冷剂充注量减少,能效改善,冷媒音和压缩机噪音均降低,系统的排气压力显著改善,并且系统容积减少,成本降低。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气路回热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冷设备的回气管路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冷凝器排出的冷媒先通过所述回热器集中换热,再经过所述毛细管节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气路回热方法,通过将回气管路系统应用在制冷设备中,冷凝器排出的冷媒先流入回热器中进行集中换热降温,然后再流入毛细管中进行节流降压。由此,该方法改变了边降温边节流的传统方法,使得制冷设备的气路回热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系统排气压力,进而实现了中低背压压缩机压缩高压制冷剂,降低了压缩机成本并提升能效,实现了中低背压压缩机在深冷领域的应用。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冷设备的回气管路系统。由此,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显著提高,同时成本得以降低。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回热器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沿B

B方向的剖面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沿C

C方向的剖面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回气管路系统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回热器;
[0027]10、壳体;101、换热腔;102、回气出管;1021、回气出口;103、回气进管;1031、回气进口;
[0028]20、排气管;201、排气进口;2011、排气进管;202、排气出口;2021、排气出管;
[0029]1000、回气管路系统;
[0030]200、压缩机;300、冷凝器;400、毛细管;50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安装在制冷设备中,所述回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换热腔的回气出口和回气进口,所述回气进口用于接收蒸发器的冷媒,所述回气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媒输送至压缩机内;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换热腔内且呈盘绕布置,所述排气管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壳体且形成有位于所述换热腔外的排气进口和排气出口,所述排气进口用于接收冷凝器的冷媒,所述排气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媒输送至毛细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构造为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沿螺旋线盘绕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邻近所述排气进口,所述回气进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且邻近所述排气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进口的进气方向平行于所述回气出口的出气方向,所述排气出口的出气方向平行于所述回气进口的进气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在所述制冷设备中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回气出口设在所述回气进口的上方,所述排气进口设在所述排气出口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圣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