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及卸船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46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卸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及卸船机。所述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包括:输送机,漏料斗,遮盖组件,覆盖于所述输送机的上方,并与所述输送机围合形成密封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通过在输送机的上方设置遮盖组件,并与所述输送机围合形成密封腔,使漏料斗在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输送机运动时,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保持动态密封,从而保证散料能够经由漏料斗顺利掉落在输送机上,避免散料从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撒出,解决散料从漏料斗转运到输送机的过程中的扬尘问题,且保证卸船机的正常移动。船机的正常移动。船机的正常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及卸船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卸船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及卸船机。

技术介绍

[0002]卸船机作为大宗散货装卸的特种设备,广泛用于港口的散货装卸作业。卸船机在卸料过程中,散料从船舱经过料斗取出,放置在臂架皮带机,再传输至转移刮板机,由刮板机送至联系横梁皮带机,再经过漏斗接头输送至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通常情况下卸船机可以保证取料的过程中散料始终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但散料从卸船机转运至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的过程中,由于卸船机需要沿船长方向移动,卸船机相对于固定传送带是运动的,如果防范措施不当,可能会出现撒料、扬尘等环保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卸船机卸料漏斗与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的接口处在运动状态下的密封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卸船机卸料漏斗与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的接口处密封效果差容易出现撒料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证卸料漏斗与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的接口处密封效果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卸船机卸料漏斗与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的接口处密封效果差容易出现撒料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证卸料漏斗与码头基础上固定的输送机的接口处密封效果的卸船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包括:
[0006]输送机,沿长度方向延伸;
[0007]漏料斗,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相对上方,并适于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输送机运动;
[0008]遮盖组件,覆盖于所述输送机的上方,并与所述输送机围合形成密封腔;
[0009]所述漏料斗适于穿过所述遮盖组件并使所述漏料斗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漏料斗在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输送机运动时,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保持动态密封。
[0010]可选的,所述遮盖组件包括:
[0011]第一覆盖垫,一端与所述输送机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输送机沿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延伸;
[0012]第二覆盖垫,一端与所述输送机沿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输送机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延伸;
[0013]在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的非接触部位,所述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层叠设置。
[0014]可选的,所述遮盖组件还包括:
[0015]覆盖垫支架,由所述输送机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而成,所述覆盖垫支架远离所述输送机的一端形成落料槽,所述覆盖垫支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适于分别连接所
述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覆盖垫的宽度大于所述落料槽宽度的一半;
[0017]和/或,所述第二覆盖垫的宽度大于所述落料槽宽度的一半。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均由软性材质制成。
[0019]可选的,所述遮盖组件还包括:
[0020]漏斗裙边,所述漏斗裙边环绕所述漏料斗设置,且所述漏斗裙边适于遮盖所述遮盖组件和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
[0021]可选的,所述漏料斗上还设置有顶起单元,所述顶起单元由所述漏料斗的外表面朝向长度方向的至少其中一侧延伸而成;所述顶起单元与所述第一覆盖垫和/或所述第二覆盖垫的下表面相抵接,并适于在所述漏料斗在沿长度方向运动时,将所述第一覆盖垫的另一端和/或所述第二覆盖垫的另一端顶起。
[0022]可选的,所述顶起单元远离所述漏料斗的端头部位形成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构造为弧形面或锥面。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卸船机,包括:取料装置,以及如上述所述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
[0024]可选的,所述取料装置与所述交叉覆盖转运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适于输送物料的皮带输送装置。
[002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通过在输送机的上方设置遮盖组件,并与所述输送机围合形成密封腔,使漏料斗在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输送机运动时,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保持动态密封,从而保证散料能够经由漏料斗顺利掉落在输送机上,避免散料从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撒出,解决散料从漏料斗转运到输送机的过程中的扬尘问题,且保证卸船机的正常移动。
[002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所述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放置,且在非工作状态下,即在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不接触时,受重力的作用使得两条覆盖垫相互叠加,从而与所述输送机围合形成密封腔,使密封腔始终保持相对封闭的环境,避免撒料和扬尘。
[002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通过在所述输送机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覆盖垫支架,且覆盖垫支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适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从而保证覆盖垫不会直接覆盖在散料上,避免磨损覆盖垫背面,减少对所述输送机的影响。
[0029]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覆盖垫的宽度大于所述落料槽宽度的一半,和/或,所述第二覆盖垫的宽度大于所述落料槽宽度的一半;从而保证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能够相互搭接,存在层叠区域,从而保证密封效果。
[003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所述漏斗裙边环绕所述漏料斗设置,且所述漏斗裙边适于遮盖所述遮盖组件和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从而在接触部位外侧形成一层裙边,保证漏料斗在移动过程中,所述遮盖组件和所述漏料斗的接触部位的上方始终有漏斗裙边进行遮盖,使得散料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封闭环境,保证散料不外泄。
[003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通过在漏料斗上设置有顶起单元,且顶起单元与所述第一覆盖垫和/或所述第二覆盖垫的下表面相抵接,从而在漏料斗运动时,顶起单
元可将运动方向上叠加放置的覆盖垫顶开,减少漏料斗运动的阻力,使运动更加顺畅,且避免第一覆盖垫与所述第二覆盖垫相互卡滞;同时,漏料斗运动方向的后方,覆盖垫依靠自身的重力,重新叠合,将输送机包裹住,保证密封效果,使散料能从漏料斗管道顺利下落至输送机上,避免撒料。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卸船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交叉覆盖转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漏料斗及漏斗裙边的立体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交叉覆盖转运装置的截面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漏料斗及漏斗裙边的右视图;
[0038]图6为图5中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701),沿长度方向延伸;漏料斗(702),设置于所述输送机(701)的相对上方,并适于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输送机(701)运动;遮盖组件,覆盖于所述输送机(701)的上方,并与所述输送机(701)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漏料斗(702)适于穿过所述遮盖组件并使所述漏料斗(702)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漏料斗(702)在沿长度方向相对所述输送机(701)运动时,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702)的接触部位保持动态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组件包括:第一覆盖垫(706),一端与所述输送机(701)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输送机(701)沿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延伸;第二覆盖垫(707),一端与所述输送机(701)沿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输送机(701)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延伸;在所述遮盖组件与所述漏料斗(702)的非接触部位,所述第一覆盖垫(706)与所述第二覆盖垫(707)层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组件还包括:覆盖垫支架(705),由所述输送机(70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而成,所述覆盖垫支架(705)远离所述输送机(701)的一端形成落料槽,所述覆盖垫支架(705)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适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垫(706)与所述第二覆盖垫(7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覆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垫(706)的宽度大于所述落料槽宽度的一半;和/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强赵迎九邱兆国徐桂鹏赵建君曹磊初柳辰王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