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29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尾纤插芯设备领域的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机台端面设有搬运尾纤治具的第一搬运机构及第二搬运机构、至少两组将尾纤安装至下模座的尾纤安装机构、将上模板放置至下模座上方的第一夹持机构、将插芯放置至上模板的插芯安装机构、将插芯压紧从而实现尾纤与插芯完成组装的插芯压紧机构、用于分离上模板与下模座的第二夹持机构、将尾纤从下模座中取出的取料机构,机台中部设有带动尾纤治具依次沿尾纤安装机构、插芯安装机构及插芯压紧机构方向循环移动的移位机构,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移位机构、尾纤安装机构、插芯安装机构及插芯压紧机构组合形成一个回路。合形成一个回路。合形成一个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尾纤金属件陶瓷插芯设备
,具体为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
[0003]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
[0004]光纤在加工时,需要进行插芯压接,光纤插芯由陶瓷插芯和金属尾柄两部分组成,在组装时,需要将陶瓷插芯压接在金属尾柄的内孔中,现有技术中对光纤插芯的压接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手工压接和压接机压接,手工压接存在人工劳动强度过大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现有的压接机仅有一个装尾纤机构,因此,插芯机构需等待装尾纤机构在模具板上完成装尾纤之后才能进行工作,而无法实现连续性工作,导致尾纤金属件的陶瓷插芯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尾纤插芯的生产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包括机台以及设于机台端面的插芯振动盘与尾纤振动盘,所述插芯振动盘放置有多个插芯,所述尾纤振动盘放置有多个尾纤,所述机台设有至少两组便于尾纤组装插芯的尾纤治具,所述尾纤治具包括下模座和设置于下模座上方且与下模座非固定连接的上模板,所述下模座的底部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凹槽;
[0007]所述机台端面设有搬运尾纤治具的第一搬运机构及第二搬运机构,所述机台端面还设有至少两组将尾纤安装至下模座的尾纤安装机构,所述机台端面还设有将上模板放置至下模座上方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一侧设有将插芯放置至上模板的插芯安装机构,所述插芯安装机构的一侧设有将插芯压紧从而实现尾纤与插芯完成组装的插芯压紧机构,所述插芯压紧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分离上模板与下模座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机台端面还设有将尾纤从下模座中取出的取料机构,所述机台中部设有带动尾纤治具依次沿尾纤安装机构、插芯安装机构及插芯压紧机构方向循环移动的移位机构,所述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移位机构、尾纤安装机构、插芯安装机构及插芯压紧机构组合形成一个回路;
[0008]所述移位机构包括第三治具导轨、第四治具导轨、上模板导轨、下模座移位组件以及上模板移位组件,所述下模座移位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互连接的第一传动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轴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端贯穿第三治具导轨,所述上模板移位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相互连接的第二传动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轴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传动板的上端贯穿第四治具导轨,并且第一传动板与第二传动板的上端均设有与凹槽配合连接的凸块;
[0009]所述第一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滑板、驱动所述第一滑板前后移动的第一伸缩组件、第一治具导轨、与所述第一治具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治具推块、驱动所述第一治具推块沿第一治具导轨滑动的第二伸缩组件、上模板推块以及驱动所述上模板推块往上模板导轨方向移动的第三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及第三伸缩组件均固定设于第一滑板的端面,所述第一治具导轨与第三治具导轨相对接;
[0010]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包括第二滑板、驱动所述第二滑板前后移动的第四伸缩组件、第二治具导轨、与所述第二治具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治具推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治具推块沿第二治具导轨滑动的第五伸缩组件,所述第二治具导轨与第四治具导轨相对接;
[0011]所述尾纤安装机构包括滑动板、驱动所述滑动板前后移动的第六伸缩组件以及与所述滑动板同步运动的第一尾纤夹持臂组件、第二尾纤夹持臂组件和尾纤旋转组件,并且所述插芯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尾纤放置块、第二尾纤放置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尾纤放置块移动至第一尾纤夹持臂组件下方的第七伸缩组件。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间隔分布设置,所述移位机构设于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之间;
[0013]所述第一搬运机构还包括固定设于机台端面的第一机构安装台,所述第一机构安装台的端面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机构安装台的侧边设有与之相互连接的第一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一气缸安装板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滑板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端面设有呈L形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一治具导轨固定设于第一安装板的端面,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治具推块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端面固定设有与之相互垂直的第三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三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三气缸安装板的第三伸缩气缸,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上模板推块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搬运机构还包括固定设于机台端面的第二机构安装台,所述第二机构安装台的端面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滑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直线滑块,所述第二机构安装台的侧边设有与之相互连接的第二气缸安装板,所述第四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二气缸安装板的第四伸缩气缸,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滑板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端面设有呈L形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五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二安装板的第五伸缩气缸,所述第二治具导轨固定设于第二安装板的端面,所述第五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治具推块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一滚珠丝杆以及第一滚珠丝杆轴承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皮带与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滚珠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穿设于第一滚珠丝
杆轴承座的内部并与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设于第一滚珠丝杆轴承座端面,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皮带、第二滚珠丝杆以及第二滚珠丝杆轴承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皮带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二滚珠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穿设与第二滚珠丝杆轴承座的内部并与之传动连接;
[0016]所述移位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板上升或下降的第一升降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板上升或下降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滑动块的端面设有与之相互垂直的第一组件安装板,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组件安装板端面的一组第一升降导轨与第一升降滑块,所述第一传动板的背部与第一升降滑块相互连接,同时第一组件安装板设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升降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的端面设有与之相互垂直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包括机台以及设于机台端面的插芯振动盘与尾纤振动盘,所述插芯振动盘放置有多个插芯,所述尾纤振动盘放置有多个尾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设有至少两组便于尾纤组装插芯的尾纤治具,所述尾纤治具包括下模座和设置于下模座上方且与下模座非固定连接的上模板,所述下模座的底部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凹槽;所述机台端面设有搬运尾纤治具的第一搬运机构及第二搬运机构,所述机台端面还设有至少两组将尾纤安装至下模座的尾纤安装机构,所述机台端面还设有将上模板放置至下模座上方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一侧设有将插芯放置至上模板的插芯安装机构,所述插芯安装机构的一侧设有将插芯压紧从而实现尾纤与插芯完成组装的插芯压紧机构,所述插芯压紧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分离上模板与下模座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机台端面还设有将尾纤从下模座中取出的取料机构,所述机台中部设有带动尾纤治具依次沿尾纤安装机构、插芯安装机构及插芯压紧机构方向循环移动的移位机构,所述第一搬运机构、第二搬运机构、移位机构、尾纤安装机构、插芯安装机构及插芯压紧机构组合形成一个回路;所述移位机构包括第三治具导轨、第四治具导轨、上模板导轨、下模座移位组件以及上模板移位组件,所述下模座移位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互连接的第一传动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轴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端贯穿第三治具导轨,所述上模板移位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相互连接的第二传动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轴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传动板的上端贯穿第四治具导轨,并且第一传动板与第二传动板的上端均设有与凹槽配合连接的凸块;所述第一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滑板、驱动所述第一滑板前后移动的第一伸缩组件、第一治具导轨、与所述第一治具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治具推块、驱动所述第一治具推块沿第一治具导轨滑动的第二伸缩组件、上模板推块以及驱动所述上模板推块往上模板导轨方向移动的第三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及第三伸缩组件均固定设于第一滑板的端面,所述第一治具导轨与第三治具导轨相对接;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包括第二滑板、驱动所述第二滑板前后移动的第四伸缩组件、第二治具导轨、与所述第二治具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治具推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治具推块沿第二治具导轨滑动的第五伸缩组件,所述第二治具导轨与第四治具导轨相对接;所述尾纤安装机构包括滑动板、驱动所述滑动板前后移动的第六伸缩组件以及与所述滑动板同步运动的第一尾纤夹持臂组件、第二尾纤夹持臂组件和尾纤旋转组件,并且所述插芯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尾纤放置块、第二尾纤放置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尾纤放置块移动至第一尾纤夹持臂组件下方的第七伸缩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间隔分布设置,所述移位机构设于第一搬运机构与第二搬运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搬运机构还包括固定设于机台端面的第一机构安装台,所述第一机构安装台的端面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机构安装台的侧边设有与之相互连接的第一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一气缸安装板的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
的输出轴与第一滑板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端面设有呈L形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一安装板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一治具导轨固定设于第一安装板的端面,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治具推块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端面固定设有与之相互垂直的第三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三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三气缸安装板的第三伸缩气缸,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上模板推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搬运机构还包括固定设于机台端面的第二机构安装台,所述第二机构安装台的端面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滑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直线滑块,所述第二机构安装台的侧边设有与之相互连接的第二气缸安装板,所述第四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二气缸安装板的第四伸缩气缸,所述第四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滑板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端面设有呈L形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五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二安装板的第五伸缩气缸,所述第二治具导轨固定设于第二安装板的端面,所述第五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治具推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纤金属件全自动陶瓷插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一滚珠丝杆以及第一滚珠丝杆轴承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皮带与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滚珠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穿设于第一滚珠丝杆轴承座的内部并与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设于第一滚珠丝杆轴承座端面,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皮带、第二滚珠丝杆以及第二滚珠丝杆轴承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艺李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信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