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药残豇豆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627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药残豇豆种植方法,属于蔬菜栽培方法领域,所述种植方法包括药残降解剂处理、处理后闷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降低豇豆果实中药残,在收获后,果实中乙酰甲胺磷的浓度为0.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药残豇豆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药残豇豆种植方法,属于蔬菜栽培方法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豇豆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起源于热带非洲,中国广泛栽培,豇豆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保肥保水性强的肥沃土壤,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之一,不但能调颜养身,还具有健胃补肾的作用。
[0003]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其蔓叶早衰和落花落荚非常严重,同时病虫害高发,导致豇豆种子产量很低,这成为制约豇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0004]大量的使用农药是减少豇豆病虫害的主要做法,新型绿色农药成本居高不下,尚未推广开来,农户仍然使用大量的传统农药,不仅环境污染大,收获后的豇豆药残也较高。
[0005]现有技术中有利用微生物菌剂减小药残的方式,菌剂中的降解菌可以直接施用并降解农药残留,但是大部分都是针对某种农药设计的,不能有效的降解多种农药,而且价格较高。
[0006]如果采用比较经济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用药的时机、用药部位、交替轮换用药等方式,但是对豇豆中药残的减小效果较差,如果过于降低用药的量,还会造成减产,目前尚未找到其他降低药残的较好的途径。
[0007]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用药方式降低豇豆中药残的方法,效果较差,收获后豇豆中药残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药残降解剂处理、处理后闷棚,进一步对豇豆进行种植,降低豇豆中药残。r/>[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药残豇豆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药残降解剂处理、处理后闷棚。
[0010]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药残降解剂处理的方法为:在施药后的第2

4天,对豇豆根部土壤使用药残降解剂,每株豇豆的用量为27

32g;所述药残降解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23

27份、碳酸氢钠14

16份、枸橼酸2.5

3.5份、去离子水140

160份;所述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壳聚糖与3wt%的醋酸溶液混合,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然后将氯化钙溶液逐渐加入壳聚糖溶液,加入的时间为17

25min,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

5.5h,搅拌后使用乙醇将壳聚糖析出,经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然后将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逐渐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的时间为25

35min,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5

95min,然后加入柠檬酸缓冲液,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60

190min,
最后经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所述壳聚糖与醋酸溶液的质量比为4.5

5.5:100;所述氯化钙溶液与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比为14

16:6;所述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氯化铁溶液、柠檬酸缓冲液的质量比为4.5

5.5:52

68:10

12;所述处理后闷棚的方法为,使用药残降解剂后,进行闷棚熏蒸,熏蒸的温度为28

30℃,熏蒸后进行通风。
[0011]所述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0.14

0.16mol/L;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17

0.25mol/L;所述柠檬酸缓冲液的pH为4.5

4.7。
[0012]所述处理后闷棚步骤中,熏蒸的时间为85

95min,通风时间为110

130min。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降低土壤中的药残,在豇豆抽蔓期对豇豆根部土壤使用多菌灵的500倍液,使用后使土壤中多菌灵的浓度达到30mg/kg,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种植,7d后土壤中多菌灵的浓度为7.1

7.5 mg/kg,15d后土壤中多菌灵的浓度为1.5

1.6 mg/kg,豇豆抽蔓期对豇豆根部土壤使用甲基托布津的1000倍液,使用后使土壤中甲基托布津的浓度达到20mg/kg,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种植,7d后土壤中甲基托布津的浓度为5.4

5.8 mg/kg,15d后土壤中甲基托布津的浓度为1.1

1.3 mg/kg;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降低豇豆果实中药残,在收获后,按照GB/T 5009.218

2008的方法检测豇豆果实中药残浓度,其中种类包括乙酰甲胺磷、多菌灵、666,并按照GB 2763

2005判断是否符合限量标准,乙酰甲胺磷的浓度为0.13

0.16 mg/kg,符合标准,多菌灵的浓度为0.04

0.05 mg/kg,符合标准,666的浓度为0.02mg/kg,符合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豇豆果实的性状,豇豆的亩产量为2730

2810kg,荚长为72.5

73.2cm,荚粗为1.1cm。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1)药残降解剂处理在施药后的第3天,对豇豆根部土壤使用药残降解剂,每株豇豆的用量为30g;所述药残降解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25份、碳酸氢钠15份、枸橼酸3份、去离子水150份;所述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壳聚糖与3wt%的醋酸溶液混合,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然后将氯化钙溶液逐渐加入壳聚糖溶液,加入的时间为20min,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h,搅拌后使用乙醇将壳聚糖析出,经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然后将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逐渐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的时间为30min,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90min,然后加入柠檬酸缓冲液,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75min,最后经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所述壳聚糖与醋酸溶液的质量比为5:100;
所述氯化钙溶液与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比为15:6;所述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0.15mol/L;所述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氯化铁溶液、柠檬酸缓冲液的质量比为5:60:11;所述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所述柠檬酸缓冲液的pH为4.6。
[0015](2)处理后闷棚使用药残降解剂后,进行闷棚熏蒸,熏蒸的温度为29℃,熏蒸的时间为90min,熏蒸后进行通风,通风时间为120min。
[0016]实施例2(1)药残降解剂处理在施药后的第2天,对豇豆根部土壤使用药残降解剂,每株豇豆的用量为32g;所述药残降解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药残豇豆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药残降解剂处理、处理后闷棚;所述药残降解剂处理的方法为:在施药后的第2

4天,对豇豆根部土壤使用药残降解剂,每株豇豆的用量为27

32g;所述药残降解剂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23

27份、碳酸氢钠14

16份、枸橼酸2.5

3.5份、去离子水140

160份;所述氯化铁处理的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壳聚糖与3wt%的醋酸溶液混合,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然后将氯化钙溶液逐渐加入壳聚糖溶液,加入的时间为17

25min,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

5.5h,搅拌后使用乙醇将壳聚糖析出,经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然后将氯化钙处理的壳聚糖逐渐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的时间为25

35min,加入完成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5

95min,然后加入柠檬酸缓冲液,进行搅拌,搅拌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玲梁增文梁溪原王志英梁友忠石杰袁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永盛寿光蔬菜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