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98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系统。该瓣叶修复装置包括:夹持件和收紧结构,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瓣叶的形态,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第一端弹性连接,两个夹持部的第二端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两个夹持部的连接处与收紧结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同步收缩;第一方向为在每个夹持部所在平面内与该夹持部的第一端至夹持部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的夹持件能够植入心脏内,改变夹持的瓣叶的形态,起到和外科手术类似的效果,微创作业风险较低,操作较为容易,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心脏瓣叶修复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0003]每个瓣膜由至少一个瓣叶组成,瓣叶之间的开合起到打开血液通道和关闭血液通道的作用。当瓣膜发生病变时,容易发生血液反流的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0004]其中,瓣叶脱垂是二尖瓣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瓣叶脱垂会使得瓣叶出现帐篷样病变,导致两个瓣叶之间的开合不完全,进而导致血液反流的现象。在二尖瓣外科修复领域,常使用瓣叶切除的方式,来切除多余鼓包(帐篷样)的瓣叶,以达到瓣叶成形的效果,修复瓣叶的形态,进而消除反流的目的。
[0005]但是,瓣叶切除手术需要打开心脏进行相关的医疗操作,风险较高,术后恢复的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瓣叶切除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的难度也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7]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包括:夹持件和收紧结构,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瓣叶的形态,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第一端弹性连接,两个夹持部的第二端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两个夹持部的连接处与收紧结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同步收缩;第一方向为在每个夹持部所在平面内与该夹持部的第一端至夹持部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0008]可选地,两个夹持部的形状相同。
[0009]可选地,夹持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和两个夹合臂;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间隔、第二端相互连接;一个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与另一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并通过弹性部连接;收缩状态下每一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舒张状态下每一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0010]可选地,夹持部还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互成第一夹角的连接部;
夹持部中,一个夹合臂的第二端与其中一个连接部远离另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1]可选地,夹持部中,一个夹合臂、两个连接部以及另一个夹合臂连接形成的形状为M状。
[0012]可选地,两个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平直部连接,第一平直部位于两个夹合臂之间;第一平直部与第一方向平行。
[0013]可选地,每一夹合臂的第二端与每一连接部通过第二平直部连接;第二平直部与第一平直部平行。
[0014]可选地,收紧结构包括:收紧线和紧线器;弹性部具有第一穿线孔;两个第一穿线孔的连线与第一方向平行;收紧线的中间部分穿过两个第一穿线孔,收紧线的两端均穿设于紧线器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0015]可选地,瓣叶修复装置还包括:拉线;两个连接部分别与两个夹合臂的第二端连接形成的两个连接处均具有第二穿线孔;拉线一一对应穿过第二穿线孔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0016]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瓣叶修复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瓣叶修复装置。
[0017]可选地,瓣叶修复系统还包括:支撑杆、操纵手柄和空心的导管;瓣叶修复装置的其中一个夹持部的第一平直部与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操纵手柄连接;至少部分支撑杆位于导管内;在待夹持状态下,操纵手柄和夹持部分别位于导管的两端。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的夹持件能够植入心脏内,对心脏瓣膜的多个瓣叶进行夹持,通过收紧结构改变夹持件的形态即可同步改变夹持的瓣叶的形态,例如对瓣叶进行收缩或舒张操作,使得病变的瓣叶局部楔形皱缩成形,消除冗余的瓣叶,修复至原有的正常形态,进而使瓣膜能够正常开合,减少血液反流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心脏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使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把瓣叶修复装置植入心脏,夹持瓣叶,改变病变的瓣叶的形态并使瓣叶保持正常形态,起到和外科手术类似的效果,微创作业风险较低,操作较为容易,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
[0019]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在待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瓣叶修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瓣叶修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的紧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系统中支撑杆、导管和穿线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结构的透视图。
[0021]附图标记:100

瓣叶修复装置;10

夹持件;11

夹持部;11a

夹持部11的第一端;11b

夹持部11的第二端;111

弹性部;1111

第一穿线孔;112

夹合臂;1121

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2

夹合臂112的第二端;113

连接部;114

第一平直部;115

第二平直部;116

第一夹角;117

第二夹角;118

第二穿线孔;119

连接柱;1191

螺纹孔;120

齿结构;20

收紧结构;21

收紧线;22

紧线器;30

拉线;200

支撑杆;201

外螺纹;300

导管;400

穿线管;A

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0023]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和收紧结构,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所述瓣叶的形态,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弹性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的第二端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两个所述夹持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收紧结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所述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同步收缩;所述第一方向为在每个所述夹持部所在平面内与该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至夹持部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和两个夹合臂;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间隔、第二端相互连接;一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并通过所述弹性部连接;收缩状态下每一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舒张状态下每一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还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互成第一夹角的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中,一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二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远离另一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中,一个所述夹合臂、两个所述连接部以及另一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炳跃戴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捍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