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温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987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温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组件、油量检测组件、过滤组件、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冷却组件连接所述油量检测组件的一端,所述油量检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组件,所述进油口与冷却组件连接,且所述进油口位于远离油量检测组件的位置,所述出油口与过滤组件连接,且所述出油口位于过滤组件的侧边,油从进油口进入冷却组件进行降温,再经油量检测组件控制适合的油量进入过滤组件,最后排出过滤后的油,在进行降温的同时,做到油量的控制,且对油进行过滤,防止油量减少而烧坏轴承和齿轮或油量过多造成油溢出外流的情况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温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滑油冷却器
,尤其涉及一种油温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运转时,由于热负荷大和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变稀,从而降低了机油润滑能力,且油温太高会造成轴承磨损严重,减少轴承和齿轮的寿命。因此,有些发动机在润滑系循环油路上装用了油温冷却装置,其作用是降低机油温度,保持润滑油一定的粘度。
[0003]现有的油温冷却装置一般由壳体、进出端盖、回程端盖、管组、芯片、翅片、焊片、接头、隔圈、导流板等零件组成,高温滑油从壳体的进口接管流入壳体内,经分程隔板导流,高速横向流过冷却管的外表面,向管内冷却水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由出口接管排出;冷却水从进出端盖的进口接管进入管束,沿管束在冷却管内作回流,吸收滑油放出的热量后,由进出端盖的出口接管排出,冷热介质互不接触。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油量减少而烧坏轴承和齿轮的问题,或油量过多造成油溢出外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温冷却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7]本技术一种油温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组件、油量检测组件、过滤组件、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冷却组件连接所述油量检测组件的一端,所述油量检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组件,所述进油口与冷却组件连接,且所述进油口位于远离油量检测组件的位置,所述出油口与过滤组件连接,且所述出油口位于过滤组件的侧边。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油量检测组件包括有管体、磁圈、弹簧和检测传感器,所述磁圈和所述弹簧设于管体内,所述检测传感器设于管体的外壁,且所述检测传感器位于磁圈和弹簧的侧边。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设有入口和出口,磁圈位于靠近所述入口的一端,弹簧位于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所述入口与冷却组件连接,所述出口与过滤组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翅片、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安装于所述第一翅片内,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第一翅片相连通,所述第二翅片与进油口和油量检测组件的入口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过滤腔、若干过滤片、过滤入口、过滤出口和排污口,所述过滤片设于过滤腔内,所述过滤入口、过滤出口和排污口位于所述过滤腔的底部,所述过滤入口与油量检测组件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出口与出油口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油量检测组件外围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污嘴,所述排污嘴与过滤组件的排污口相连通,出油口位于外壳上。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冷却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座位于冷却组件与外壳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的外围设有一盖子,所述盖子设于外壳的上方。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设计一种包括了冷却组件、油量检测组件和过滤组件的油温冷却装置,油从进油口进入冷却组件进行降温,再经油量检测组件控制适合的油量进入过滤组件,最后排出过滤后的油,在进行降温的同时,做到油量的控制,且对油进行过滤,防止油量减少而烧坏轴承和齿轮或油量过多造成油溢出外流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温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温冷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油温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油温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油温冷却装置的油量检测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冷却组件,11、壳体,12、第一翅片,13、第二翅片,14、进水口,15、出水口,2、油量检测组件,21、管体,211、入口,212、出口,22、磁圈,23、弹簧,24、检测传感器,3、过滤组件,31、过滤腔,32、过滤片,33、过滤入口,34、过滤出口,35、排污口,4、进油口,5、出油口,6、外壳,61、排污嘴,7、第一连接座,8、第二连接座,9、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位于”、“设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5]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另外,术语“一端”、“另一端”、“远离”、“侧边”、“内”、“底部”、“上”、“外围”、“之间”、“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8]请参照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温冷却装置,可以应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火力发电厂、钢厂等里面的专用设备上,对轴承齿轮润滑油进行降温,包括冷却组件1、油量检测组件2、过滤组件3、进油口4和出油口5,所述冷却组件1连接所述油量检测组件2的一端,所述油量检测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组件3,所述进油口4与冷却组件1连接,且
所述进油口4位于远离油量检测组件2的位置,所述出油口5与过滤组件3连接,且所述出油口5位于过滤组件3的侧边,对应的润滑油在本技术的油温冷却装置的走向是:润滑油先从进油口4进入冷却组件1内,经过降温的润滑油进入油量检测组件2,油量检测组件2控制适量的润滑油进入过滤组件3内,过滤组件3再将经过过滤后的润滑油从出油口5排出。
[0029]所述油量检测组件2包括有管体21、磁圈22、弹簧23和检测传感器24,所述磁圈22和所述弹簧23设于管体21内,所述检测传感器24设于管体21的外壁,且所述检测传感器24位于磁圈22和弹簧23的侧边;所述管体21上设有入口211和出口212,磁圈22位于靠近所述入口211的一端,弹簧23位于靠近所述出口212的一端,所述入口211与冷却组件1连接,所述出口212与过滤组件3连接。
[0030]该检测传感器24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与测量管轴线和磁场磁力线相互垂直的管壁上安装一对检测电极,当导电液体沿测量管轴线运动时,导电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组件(1)、油量检测组件(2)、过滤组件(3)、进油口(4)和出油口(5),所述冷却组件(1)连接所述油量检测组件(2)的一端,所述油量检测组件(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组件(3),所述进油口(4)与冷却组件(1)连接,且所述进油口(4)位于远离油量检测组件(2)的位置,所述出油口(5)与过滤组件(3)连接,且所述出油口(5)位于过滤组件(3)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检测组件(2)包括有管体(21)、磁圈(22)、弹簧(23)和检测传感器(24),所述磁圈(22)和所述弹簧(23)设于管体(21)内,所述检测传感器(24)设于管体(21)的外壁,且所述检测传感器(24)位于磁圈(22)和弹簧(23)的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1)上设有入口(211)和出口(212),磁圈(22)位于靠近所述入口(211)的一端,弹簧(23)位于靠近所述出口(212)的一端,所述入口(211)与冷却组件(1)连接,所述出口(212)与过滤组件(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1)包括有壳体(11)、第一翅片(12)和第二翅片(13),所述第一翅片(12)安装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二翅片(13)安装于所述第一翅片(12)内,所述第二翅片(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显文邵超城徐勇军王伟伦刘益标董文浩熊学慧傅仁轩卢伟明陈启明吴秀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