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提供一种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包括外壳、固定架、线路板、第一线圈架、第二线圈架、第一磁线圈、第二磁线圈、一组公共触片、至少一组常闭触片、至少一组常开触片、一组控制触片、磁钢、磁钢支架、一组连接线和一组活动触片,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同轴朝向,磁钢两端面磁极极性相反且磁钢两端面分别正对第一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进行磁极变化吸附或弹开磁钢带动磁钢支架移动进而带动一组活动触片的触点与各组常开触片或各组常闭触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继电器在长时间保持吸合需要维持电流造成能耗的问题。流造成能耗的问题。流造成能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继电器在通电运行的过程中,其线圈要始终保持一定的维持电流,消耗一定的电能以维持其吸力,由维持电流线圈产生磁场吸合触片连杆,线圈断流时吸合触片连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弹离线圈磁极面,触片完成一组开关的合离,另一组开关的离合。虽然继电器在运行期间线圈的维持电流不大,但是在某些应用场景需要长时间地维持状态时,长时间累积就会产生不小的能量消耗。例如在锂电池的串并联使用上,采用这种继电器在过充点或过放电和电池过热时从电池组中将单个电池撤下,实现节能地更高级保护,此时继电器需要长时间的维持电流消耗,因而如何有效地降低继电器的功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造价成本低、使用节能、无需维持吸合电流消耗能量的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
[0004]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包括固定架、线路板、第一线圈架、第二线圈架、第一磁线圈、第二磁线圈、一组公共触片、至少一组常闭触片、至少一组常开触片和一组控制触片,所述线路板设于固定架顶部,一组公共触片、至少一组常闭触片、至少一组常开触片和一组控制触片平行并排地穿设于固定架底板上,还包括磁钢、磁钢支架、一组连接线和一组活动触片,所述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分别设于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上,所述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对称设于固定架内的左部和右部且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之间间隔设置,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同轴朝向且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的相互朝向的铁芯端在通电后磁极同性,所述磁钢支架可水平移动地设于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之间,所述磁钢设于磁钢支架上,所述磁钢的两端面磁极极性相反且磁钢两端面分别正对第一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一组公共触片位于固定架内一端分别经一组连接线与一组活动触片相连接,一组活动触片设于磁钢支架底部位于各组常闭触片和各组常开触片位于固定架内一端之间且一组活动触片的触点与常闭触片和常开触片的组数相匹配,所述线路板的开关K设于线路板一侧位于常闭触片侧边,所述磁钢支架顶部一侧位于线路板的开关K上设有闭合开关K或断开开关K的导通压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电源端与一组控制触片相连接,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与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相连接,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进行磁极变化吸附或弹开磁钢带动磁钢支架移动进而带动一组活动触片的触点与各组常开触片或各组常闭触片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开关K、二极管D1、D2、D3、场效应管
T1、三极管T2、T3、电容C1、电阻R1、R2、R3、R4,所述二极管D1正极、开关K一端、电阻R1一端和场效应管T1栅极均接电源正极+Ec,二极管D1负极接场效应管T1源极和电容C1一端,开关K另一端接第一磁线圈L1一端电阻R3一端、三极管T2集电极、二极管D2正极和二极管D3负极,所述第一磁线圈L1另一端接第二磁线圈L2一端,第二磁线圈L2另一端接场效应管T1漏极、电阻R4一端、电阻R2一端和三极管T3集电极,电阻R4另一端接二极管D2负极和二极管D3正极,电阻R2另一端接三极管T2基极,三极管T2发射极、电阻R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和三极管T3发射极接电源负极,电阻R3另一端接三极管T3基极。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的开关K为两个间隔设置的铜箔焊盘,磁钢支架的导通压板包括连通导板和设于连通导板两端的两个卡扣触点,两个卡扣触点的设置与线路板的开关K两个铜箔焊盘相适配,线路板位于开关K处设有供磁钢支架上连通导板移动的开槽,磁钢支架的连通导板移动带动两个卡扣触点与开关K的两个铜箔焊盘连接使开关K连通或者两个卡扣触点与开关K的两个铜箔焊盘分离使开关K断开。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相互朝向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磁钢支架两侧位于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导向槽水平对应处设有向两端延伸且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条,磁钢支架的导向条可横向移动的穿设于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的导向槽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磁钢为钕铁硼磁钢。
[000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使得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同轴朝向且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的相互朝向的铁芯端在通电时磁极同性,磁钢设于磁钢支架上,磁钢的两端面磁极极性相反且磁钢两端面分别正对第一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设置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进行电流反向变化使得铁芯磁极变化吸附或弹开磁钢带动磁钢支架移动进而带动一组活动触片的触点与各组常开触片或各组常闭触片连接,平常使用时根据使用需求使得磁钢与第一磁线圈或第二磁线圈的铁芯吸附连接使得磁钢支架上的一组活动触片与一组常开触片或一组常闭触片连接保持常开或常闭,当一组控制触片通电后,吸附磁钢的第一磁线圈的铁芯磁极极性改变将磁钢往第二磁线圈的铁芯助推同时第二磁线圈的铁芯产生与磁钢不同磁极磁性将磁钢吸附向第二磁线圈的铁芯,使得磁钢支架往第二磁线圈移动带动一组活动触片与一组常开触片连接断开或与一组常闭触片连接实现闭合,当一组控制触片断电时,则吸附磁钢的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磁极极性改变将磁钢往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助推同时第一磁线圈的铁芯产生与磁钢不同磁极极性将磁钢吸附向第一磁线圈的铁芯,使得磁钢支架忘第一磁线圈移动带动一组活动触片与一组常开触片连接或与一组常闭触片断开实现闭合,实现通电完成常开或常闭的切换并且断电时自动稳定地恢复通电前的吸合状态,无需吸合的维持电流消耗能量即可使得继电器保持吸合状态,结构简单合理、造价成本低、使用节能量,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参考图1
‑
图3,优选的本技术的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包括透明外壳、固定架1、线路板2、第一线圈架3、第二线圈架4、第一磁线圈、第二磁线圈、磁钢5、磁钢支架6、一组连接线7、一组活动触片8、一组公共触片9、一组常闭触片10、一组常开触片11和一组控制触片12,所述线路板2为PCB电路板且线路板2设于固定架1顶部,一组公共触片9、一组常闭触片10、一组常开触片11和一组控制触片12平行并排地穿设于固定架1底板101上,所述透明外壳罩设于固定架1上且与固定架1的底板101上表面周沿相连接,透明外壳用于保护固定架1的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包括固定架、线路板、第一线圈架、第二线圈架、第一磁线圈、第二磁线圈、一组公共触片、至少一组常闭触片、至少一组常开触片和一组控制触片,所述线路板设于固定架顶部,一组公共触片、至少一组常闭触片、至少一组常开触片和一组控制触片平行并排地穿设于固定架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钢、磁钢支架、一组连接线和一组活动触片,所述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分别设于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上,所述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对称设于固定架内的左部和右部且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之间间隔设置,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同轴朝向且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的相互朝向的铁芯端在通电后磁极同性,所述磁钢支架可水平移动地设于第一线圈架和第二线圈架之间,所述磁钢设于磁钢支架上,所述磁钢的两端面磁极极性相反且磁钢两端面分别正对第一磁线圈的铁芯端面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端面,一组公共触片位于固定架内一端分别经一组连接线与一组活动触片相连接,一组活动触片设于磁钢支架底部位于各组常闭触片和各组常开触片位于固定架内一端之间且一组活动触片的触点与常闭触片和常开触片的组数相匹配,所述线路板的开关K设于线路板一侧位于常闭触片侧边,所述磁钢支架顶部一侧位于线路板的开关K上设有闭合开关K或断开开关K的导通压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电源端与一组控制触片相连接,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与第一磁线圈和第二磁线圈相连接,磁线圈正反电流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磁线圈的铁芯和第二磁线圈的铁芯进行磁极变化吸附或弹开磁钢带动磁钢支架移动进而带动一组活动触片的触点与各组常开触片或各组常闭触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维持吸合电流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国海,秦曙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大秦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