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80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射频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旨在解决现有限幅方式无法限制大功率以及噪声系数较高的问题,方案主要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开关二极管、第二开关二极管、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第一电容分别与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还通过第一电感接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电感连接,还依次通过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接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感连接,还通过第二电容分别与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承受功率,降低了噪声。降低了噪声。降低了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射频通信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环形器是将进入其任一端口的入射波,按照由静偏磁场确定的方向顺序传入下一个端口的多端口器件。突出特点是单向传输能量,它控制电磁波沿某一环行方向传输。在通过环形器进行射频通信时,为了保护接收电路,通常会设计相应的限幅器进行功率限幅,但整机系统的发射功率越大,就需要能抗更大功率的限幅器进行限幅,但功率越大引入接收端的噪声系数就越大,即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更大。
[0003]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以下几种限幅方式:一是在环形器与接收机之间设置纯无源限幅器,但由于纯无源限幅器所能承受的功率较小,无法限制大功率,噪声系数较低。二是在环形器与接收机之间设置有源检波的限幅器,有源检波的限幅器承受功率大,目前大功率的限幅器均使用此类型,但缺点是引入的噪声系数较高,不利于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三是利用开关切换天线的发射、接收,在接收进行限幅,这种方式的开关限幅方式容易烧毁开关,并且引入接收的噪声系数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限幅方式无法限制大功率以及噪声系数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开关二极管、第二开关二极管、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电感接地,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感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还依次通过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限幅二极管的正极、第二限幅二极管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限幅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限幅二极管的负极分别接地。
[000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为信号发射端,所述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天线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三端口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接收机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50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损耗小于或等于0.1dB,所述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的总损耗小于或等于0.1dB。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能承受的功率峰值大于或等于2000W。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在整机系统处于发射时,能有效提高在天线开短路等极端情况下的承受功率,保护接收通道不损坏;在整机系统处于接收时,引入增加的噪声极低,保证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C1

第一电容;C2

第二电容;C3

第三电容;R1

第一电阻;L1

第一电感;L2

第二电感;L3

第三电感;V1

第一开关二极管;V2

第二开关二极管;V3

第一限幅二极管;V4

第二限幅二极管;IN

信号输入端;OUT

信号输出端;U1

第一电源输入端;U2

第二电源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17]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以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承受大功率并且降低接收信号时的噪声,进而提高接收灵敏度。其主要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开关二极管、第二开关二极管、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电感接地,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感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还依次通过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限幅二极管的正极、第二限幅二极管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限幅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限幅二极管的负极分别接地。
[0018]具体而言,在整机系统处于发射时,控制第一开关二极管导通,第二开关二极管关闭,第二开关二极管处于高隔离状态,此时发射泄漏或极端情况下的发射信号将被负载第一电阻吸收,并且此时环形器相当于隔离器,对发射输出匹配较好;在整机系统处于接收时,控制第二开关二极管导通,第一开关二极管关闭,此时由于第一开关二极管处于高隔离状态,引入的限幅噪声仅由第二开关二极管、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产生,使得增加的噪声系数较小。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开关二极管V1、第二开关二极管V2、第一限幅二极管V3和第二限幅二极管V4,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IN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二极管V1的
正极和第二开关二极管V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电感L1接地,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V1的负极通过第三电感L3与第二电源输入端U2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V1的负极还依次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V2的负极通过第二电感L2与第一电源输入端U1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V2的负极还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限幅二极管V3的正极、第二限幅二极管V4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限幅二极管V3的负极和第二限幅二极管V4的负极分别接地。
[0021]其中,第一电阻R1用于作为大功率负载,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用于隔离直流,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用于隔离交流,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可以为扼流馈电电感,扼流馈电电感不仅能够隔交通直,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环形器的大功率开关限幅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开关二极管、第二开关二极管、第一限幅二极管和第二限幅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一电感接地,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感与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还依次通过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限幅二极管的正极、第二限幅二极管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嘉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