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566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对旱林地设置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的植被碎石层,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和土壤混合而成,对土壤的土样进行培养,在种植坡表面、保水坑表面以及其余地面的表层均匀地撒施草籽,同时在土壤周边建设在保水坑周围铺设湿润的苔藓植物,用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弱风速,减轻风蚀危害,削弱风对土壤和地面空气的干燥作用,减少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并可调节地面气温、地温、湿度、改善保持的小气候条件,结合地貌、地形采取网围栏、挖沟围栏及生物围栏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农业种植
,具体为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草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响小,而木本植物无法广泛生长,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热点,主要表现在它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加重了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导致石漠化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0003]为大面积植树造林创造条件,从根源固石保水,但是采用土工织物和土工格室固定水土,一方面材料耗费多、工程量大,另一方面土工格室所用材料为工程材料,重建的生态系统不是纯自然的生态,此外,采用土工织物和土工格室强行固定水土,对促进旱林地地区生态的自然恢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所述土地整改,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同时对旱林地设置植被碎石层,植被碎石层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植被保水层上部铺设土壤改良剂;步骤二:所述植被种植,在种植坡上种植速生的抗风沙、耐干旱能力强的树种,选用耐干旱能力较高的沙打旺、山竹岩黄芪、沙生冰草等牧草进行人工改良恢复植被,并保持水分浇灌保持植被的活性;步骤三:所述撒施草籽:在种植坡表面、保水坑表面以及其余地面的表层均匀地撒施草籽,并保持水分浇灌,在土壤表面铺设苔藓植物;步骤四:所述生物围栏,可选用沙棘、锦鸡儿、沙柳等灌木营造草原生物围栏,用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弱风速,减轻风蚀危害;步骤五:所述围栏封育,结合地貌、地形采取网围栏、挖沟围栏及生物围栏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
[0006]进一步,所述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同时对旱林地设置植被碎石层,植被碎石层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和土壤混合而成,植被保水层上部铺设土壤改良剂,同时在表面铺设枯叶、秸秆、锯末面等易腐化天然肥料,对土壤的土样进行培养。
[0007]进一步,所述在种植坡上种植速生的抗风沙、耐干旱能力强的树种,选用耐干旱能力较高的沙打旺、山竹岩黄芪、沙生冰草等牧草进行人工改良恢复植被,并保持水分浇灌保持植被的活性,在种植时,选择抗风沙耐干旱能力强的优良牧草品种,以草木栖、沙打旺,紫花苜蓿、沙生冰草、老芒雀麦等为主,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林地配套,选用抗旱,抗风沙能力较强的树种如樟子松、柳树、杨树、柽柳、沙棘、枸杞等建立人工植被,加强土壤土质。
[0008]进一步,所述在种植坡表面、保水坑表面以及其余地面的表层均匀地撒施草籽,并保持水分浇灌,在土壤表面铺设苔藓植物,同时在土壤周边建设在保水坑周围铺设湿润的苔藓植物,并保持水分浇灌。
[0009]进一步,所述可选用沙棘、锦鸡儿、沙柳等灌木营造草原生物围栏,用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弱风速,减轻风蚀危害,削弱风对土壤和地面空气的干燥作用,减少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并可调节地面气温、地温、湿度、改善保持的小气候条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结合地貌、地形采取网围栏、挖沟围栏及生物围栏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采用刺铁丝网围栏,坚固耐用,使用年限长,可以迁移,不破坏草原,不占地,不影响放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对旱林地设置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的植被碎石层,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和土壤混合而成,植被保水层上部铺设土壤改良剂,同时在表面铺设枯叶、秸秆、锯末面等易腐化天然肥料,对土壤的土样进行培养,在种植坡上种植速生的抗风沙、耐干旱能力强的树种,并保持水分浇灌保持植被的活性,在种植坡表面、保水坑表面以及其余地面的表层均匀地撒施草籽,并保持水分浇灌,在土壤表面铺设苔藓植物,同时在土壤周边建设在保水坑周围铺设湿润的苔藓植物,选用沙棘、锦鸡儿、沙柳等灌木营造草原生物围栏,用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弱风速,减轻风蚀危害,削弱风对土壤和地面空气的干燥作用,减少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并可调节地面气温、地温、湿度、改善保持的小气候条件,结合地貌、地形采取网围栏、挖沟围栏及生物围栏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
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所述土地整改,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同时对旱林地设置植被碎石层,植被碎石层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植被保水层上部铺设土壤改良剂;步骤二:所述植被种植,在种植坡上种植速生的抗风沙、耐干旱能力强的树种,选用耐干旱能力较高的沙打旺、山竹岩黄芪、沙生冰草等牧草进行人工改良恢复植被,并保持水分浇灌保持植被的活性;步骤三:所述撒施草籽:在种植坡表面、保水坑表面以及其余地面的表层均匀地撒施草籽,并保持水分浇灌,在土壤表面铺设苔藓植物;步骤四:所述生物围栏,可选用沙棘、锦鸡儿、沙柳等灌木营造草原生物围栏,用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弱风速,减轻风蚀危害;步骤五:所述围栏封育,结合地貌、地形采取网围栏、挖沟围栏及生物围栏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
[0017]进一步,所述对旱林地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所述土地整改,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同时对旱林地设置植被碎石层,植被碎石层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植被保水层上部铺设土壤改良剂;步骤二:所述植被种植,在种植坡上种植速生的抗风沙、耐干旱能力强的树种,选用耐干旱能力较高的沙打旺、山竹岩黄芪、沙生冰草等牧草进行人工改良恢复植被,并保持水分浇灌保持植被的活性;步骤三:所述撒施草籽:在种植坡表面、保水坑表面以及其余地面的表层均匀地撒施草籽,并保持水分浇灌,在土壤表面铺设苔藓植物;步骤四:所述生物围栏,可选用沙棘、锦鸡儿、沙柳等灌木营造草原生物围栏,用来防止风沙,保持水土,减弱风速,减轻风蚀危害;步骤五:所述围栏封育,结合地貌、地形采取网围栏、挖沟围栏及生物围栏等多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封育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旱林地进行翻土整改,同时对旱林地设置植被碎石层,植被碎石层由碎石块和土壤混合而成,在植被碎石层上部铺设植被保水层,植被保水层由保水剂和土壤混合而成,植被保水层上部铺设土壤改良剂,同时在表面铺设枯叶、秸秆、锯末面等易腐化天然肥料,对土壤的土样进行培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治理旱林地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珲马绍龙蓝家锐刘宁汪海明林正钦赖政勇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