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64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该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其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压力孔;测温组件,其包括:温度感应模块和密封导热胶,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布设在所述外壳的下端内,并填充所述密封导热胶;压力感应模块,其布设在所述外壳的上端内;以及接插头,其设置在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该接插头内设置有集成信息反馈装置,其输入端与所述测温组件、压力感应模块连接,输出端与ECU连接。实现了对冷却液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进行实时监测,进而预测冷却液汽化发生的根源,从而避免发动机水泵部件因冷却液汽化现象而汽蚀,最终实现ECU策略控制的水泵空化风险管理。ECU策略控制的水泵空化风险管理。ECU策略控制的水泵空化风险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快递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在长途准时配送细分市场,高时效性成为竞争亮点的同时,实时油耗比拼也不断刷写着新低的纪录,时效性和油耗成为用户购车的两大关键决定要素。由此,以下坡快捷、制动无忧为主要特征的液力缓速器,在近几年里获得了快速的推广。
[0003]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举例并联状态):拨动开关或制动踏板,缓速器接收来自电控制单元ECU的电子输入信号,比例阀调节进入油腔的压缩空气,将缓速器油从油腔压入到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工作腔,工作腔中转子将油加速旋转并建立制动力矩,转子通过螺旋花键轴被拉到制动工作位置,打在定子油的速度方向改变后又反作用于转子,结果缓速器的转子减速,通过齿轮的啮合将制动力传递到整车,从而使车辆减速。在利用缓速器减速的过程中,车辆的动能被转化成热能,经缓速器的热交换器和车辆冷却系统散发出去。缓速器油被冷却后,再次进入工作循环。
[0004]在制动过程中,电控发动机不喷油,意味着没有燃烧热量产生,这时整车冷却系统的冷却容量仅供缓速器散热使用,电控单元ECU通过缓速器温度传感器监测整个系统的温度(此温度取于缓速器冷却液出口位置),因而具备冷却系统过热的保护功能。
[0005]现有发动机限扭温度(108℃)下,发动机已经出现冷却液汽化现象,尤其导致水泵部件严重汽蚀(此处空化最为严重);而根据市场需求,客户需求提高发动机限扭温度至110℃,进一步造成发动机水泵部件因冷却液汽化现象汽蚀严重,亟需建立水泵空化系统的风险管控模型,实现ECU策略控制的水泵空化风险管理。
[0006]而实现水泵空化系统的风险管控首先需要设置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而传感器如果采用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只能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监测,却无法对冷却液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导致无法预测冷却液汽化发生的根源问题,从而避免汽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其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压力孔;测温组件,其包括:温度感应模块和密封导热胶,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布设在所述外壳的下端内,并填充所述密封导热胶;压力感应模块,其布设在所述外壳的上端内;以及接插头,其设置在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该接插头内设置有集成信息反馈装置,其输入端与所述测温组件、压力感应模块连接,输出端与ECU连接。
[0010]优选的,外壳包括:测温组件固定柱和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为管状,上端具有
压力感应模块布置腔;所述测温组件固定柱具有测温组件布置腔,其上端与外壳主体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下端开设有多个压力孔。
[0011]优选的,测温组件固定柱的上端与外壳主体的下端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0012]优选的,温度感应模块为NTC温度感应模块;所述压力感应模块为mems压力传感器。
[0013]优选的,压力感应模块包括:线路板、感压芯片以及涂裹在该感压芯片外层的封胶。
[0014]优选的,感压芯片为陶瓷芯片。
[0015]优选的,压力感应模块间隙配合装配在外壳主体上端的压力感应模块布置腔内,其下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的上部布置有塑料压圈和卡簧,利用卡簧将压力感应模块轴向限位在压力感应模块布置腔内。
[0016]优选的,接插头过盈压装在外壳主体的外端,二者之间布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7]优选的,第二密封圈为筒状密封圈。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测温组件和压力感应模块实现了对冷却液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进行实时监测,进而预测冷却液汽化发生的根源,从而避免发动机水泵部件因冷却液汽化现象而汽蚀,最终实现ECU策略控制的水泵空化风险管理。
[0020]2、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压力感应模块的感压芯片外层涂裹有封胶,既可以保护感压芯片不会被冷却液直接侵蚀,也可以传递压力,从而避免了压力感应模块被冷却液击穿。
[0021]3、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测温组件布设在测温组件固定柱1的测温组件布置腔内,测温组件固定柱1和外壳主体2形成分体式可拆卸结构,便于测温组件的装配与维修。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外壳主体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的测温组件固定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测温组件固定柱,2、外壳主体,3、接插头,4、温度感应模块,5、密封导热胶,6、第一密封圈,7、压力感应模块,8、卡簧,9、第二密封圈,10、压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参照图1

图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包括:外壳、测温组件、压力感应
模块7和接插头3。其中,测温组件和压力感应模块7设置在外壳内,接插头3设置在外壳的一端,其内设置有集成信息反馈装置,测温组件和压力感应模块7的检测信号通过该集成信息反馈装置传送至ECU,实现了对冷却液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进行实时监测,进而预测冷却液汽化发生的根源,从而避免发动机水泵部件因冷却液汽化现象而汽蚀,最终实现ECU策略控制的水泵空化风险管理。
[0031]具体来讲,参照图5

图6,外壳包括:测温组件固定柱1和外壳主体2,其中,外壳主体2为管状,上端具有压力感应模块布置腔。测温组件固定柱1具有测温组件布置腔,其上端与外壳主体2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下端开设有多个压力孔10。测温组件布设在测温组件固定柱1的测温组件布置腔内,测温组件固定柱1和外壳主体2形成分体式可拆卸结构,便于测温组件的装配与维修。
[0032]优选地,测温组件固定柱1的上端与外壳主体2的下端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0033]优选地,压力孔10为4*φ1.2mm的圆孔。
[0034]测温组件包括:温度感应模块4和密封导热胶5,温度感应模块4布设在测温组件固定柱1的测温组件布置腔内,并填充密封导热胶5,通过填充满密封导热胶5实现温度感应模块的感温及密封功能,用于感知冷却液温度并转换为电阻信号。
[0035]优选地,温度感应模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压力孔;测温组件,其包括:温度感应模块和密封导热胶,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布设在所述外壳的下端内,并填充所述密封导热胶;压力感应模块,其布设在所述外壳的上端内;以及接插头,其设置在在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该接插头内设置有集成信息反馈装置,其输入端与所述测温组件、压力感应模块连接,输出端与ECU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测温组件固定柱和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为管状,上端具有压力感应模块布置腔;所述测温组件固定柱具有测温组件布置腔,其上端与外壳主体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下端开设有多个压力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固定柱的上端与外壳主体的下端通过螺纹旋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空化传感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月刘晓峰毛龙归杨仕明覃星念罗威朱素琳赵焕佳曾显舜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