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58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其包括:马奶酒样乳杆菌,长双歧杆菌以及其他可接受的药物或者食品赋形剂。所述马奶酒样乳杆菌为马奶酒样乳杆菌ZW3,所述菌株已于2008年12月18日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GMCC2809。所述长双歧杆菌优选为CGMCC 15014。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益生菌制剂成分确切,安全,尤其是对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尤其是对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属于微生物


技术介绍

[0002]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听力损失和鼓膜完整为特征。儿童多见。由于耳痛不明显,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本病的发病有急、慢性两种特点。
[0003]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唯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本病是一种中耳的非化脓性疾病,主要是以控制感染和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为治疗原则,多使用黏液促排剂;咽鼓管吹张法等治疗,但是常常因为不易被发现而错过了最佳大的治疗时期。过敏反应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肿导致的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0004]益生菌是能够定植并且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的菌群平衡,调节人体多种功能,例如免疫状态等,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乳杆菌是一类发酵碳水化合物产乳酸的革兰阳性杆菌,厌氧或兼性厌氧,不产生芽孢。已知多种乳杆菌可通过多种通路和方式降低速发型过敏反应。乳杆菌作为益生菌,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状态,从而实现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分泌性中耳炎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治疗,鼻腔收缩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口服黏液促排剂等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儿童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但是由于耳痛不明显,常常延误治疗,而防治分泌性中耳炎的益生菌制剂目前还未进一步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其调节免疫的效果显著,尤其对过敏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0006]中国专利201410437848.0公开过一株马奶酒样乳杆菌ZW3,该菌株从开菲尔粒中经过筛选分离得到,并被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是2008年12月18日,保藏号是CGMCC2809。该菌株的已知功能为具有极强的降解亚硝酸盐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所用马奶酒样乳杆菌ZW3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研究人员赠送。
[0007]本专利技术所用长双歧杆菌CGMCC 15014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日期是2004年9月3日,保藏号是CGMCC 15014。本专利技术团队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马奶酒样乳杆菌ZW3有较强的抗过敏反应的功能,联合口服马奶酒样乳杆菌ZW3和长双歧杆菌CGMCC 15014可以有效增强抗过敏反应,尤其是对速效型过敏反应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有非常好的防治作用。
[0008]本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其包括:
[0010]马奶酒样乳杆菌,长双歧杆菌以及其他可接受的药物或者食品赋形剂。
[0011]所述马奶酒样乳杆菌为马奶酒样乳杆菌ZW3,所述菌株已于2008年12月18日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GMCC2809。
[0012]所述长双歧杆菌优选为长双歧杆菌CGMCC 15014。
[0013]所述复合菌剂可以做成口服制剂,胶囊等。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5]本专利技术复合益生菌制剂疗效确切,可安全服用,可以直接做成口服制剂,也可以做成胶囊等,食用方便。本专利技术抗过敏效果显著,尤其是对分泌性中耳炎问题效果显著,可长期服用,调节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以下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活化菌种:
[0020]马奶酒样乳杆菌ZW3:取一环马奶酒样乳杆菌ZW3接种到MRS固体培养基中划线,37℃厌氧培养24h。挑取平板中长势较好的单菌落接种至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厌氧培养成108cfu/ml马奶酒样乳杆菌种子液。
[0021]长双歧杆菌CGMCC 15014:活化菌种方法同马奶酒样乳杆菌。最后配置成108cfu/ml长双歧杆菌CGMCC 15014种子液。
[0022]普通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CICC6201,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活化菌种方法同马奶酒样乳杆菌。最后配置成108cfu/ml普通长双歧杆菌种子液。
[0023]实施例2
[0024]活化菌种操作同实施例1。
[0025]分泌性中耳炎小鼠建模:昆明小鼠35只,雌性,体质量22

30g,耳廓反射灵敏,无噪声暴露及药物喂养史。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各组之间小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ZW3干预组、CGMCC15014干预组、ZW3+CGMCC 15014干预组、ZW3+普通长双歧杆菌干预组。实验组给与1.2mg卵清蛋白和5.14mg氢氧化铝使用PBS 0.2ml溶解进行腹腔注射,第1天、第8天各1次,进行全身致敏。第15天麻醉后将0.1mg的OVA溶于10mlPBS中,经鼓膜前下方注入鼓室10ul,24h后再次麻醉重复注入,观察鼓膜状态,进行耳内激发。空白组全身致敏和耳内激发阶段都使用PBS代替。
[0026]分泌性中耳炎小鼠建模成功后,可见鼓膜和周围组织出现红斑,有血管纹,鼓膜浑浊、鼓室内出现液平面。淘汰造模未成功及不合格的小鼠。之后各组小鼠处理具体如下:
[0027]空白组及模型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0.2ml生理盐水灌胃;
[0028]阳性对照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0.5mg/kg的地塞米松腹腔注射;
[0029]ZW3干预组:每只小鼠每次分别给予0.2ml 108cfu/ml的ZW3菌液灌胃;
[0030]CGMCC 15014干预组:每只小鼠每次分别给予0.2ml 108cfu/ml的CGMCC15014菌液
灌胃;
[0031]ZW3+CGMCC 15014干预组:每只小鼠每次分别给予0.1ml 108cfu/ml的ZW3+0.1ml 108cfu/ml的CGMCC 15014菌液灌胃;
[0032]ZW3+普通长双歧杆菌干预组:每只小鼠每次分别给予0.1ml 108cfu/ml的ZW3+0.1ml 108cfu/ml的普通长双歧杆菌CICC6201菌液灌胃。
[0033]灌胃或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0天。对各组给予相关处理前采用尾部动脉法收集小鼠血液。于第11天处死各组小鼠后立即采集小鼠血,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试验前后血清总IgE浓度。结果见表1。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结果表示为均值
±
标准差,采用组间t检验。
[0034]表1治疗前后的I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其包括:马奶酒样乳杆菌,长双歧杆菌以及其他可接受的药物或者食品赋形剂。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奶酒样乳杆菌为马奶酒样乳杆菌ZW3,所述菌株已于2008年12月18日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GM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