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22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属于海底采矿技术领域。其包括车架、供水装置及两个履带行走单元,供水装置包括高压泵及高压软管。履带行走单元包括同步带轮、同步带及履带链条,同步带轮有两个,且通过同步带相连。履带链条设在同步带外侧,履带板上设有履齿板,履齿板的两侧面上均具有多行凸起部。各履带板上均设有一组齿间冲射喷头。车架的前端具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第一冲射喷头,各履带链条的前侧均设有一组第二冲射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履带链条的各履带板上设置齿间冲射喷头,对履带链条上的淤泥高速冲刷,减少淤泥在履带链条上粘附,避免淤泥在履带链条上持续累积,保持行走机动性能,可解决其打滑、沉陷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采矿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减少主要温室气体CO2排放量,并尽早实现零排放情景,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关于禁售燃油车的相关政策,同时我国计划于2035年对燃油车实现全面禁售,海南省作为我国先驱已于2022年声明在2030年即实现禁售燃油车。基于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将迎来快速巨大发展,这就伴随着Mn、Co、Ni、Li等稀缺战略金属的巨大消耗,陆地上现存储量明显不能够弥补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缺口。深海中矿产极为丰富,多金属结核含有极为丰富的稀缺战略金属资源,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经过几十年间的发展,多金属结核的开采方式基本确定为水力管道开采,而采矿车系统是关乎整个系统生产能力的关键。
[0003]履带式采矿车在深海底行走同时采集多金属结核,其行走性能对采收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深海底稀软沉积物粒径极小、密度小等特殊土工力学特性,在经履带式采矿车行走破坏后,土体破坏严重,承载能力、牵引性能大幅减弱,极易在履带板、履齿板等接触位置产生粘附致使土体堆积,形成密实的泥块充满履带板和履齿板的空间,使履齿板的抓地能力被严重削弱,降低了采矿车行驶的机动性能,最终导致采矿车打滑、沉陷等工程问题的出现,整个采矿系统陷入瘫痪,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解决履带式采矿车在海底土层上行走时,淤泥会在履带的齿间连续积累,压实成一体结构的泥块,降低集矿车的机动性能,导致采矿车打滑、沉陷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包括车架、供水装置及两个履带行走单元,车架的上方安装有箱体,所述供水装置设置在箱体内,其包括高压泵及设于高压泵出水端的高压软管。
[0007]两个履带行走单元对称设在箱体下方的左右两侧,履带行走单元包括同步带轮、同步带及履带链条,所述同步带轮有两个,两个同步带轮一前一后间隔布置,且通过同步带相连。
[0008]所述履带链条套设在同步带外侧,是由若干个履带板首尾依次铰接而成的,履带板上设有履齿板,履齿板的两侧面上均具有多行凸起部。
[0009]各履带板与履齿板相连处的一侧均设有一组齿间冲射喷头。
[0010]车架的前端具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第一冲射喷头,两组第一冲射喷头分别朝向两个履带链条,每个履带链条的前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二冲射喷头,所述高压泵可分别为第
一冲射喷头、第二冲射喷头及齿间冲射喷头供入高压水。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是由耐腐蚀钢材制成的钢架结构,箱体的底部与车架的顶部固定相连,箱体前侧壁的上部开设有收集口。
[0012]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齿式输送带,齿式输送带的后侧相邻布置在收集口的下方。
[0013]齿式输送带的前侧设置有高压水射流罩壳,水射流罩壳内侧安装有多个高压水射流喷嘴,齿式输送带齿式输送带的上方设有第一高压水主管,高压水射流喷嘴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水主管与高压泵的出水端相连。
[0014]进一步地,第一高压水主管有多个,横向依次间隔布置,各第一高压水主管的后端与箱体固定相连,前端与高压水射流罩壳固定相连。
[0015]每组第二冲射喷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冲射喷头,第二冲射喷头通过高压水支管与相邻侧的第一高压水主管相连,第二冲射喷头的出水口朝向履带板的外表面。
[0016]进一步地,所述履带板与履齿板均为长方形金属板,且长度一致。
[0017]所述履带板的中部与同步带的外表面固定相连,各履带板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相邻履带板的对应端转动相连。
[0018]所述履齿板位于履带板背离同步带的一侧中部,与履带板相对垂直并固定相连成T形结构,所述履齿板的左右两端均与履带板的对应端齐平。
[0019]进一步地,所述履带板与履齿板相连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相邻布置在履齿板运动方向后侧,并横向延伸至履带板的左右两端。
[0020]每组齿间冲射喷头均包括多个齿间冲射喷头,同组的各齿间冲射喷头依次间隔安装在容纳槽内。
[0021]进一步地,高压软管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侧,高压软管的一端与高压泵的出水端相连,
[0022]两个同步带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接头,高压软管的另一端与同侧的接头相连相通。
[0023]所述同步带的内部具有环形的供水主通道,所述供水主通道与接头相连通。
[0024]所述供水主通道上连接有与履齿板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供水支通道,各供水支通道均与对应履齿板上的所有齿间冲射喷头相连通。
[0025]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半球状结构,与履齿板的侧面为一体结构,同一侧面的多行凸起部由履齿板的根部至顶部等间隔排列。
[0026]每行凸起部包括横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起部,任意相邻两行的各凸起部均错位排布。
[0027]进一步地,两组第一冲射喷头均位于两个履带链条之间,每组第一冲射喷头均包括沿履带链条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冲射喷头。
[0028]同组的各第一冲射喷头均通过第二高压水主管与高压泵的出水端相连,其出口朝向同侧履带链条的履齿板。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履带链条的各履带板上设置齿间冲射喷头,对履带链条上的淤泥高速冲刷,减少淤泥在履带链条上粘附,避免淤泥在履带链条上持续累积,保持履带式集矿装置行走的机动性能,可解决其打滑、沉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体部分的示意图,主体部分包括车架、箱体和两个履带行走单元。
[0032]图3是图1中某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的是履带行走单元。
[0033]图4是图3中履带行走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4]图5是图3中履带行走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7]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6,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包括车架1、供水装置及两个履带行走单元2,车架1的上方安装有箱体3,所述车架1是由耐腐蚀钢材制成的钢架结构,箱体3位于车架1的上方,箱体3的底部与车架1的顶部固定焊接成一体。
[0038]箱体3的前侧内部具有矿石收集仓,箱体3前侧壁的上部开设有收集口31,所述箱体3的前侧设有齿式输送带4,齿式输送带4的后侧相邻布置在收集口31的下方,经由齿式输送带4将海底多金属结核及多金属硫化物输送至矿石收集仓内暂存。
[0039]齿式输送带4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供水装置及两个履带行走单元,车架的上方安装有箱体,所述供水装置设置在箱体内,其包括高压泵及设于高压泵出水端的高压软管;两个履带行走单元对称设在箱体下方的左右两侧,履带行走单元包括同步带轮、同步带及履带链条,所述同步带轮有两个,两个同步带轮一前一后间隔布置,且通过同步带相连;所述履带链条套设在同步带外侧,是由若干个履带板首尾依次铰接而成的,履带板上设有履齿板,履齿板的两侧面上均具有多行凸起部;各履带板与履齿板相连处的一侧均设有一组齿间冲射喷头;车架的前端具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第一冲射喷头,两组第一冲射喷头分别朝向两个履带链条,每个履带链条的前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二冲射喷头,所述高压泵可分别为第一冲射喷头、第二冲射喷头及齿间冲射喷头供入高压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是由耐腐蚀钢材制成的钢架结构,箱体的底部与车架的顶部固定相连,箱体前侧壁的上部开设有收集口;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齿式输送带,齿式输送带的后侧相邻布置在收集口的下方;齿式输送带的前侧设置有高压水射流罩壳,水射流罩壳内侧安装有多个高压水射流喷嘴,齿式输送带齿式输送带的上方设有第一高压水主管,高压水射流喷嘴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水主管与高压泵的出水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水主管有多个,横向依次间隔布置,各第一高压水主管的后端与箱体固定相连,前端与高压水射流罩壳固定相连;每组第二冲射喷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冲射喷头,第二冲射喷头通过高压水支管与相邻侧的第一高压水主管相连,第二冲射喷头的出水口朝向履带板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实现减粘附海底淤泥的履带式集矿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令陈旭光李治刚严加豪刘学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