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4849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54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卸料系统的卸料主管路上设置泵体;第一管路将卸料主管路和缓冲容器连通,第一管路的远离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泵体的出口侧,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控制阀;第二管路将卸料主管路和缓冲容器连通,第二管路的远离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泵体的入口侧,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控制阀。本公开的卸料系统在排气塞的过程中,卸料主管路内的气体排入缓冲容器,同时缓冲容器也对排气过程中带出的液体进行自动收集,并且缓冲容器内收集的液体原料又会在泵体启动后泵回至卸料主管路内,对收集的液体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所有过程均无需人工操作,解决了卸料系统排气塞时液体原料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的安全隐患。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工业生产中,通过卸料系统对液体化工原料进行卸料,卸料系统包括用来与槽罐车的罐体相连的卸料管路,卸料管路上连接泵体,罐体内的液体原料在泵体的作用下经由卸料管路输送至目标位置处。由于液体原料内会溶解一定量的空气,以及泵体将液体原料吸入卸料管路时也会吸入少量空气,当泵体停用时管路内的空气会进入泵体内,形成气塞现象。在泵启动后,气塞现象的产生会减少液体原料经过泵体的截面积,降低泵体的工作效率,影响泵体的流量扬程,甚至会使液体原料中断流动,使泵体无法运行。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泵体启动前对卸料管路进行放气操作来解决气塞问题,而放气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原料被收集后需手动倒入槽罐车的罐体内。但化工液体原料大多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穿戴防护设备,稍有疏忽将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将收集的液体原料手动倒入槽罐车的操作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
[0005]本公开提出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所述卸料系统包括:
[0006]卸料主管路,所述卸料主管路上设置泵体;
[0007]第一管路,第一管路将所述卸料主管路和缓冲容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远离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泵体的出口侧,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控制阀;
[0008]第二管路,第二管路将所述卸料主管路和所述缓冲容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远离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泵体的入口侧,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控制阀;
[0009]所述泵体停用状态下,所述卸料主管路内溢出的气体和液体原料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进入至所述缓冲容器中;
[0010]所述泵体用于将溢出至所述缓冲容器内的液体原料经所述第二管路重新泵入至所述卸料主管路中。
[001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靠近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的靠近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容器的下部。
[001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缓冲容器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第二管路的靠近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容器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
[00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卸料主管路上设置进料控制阀和出料控制阀,所述进料控制阀位于所述泵体的入口侧,所述出料控制阀位于所述泵体的出口侧;
[0014]所述第一管路的远离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料控制阀与所述泵体之间;
[0015]所述第二管路的远离所述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所述进料控制阀远离所述泵体的一侧。
[001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缓冲容器上还开设有排气口;
[0017]进入所述缓冲容器的气体经由所述排气口排出。
[00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卸料系统还包括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排气控制阀。
[001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排气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联动控制。
[002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吸附区,所述吸附区内设置吸附材料。
[002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卸料系统还包括:
[0022]气体流量监测装置,所述气体流量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上,用于监测所述排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量;
[0023]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气体流量监测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气体流量检测装置检测的气体流量大于设定气体流量时发出报警信息。
[002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缓冲容器上还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来检测所述缓冲容器内的液位。
[002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为雷达液位计。
[002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卸料系统在排气塞的过程中,卸料主管路的气体排入缓冲容器,同时缓冲容器也对排气过程中带出的液体进行自动收集。同时,缓冲容器内收集的液体原料又会在泵体启动后泵回至卸料主管路内,对收集的液体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所有过程均无需人工操作,解决了卸料系统排气塞时液体原料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00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9]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卸料系统的示意图。
[0030]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缓冲容器的示意图。
[0031]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排气管路的示意图。
[0032]其中:1

卸料主管路;11

出料控制阀;12

进料控制阀;2

泵体;3

缓冲容器;4

第一管路;41

第一控制阀;5

第二管路;51

第二控制阀;6

排气管路;61

排气控制阀;62

吸附区;7

液位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4]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泵体启动对卸料管路进行放气操作,将放气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原料收集后手动倒入槽罐车内。但化工液体原料大多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人员在操
作前必须穿戴防护设备,稍有疏忽将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将收集的液体原料手动倒入槽罐车的操作繁琐,效率低下。
[003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卸料系统包括:卸料主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卸料主管路上设置泵体,第一管路分别与卸料主管路和缓冲容器连通,第一管路的远离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泵体的出口侧,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控制阀,第二管路分别与卸料主管路和缓冲容器连通,第二管路的远离缓冲容器的一端位于泵体的入口侧。本公开的卸料系统在排气塞的过程中,卸料主管路内的气体排入缓冲容器,同时缓冲容器也对排气过程中带出的液体进行自动收集,并且缓冲容器内收集的液体原料又会在泵体启动后泵回至卸料主管路内,对收集的液体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所有过程均无需人工操作,解决了卸料系统排气塞时液体原料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系统包括:卸料主管路(1),所述卸料主管路(1)上设置泵体(2);第一管路(4),所述第一管路(4)将所述卸料主管路(1)和缓冲容器(3)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的远离所述缓冲容器(3)的一端位于所述泵体(2)的出口侧,所述第一管路(4)上设置第一控制阀(41);第二管路(5),所述第二管路(5)将所述卸料主管路(1)和所述缓冲容器(3)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的远离所述缓冲容器(3)的一端位于所述泵体(2)的入口侧,所述第二管路(5)上设置第二控制阀(51);所述泵体(2)停用状态下,所述卸料主管路(1)内溢出的气体和液体原料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4)和所述第二管路(5)进入至所述缓冲容器(3)中;所述泵体(2)用于将溢出至所述缓冲容器(3)内的液体原料经所述第二管路(5)重新泵入至所述卸料主管路(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4)的靠近所述缓冲容器(3)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容器(3)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5)的靠近所述缓冲容器(3)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容器(3)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容器(3)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第二管路(5)的靠近所述缓冲容器(3)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容器(3)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原料的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主管路(1)上设置进料控制阀(12)和出料控制阀(11),所述进料控制阀(12)位于所述泵体(2)的入口侧,所述出料控制阀(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卓兴祥陈波王根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