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70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8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扩散片、光学膜片及棱镜片。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扩散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光学膜片设置于扩散片之远离导光板的一侧。光学膜片包括基底及多个光学微结构。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扩散片之间。多个光学微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每一光学微结构包括两第一斜面、两第二斜面及弧面。棱镜片设置于光学膜片之远离扩散片的一侧。此外,包括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也被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可透过光学微结构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搭配,实现高辉度增益并满足视角规范。并满足视角规范。并满足视角规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电视或荧幕的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上的两张扩散片以及设置在两张扩散片上的棱镜片。利用两张扩散片及棱镜片可逐渐导正来自于导光板的光束并达到均匀化的效果。扩散片主要是具有扩散光束的功能。虽然扩散片具有导正光束的能力,但经扩散片导正的光束的指向性仍不足,杂散光过多,造成光束无法有效被运用,背光模块的辉度无法显著提升。
[0003]“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高辉度增益且视角符合规范。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上述背光模块而具有高辉度增益且视角符合规范。
[0006]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扩散片、光学膜片及棱镜片。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连接入光面的出光面。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扩散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光学膜片设置于扩散片之远离导光板的一侧。光学膜片包括基底及多个光学微结构。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与扩散片之间。多个光学微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每一光学微结构包括两第一斜面、两第二斜面及一弧面。两第一斜面,其一端设置于第一表面,其另一端朝远离扩散片的一侧倾斜且朝彼此倾斜。两第二斜面,其一端分别设置于各第一斜面之另一端,其另一端朝远离扩散片的一侧倾斜且朝彼此倾斜。弧面,其两端分别连接各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且弧面朝远离扩散片的方向凸起。棱镜片设置于光学膜片之远离扩散片的一侧。
[0008]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棱镜片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且重叠于导光板的出光面。
[0009]基于上述,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包括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包括基底及设置于基底上的多个光学微结构。特别是,每一光学微结构包括两第一斜面、两
第二斜面及弧面。透过光学微结构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搭配可实现高辉度增益并满足视角规范。此外,光学微结构具有弧面,借由弧面所设定的曲率半径,除了可增加水平视角并保持高辉度之外,亦可避免光学膜片与其它组件摩擦而造成本身及/或其它组件的损伤。
[0010]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光学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5为一比较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6示出图1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辉度分布。
[0017]图7示出图5之比较例的背光模块的辉度分布。
[0018]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10A:显示装置
[0022]100、100A、100

:背光模块
[0023]110:导光板
[0024]112:入光面
[0025]114:出光面
[0026]116:底面
[0027]120:光源
[0028]130、170:扩散片
[0029]140、140A、140B:光学膜片
[0030]142:基底
[0031]142a、152a:第一表面
[0032]142b、152b:第二表面
[0033]142e1、142e2、144ae1、144ae2、144be1、144be2、144ce1、144ce2:端
[0034]144、144B:光学微结构
[0035]144a:第一斜面
[0036]144b:第二斜面
[0037]144c:弧面
[0038]146:扩散结构层
[0039]146a:感光胶层
[0040]146b:扩散粒子
[0041]150:棱镜片
[0042]152:基材
[0043]154:棱镜结构
[0044]160:反射片
[0045]200:显示面板
[0046]d1:第一方向
[0047]d2:第二方向
[0048]d3:第三方向
[0049]h1:第一距离
[0050]h2:第二距离
[0051]L:光束
[0052]p1:顶点
[0053]p2:连接点
[0054]R:曲率半径
[0055]V:沟槽
[0056]z:垂直方向
[0057]α:第一夹角
[0058]β: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9]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60]现将详细地参考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6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62]请参照图1及图2,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块100。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及光源120。导光板110具有入光面112及连接入光面112的出光面114。导光板110还具有设置于出光面114之对向的底面116。入光面1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面116及出光面114。光源120设置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2的一侧。简言之,背光模块100为一侧入式背光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灯条。然而,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光源120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发光元件。
[0063]背光模块100还包括扩散片130。扩散片130设置于导光板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扩散片、光学膜片及棱镜片,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连接所述入光面的出光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基底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其中: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扩散片之间;以及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每一所述光学微结构包括两第一斜面、两第二斜面以及弧面,其中:两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其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扩散片的一侧倾斜且朝彼此倾斜;两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另一端,其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扩散片的一侧倾斜且朝彼此倾斜;以及所述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各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另一端,且所述弧面朝远离所述扩散片的方向凸起;以及所述棱镜片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之远离所述扩散片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度,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度,a及b满足:b=

0.0087a2+1.0928a

11.51
±
x,其中x的范围介于

2至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3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弧面具有顶点,各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另一端与各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端具有连接点,所述顶点与所述连接点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所述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具有曲率半径,且所述曲率半径小于1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谕刘冠彣黄新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