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膜分布装置,其包括管箱,管箱上端固定设置有入口,管箱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管箱下端固定设置有上管板,上管板上安装有若干换热管,管箱内还设置有位于二级分布器下方的垂液组件,垂液组件和每一换热管之间均设置有供介质从垂液组件导流到每一换热管内的若干垂流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介质从顶部加入后直接落到降膜器上可能导致介质在降膜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膜分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分布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降膜分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药、环保、废液处理、淀粉、化工生物等行业中,多数反应介质为沫多、较浓稠的液态,需在反应容器中安装降膜分布器。降膜器原理是原料介质(即反应介质)由顶部加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管内壁形成膜状下降,并进行蒸发。现有技术中,分布器内设置有若干根换热管,换热管的顶部装有降膜器,以保证每根换热管的内壁都能有介质料液所湿润,并不断有液体缓慢流过,以避免出现一部分换热管内壁形成干壁现象(无介质流过),否则可能影响到生产能力甚至产品质量。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介质由顶部加入后直接落到降膜器上,可能出现介质在降膜器上分布不均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换热管依然会出现干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膜分布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介质从顶部加入后直接落到降膜器上可能导致介质在降膜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降膜分布装置,其包括管箱,管箱上端固定设置有入口,管箱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管箱下端固定设置有上管板,上管板上安装有若干换热管,管箱内还设置有位于二级分布器下方的垂液组件,垂液组件和每一换热管之间均设置有供介质从垂液组件导流到每一换热管内的若干垂流杆。
[0005]上述实施例中,垂液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降膜器功能类似,但是,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是,本实施例中介质进入管箱后先后经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分布,然后再落到垂液组件上,从而使得介质能够更均匀的覆盖垂液组件,使得介质在垂液组件上分布更均匀,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介质从顶部加入后直接落到降膜器上可能导致介质在降膜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0006]进一步地,一级分布器包括开口朝上且与管箱固定连接的罩结构,罩结构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分液孔,入口垂直投影位于罩结构内。
[0007]进一步地,二级分布器包括与管箱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一级分布器的垂直投影位于固定环内,固定环内还固定连接有呈风扇叶片状分布的分液片。
[0008]进一步地,垂液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穿孔,每一垂流杆上端经一穿孔延伸到固定板上方、下端延伸到一换热管内并与换热管相离。
[0009]进一步地,换热管和垂流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定心杆。
[0010]进一步地,垂液组件还包括与多个垂液杆上端固定连接的若干固定杆,所有固定杆均位于固定板上方。
[0011]进一步地,上管板上开设若干安装孔,每一换热管上端分别与一安装孔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垂液组件和二级分布器之间的第一分液板,第一分液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分液孔,二级分布器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液板上。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垂液组件和第一分液板之间的第二分液板,第二分液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分液孔,第一分液板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液板上。
[0014]进一步地,第二分液板外周还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围板。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在垂液组件和入口之间依次设置了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从而使得进入管箱内的介质能够更均匀地覆盖垂液组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介质从顶部加入后直接落到降膜器上可能导致介质在降膜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垂液组件和换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板、固定杆、垂液杆以及定心杆之间结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中:
[0021]管箱1、入口2、上管板3、换热管4、垂流杆5、固定板6、固定杆7、定心杆8、罩结构9、第一连接杆10、固定环11、第二连接杆12、分液片13、第一分液板14、第二分液孔15、第二分液板16、第三分液孔17、围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膜分布装置,其包括管箱1,管箱1上端固定设置有入口2,管箱1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管箱1下端固定设置有上管板3,上管板3上安装有若干换热管4,管箱1内还设置有位于二级分布器下方的垂液组件,垂液组件和每一换热管4之间均设置有供介质从垂液组件导流到每一换热管4内的若干垂流杆5;其中,上管板3上开设若干安装孔,每一换热管4上端分别与一安装孔固定连接。
[0025]上述实施例中,垂液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降膜器功能类似,但是,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是,本实施例中介质进入管箱1后先后经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分布,然后再落到垂液组件上,从而使得介质能够更均匀的覆盖垂液组件,使得介质在垂液组件上分布更均匀,从而使得每一根换热管4内均能持续导入介质,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介质从顶部入口2加入后直接落到降膜器上可能导致介质在降膜器上分布不均的问题;
[0026]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从入口2将介质导入到管箱1内,然后经一级分布器分布,再经二级分布器分布,最后落到垂液组件上,介质在垂液组件覆盖更均匀,因此通过设置的垂流
杆5分别进入到每一换热管4内以及进行换热。
[0027]如图1、2、3所示,垂液组件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上开设有若干穿孔,每一垂流杆5上端经一穿孔延伸到固定板6上方(垂流杆5和穿孔之间相离)、下端延伸到一换热管4内并与换热管4相离,特别地,穿孔和下方的换热管4一一正对设置,垂液杆上端延伸到穿孔上方,下端延伸到换热管4内,从而起到桥梁作用,使得落到固定板6上的介质能经穿孔迁移到垂液杆上,然后再经垂液杆流入换热管4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垂液组件还包括与多个垂液杆上端固定连接的若干固定杆7,所有固定杆7均位于固定板6上方,固定杆7靠在固定板6上板面上,起到固定垂液杆上端的作用,同时也能对介质起到引流作用,使得介质在穿孔上方也可以迁移到垂流杆5上,同时,在垂液杆的下端则是通过在垂流杆5和换热管4之间夹设定心杆8实现稳定的,即换热管4和垂流杆5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定心杆8,两个定心杆8对称位于垂流杆5两侧以使得垂流杆5的垂度得以保证,也即使得垂流杆5的轴心线和换热管4的轴心线重合,特别地,设置的定心杆8可以更多,如本实施例中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箱,管箱上端固定设置有入口,管箱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一级分布器和二级分布器,管箱下端固定设置有上管板,上管板上安装有若干换热管,管箱内还设置有位于二级分布器下方的垂液组件,垂液组件和每一换热管之间均设置有供介质从垂液组件导流到每一换热管内的若干垂流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分布器包括开口朝上且与管箱固定连接的罩结构,罩结构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分液孔,入口垂直投影位于罩结构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级分布器包括与管箱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一级分布器的垂直投影位于固定环内,固定环内还固定连接有呈风扇叶片状分布的分液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垂液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穿孔,每一垂流杆上端经一穿孔延伸到固定板上方、下端延伸到一换热管内并与换热管相离。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川,刘念,孙爱荣,李俊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昌发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