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栓固结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及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11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栓固结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及方舱,包括内设螺纹的第一套筒(1)和第一螺纹杆(2);所述第一套筒(1)与所述第一螺纹杆(2)相匹配,所述第一螺纹杆(1)一端固定在第一待栓固物上,所述第一套筒(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待栓固物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1)的另一端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待栓固物与所述第二待栓固物。通过第一螺纹杆(2)上的第一套筒(1)配合,达到锁紧功能,此外由于所述栓固结构置于集装箱的角柱内,能使上下叠放的集装箱无缝隙快速的叠放在一起,增加栓固稳定性。增加栓固稳定性。增加栓固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栓固结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及方舱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具体涉及一种栓固结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及方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在运输堆垛的时候,多使用半自动扭锁,以及绑扎杆来将上下箱体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会有一定的间隙无法消除且安装不便,当集装箱用于房屋或者方舱使用时严重影响集装箱的外观。因此急需一种栓固结构来消除集装箱在堆垛时产生的间隙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栓固结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及方舱。
[0004]本技术所述的栓固结构包括内设螺纹的第一套筒(1)和第一螺纹杆(2);所述第一套筒(1)与所述第一螺纹杆(2)相匹配,所述第一螺纹杆(2)一端固定在第一待栓固物上,所述第一套筒(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待栓固物上,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1)的另一端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待栓固物与所述第二待栓固物。
[0005]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件(3),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与所述第一套筒(1)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以固定第一套筒(1)。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中间设有一孔(4),所述第一套筒(1)穿过所述孔(4)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上,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为无孔件,所述第一套筒(1)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表面上。
[0007]可选的,所述的栓固结构还包括设有导向孔(51)的导向部件(5),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或所述第二螺纹杆可穿过所述导向孔(51);所述的导向部件(5)为平板结构、块状部件或漏斗形板状结构。
[0008]一种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包括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位于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顶部的顶部集装箱、位于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底部的底部集装箱,所述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装箱(6)和至少一个第二集装箱(7)堆叠,及如前所述的栓固结构;所述集装箱组通过每个集装箱角柱进行堆叠,所述栓固结构设置在所述角柱内以实现堆叠角柱之间的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集装箱(6)设有第一角柱(61);所述第二集装箱(7)设有第二角柱(71);所述第一套筒(1)设置在第一角柱和/或第二角柱内。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角柱(6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板且其底部设有第一底板(611);所述第二角柱(71)的顶部设有第二顶板(711)且其底部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611)上设有第一通孔(6111);所述第二顶板(711)上设有第二通孔(7111);所述第一套筒(1)设置在所述第一角柱内时,所述第一螺纹杆(2)依次穿设第一通孔(6111)和第二通孔(7111);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套筒(1)相锁固且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角柱(71)内。
[0011]可选的,第一限位部件(3)卡设在或者焊接或者铆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上的第一套筒(1)的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联通。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角柱(61)的侧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有使得第一限位部件(3)和第一套筒(1)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一长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为长度大于宽度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三通孔的较大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通孔(6111)和第二通孔(7111)具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所述第三通孔的较小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长度尺寸,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可穿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角柱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旋转卡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第二角柱(71)内或将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角柱(71)高度的尺寸,从而将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顶端相焊接。
[0014]可选的,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底端自所述第四通孔穿出到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套筒相锁固;所述第二螺纹杆(8)的底端锁固在所述第一套筒(1)的顶部;所述第二螺纹杆(8)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角柱(61)相固定;所述第一套筒(1)为双向套筒。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底板(611)和第二顶板(711)为一体结构。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设置在顶部集装箱角柱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与所述顶部集装箱角柱顶板箱内表面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设置在顶部集装箱角柱外,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与所述顶部集装箱角柱顶板箱外表面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设置在底部集装箱角柱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与所述底部集装箱角柱顶板箱内表面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设置在底部集装箱角柱外,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与所述底部集装箱角柱顶板箱外表面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顶部集装箱或者所述第一集装箱(6)或者所述第二集装箱(7)或者底部集装箱中的至少一个集装箱包括主框架、加固顶横梁(68)、加固底横梁(69)、加固侧柱(610)、设有复数条C形顶横梁(613)及混凝土地板(612);所述主框架由第一顶纵梁(64)、第二顶纵梁、第一顶横梁(62)、第二顶横梁(63)、第一底纵梁(67)、第二底纵梁、第一底横梁(65)、第二底横梁(66)及第一角柱(61)围合构成;所述加固顶横梁(68)连接在第一顶纵梁(64)和第二顶纵梁之间;所述加固底横梁(69)连接在所述第一底纵梁(67)和第二底纵梁之间;所述加固侧柱(610)两两连接在第一顶纵梁(64)与第一底纵梁(67)之间及第二顶纵梁与第二底纵梁之间;所述C形顶横梁(613)连接在所述第一顶纵梁(64)和第二顶纵梁之间;地板(612)铺设在所述第一底纵梁(67)、第二底纵梁、第一底横梁(65)、第二底横梁(66)及加固底横梁(69)构成的底部框架的顶部。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底横梁(66)的高度小于第一底横梁(65)的高度;所述第二底横梁处的地板(612)的底部一端设有卡槽,和/或者,所述顶部集装箱的顶部还设置一防水结构(9)及与所述防水结构相对应的引流结构(10)。
[0020]可选的,所述防水结构(9)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框架(91)和防水板;所述支撑框架(91)包括第一支撑架(911)、第二支撑架(912)、至少两根支撑纵杆(913)及复数根支撑横杆(914);所述第一支撑架(911)设置在所述顶部集装箱的顶部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架(912)设置在所述顶部集装箱的顶部靠近后端的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架(911)高于所述
第二支撑架(912);所述支撑纵杆(91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911)的顶部及第二支撑架(912)的顶部;所述复数根支撑横杆(914)连接在所述支撑纵杆(913)的顶部;所述支撑横杆(914)为C形;所述防水板覆盖在所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栓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螺纹的第一套筒(1)和第一螺纹杆(2);所述第一套筒(1)与所述第一螺纹杆(2)相匹配,所述第一螺纹杆(2)一端固定在第一待栓固物上,所述第一套筒(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待栓固物上,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1)的另一端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待栓固物与所述第二待栓固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件(3),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与所述第一套筒(1)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套筒(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中间设有一孔(4),所述第一套筒(1)穿过所述孔(4)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上,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为无孔件,所述第一套筒(1)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栓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栓固结构还包括设有导向孔(51)的导向部件(5),所述第一螺纹杆(2)穿过所述导向孔(51);所述的导向部件(5)为平板结构、块状部件或漏斗形板状结构。5.一种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位于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顶部的顶部集装箱、位于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底部的底部集装箱,所述中间集装箱堆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装箱(6)和至少一个第二集装箱(7)堆叠,及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栓固结构;所述集装箱组通过每个集装箱角柱进行堆叠,所述栓固结构设置在所述角柱内以实现堆叠角柱之间的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装箱(6)设有第一角柱(61);所述第二集装箱(7)设有第二角柱(71);第一套筒(1)设置在第一角柱和/或第二角柱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柱(6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板且其底部设有第一底板(611);所述第二角柱(71)的顶部设有第二顶板(711)且其底部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611)上设有第一通孔(6111);所述第二顶板(711)上设有第二通孔(7111);所述第一套筒(1)设置在所述第一角柱内时,所述第一螺纹杆(2)依次穿设第一通孔(6111)和第二通孔(7111);第一螺纹杆(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套筒(1)相锁固且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角柱(71)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件(3)卡设在或者焊接或者铆接在所述第一底板(611)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上的第一套筒(1)的孔与所述第一通孔(6111)和所述第二通孔(7111)联通。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柱(61)的侧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有使得第一限位部件(3)和第一套筒(1)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一长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为长度大于宽度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三通孔的较大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通孔(6111)和第二通孔(7111)具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所述第三通孔的较小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的长度尺寸,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可穿过第一通孔(6111)进入第一角柱(61)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旋转卡设在所述第一底板(611)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第二角柱(71)内或将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角柱(71)高度的尺寸,从而将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顶端相焊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栓固结构的集装箱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底端自所述第四通孔穿出到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套筒相锁固;所述第二螺纹杆(8)的底端锁固在所述第一套筒(1)的顶部;所述第二螺纹杆(8)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角柱(61)相固定;所述第一套筒(1)为双向套筒。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初李金冠王艳飞蔡丽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