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88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活动块和顶杆,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并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固定在螺旋杆下端,所述滑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内,所述顶杆固定在顶部支架上,且顶部支架上固定有圆筒,并且圆筒内固定有弹簧,同时弹簧末端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设置在圆筒内。该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采用电动机构代替传统的人力搬运,降低人力的劳动量,通过电机对载料槽进行提升,配合顶翻机构和复位机构,实现自动翻转和复位,方便进行填料作用,且利用载料槽的容积大小,可以实现对原料的配量,从而保证原料的混合比例。从而保证原料的混合比例。从而保证原料的混合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泥加工
,具体为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水泥是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之一,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经过与砂石混合之后形成混凝土,是现阶段建筑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通过自然风干后硬化,形成较硬的人造石材。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的全面建设,作主要原材料的水泥需求量越来越高,而对水泥进行使用时,通常需要配合砂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得到传统的混凝土。
[0004]在对水泥进行混合时,对于家庭房屋建造而言,一般采用小型搅拌机进行混合,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上料,这种上料方式存在浪费人力、上料速度慢和不便进行配比等问题,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浪费人力、上料速度慢和不便进行配比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活动块和顶杆,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并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固定在螺旋杆下端,所述螺旋杆轴承固定在底座上,且螺旋杆上端固定有顶部支架,所述活动块与螺旋杆相互连接,且活动块轴承固定在载料槽上,并且载料槽上轴承固定有转轴,同时转轴上固定有滑轮,所述滑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内,且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并且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上端与顶部支架相互连接,所述顶杆固定在顶部支架上,且顶部支架上固定有圆筒,并且圆筒内固定有弹簧,同时弹簧末端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设置在圆筒内。
[0007]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均关于底座中心线为对称分布,且螺旋杆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构成转动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螺旋杆关于底座中心线为对称分布,且螺旋杆与底座之间为垂直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滑轮对称分布在载料槽两侧,且载料槽通过转轴和滑轮分别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构成滑动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顶杆关于载料槽中心线为对称分布,且载料槽与顶杆之间为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压杆通过弹簧与圆筒构成转动机构,且压杆末端为弧性结构,并且圆筒的长度小于顶杆长度的一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采用电动机构代替传统的人力搬运,降低人力的劳动量,通过电机对载料槽进行提升,配合顶翻机构
和复位机构,实现自动翻转和复位,方便进行填料作用,且利用载料槽的容积大小,可以实现对原料的配量,从而保证原料的混合比例。
[0013]1.通过电机带动,配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螺旋杆和活动块的作用,可以实现对载料槽的升降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对原料的升降作用,方便将原料倒入搅拌器内。
[0014]2.在载料槽进行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导杆、第二导杆、顶杆和活动块的作用,可以实现对载料槽的翻转,实现原料的倾倒,配合圆筒、弹簧和压杆的作用可以使载料槽恢复原位,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底座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底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圆筒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电机;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螺旋杆;6、顶部支架;7、活动块;8、载料槽;9、转轴;10、滑轮;11、第一导杆;12、第二导杆;13、顶杆;14、圆筒;15、弹簧;16、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螺旋杆5、顶部支架6、活动块7、载料槽8、转轴9、滑轮10、第一导杆11、第二导杆12、顶杆13、圆筒14、弹簧15和压杆16,底座1上固定有电机2,且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3,并且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4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4固定在螺旋杆5下端,螺旋杆5轴承固定在底座1上,且螺旋杆5上端固定有顶部支架6,活动块7与螺旋杆5相互连接,且活动块7轴承固定在载料槽8上,并且载料槽8上轴承固定有转轴9,同时转轴9上固定有滑轮10,滑轮10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内,且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并且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上端与顶部支架6相互连接,顶杆13固定在顶部支架6上,且顶部支架6上固定有圆筒14,并且圆筒14内固定有弹簧15,同时弹簧15末端固定有压杆16,压杆16设置在圆筒14内。
[0023]从动齿轮4均关于底座1中心线为对称分布,且螺旋杆5通过从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3构成转动机构,通过电机2带动主动齿轮3进行转动,配合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4之间的啮合传动作用,实现螺旋杆5进行转动,是实现载料槽8升降的传动机构。
[0024]螺旋杆5关于底座1中心线为对称分布,且螺旋杆5与底座1之间为垂直分布,在螺旋杆5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块7与螺旋杆5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从而使载料槽8进行升降,螺旋杆5的对称分布是保证载料槽8上升过程中两边受力均匀,避免载料槽8移动过
程中卡死。
[0025]滑轮10对称分布在载料槽8两侧,且载料槽8通过转轴9和滑轮10分别与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构成滑动机构,在载料槽8进行移动过程中,通过转轴9和滑轮10与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之间的滑动导向作用,保证载料槽8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载料槽8升降过程中侧翻。
[0026]顶杆13关于载料槽8中心线为对称分布,且载料槽8与顶杆13之间为滑动连接,当载料槽8上升至与顶杆13接触时,通过顶杆13的与载料槽8之间的滑动作用,使载料槽8进行翻转,实现自动倒料功能。
[0027]压杆16通过弹簧15与圆筒14构成转动机构,且压杆16末端为弧性结构,并且圆筒14的长度小于顶杆13长度的一半,在载料槽8进行翻转使时挤压压杆16使弹簧15收缩,倒料完成后,通过弹簧15的作用使压杆16挤压载料槽8恢复原位,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0028]工作原理:如图1

5所示,在使用该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时,首先通过底座1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混合装置旁,开始工作时,先通过铲车将原料倒入载料槽8内,装料完成后,启动电机2,在电机2的作用下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泥混合辅助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活动块(7)和顶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电机(2),且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3),并且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4)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4)固定在螺旋杆(5)下端,所述螺旋杆(5)轴承固定在底座(1)上,且螺旋杆(5)上端固定有顶部支架(6),所述活动块(7)与螺旋杆(5)相互连接,且活动块(7)轴承固定在载料槽(8)上,并且载料槽(8)上轴承固定有转轴(9),同时转轴(9)上固定有滑轮(10),所述滑轮(10)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内,且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并且第一导杆(11)和第二导杆(12)上端与顶部支架(6)相互连接,所述顶杆(13)固定在顶部支架(6)上,且顶部支架(6)上固定有圆筒(14),并且圆筒(14)内固定有弹簧(15),同时弹簧(15)末端固定有压杆(16),所述压杆(16)设置在圆筒(14)内。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俊杰韩伟罗育春陶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冀东水泥璧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