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及车辆,包括:安装座;第一阻尼单元,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一阻尼单元适于在所述悬置装置的第一方向产生阻尼力;第二阻尼单元,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且所述第二阻尼单元适于在所述悬置装置的第二方向产生阻尼力;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阻尼单元和第二阻尼单元,实现悬置装置可以在多个方向上产生阻尼力的效果,使得悬置装置吸收多个方向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悬置装置的减振性能,进而提高车辆的NVH水平,提高用户的驾乘感受。提高用户的驾乘感受。提高用户的驾乘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及具有该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悬置装置仅能在单个方向上产生阻尼力,使得悬置装置仅能在单个方向上实现减振的效果,从而导致悬置装置的减振性能较差,进而降低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水平,降低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悬置装置可以在多个方向上产生阻尼力,提高了悬置装置的减振性能。
[0004]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包括:
[0006]安装座;
[0007]第一阻尼单元,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一阻尼单元适于在所述悬置装置的第一方向产生阻尼力;
[0008]第二阻尼单元,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且所述第二阻尼单元适于在所述悬置装置的第二方向产生阻尼力;
[0009]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阻尼单元和第二阻尼单元,实现悬置装置可以在多个方向上产生阻尼力的效果,使得悬置装置吸收多个方向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悬置装置的减振性能,进而提高车辆的NVH水平,提高用户的驾乘感受。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包括:内圈本体和外圈本体,所述外圈本体套设于所述内圈本体的外侧壁,且所述内圈本体和所述外圈本体共同限定出多个液压腔体,多个所述液压腔体沿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周向间隔开,且相邻两个所述液压腔体间连接有阻尼液流道,所述阻尼液流道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液压腔体,至少一个所述液压腔体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液压腔体包括:第一液压腔体和第二液压腔体,所述第一液压腔体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液压腔体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体均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圈本体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外圈本体的内侧壁设有所述阻尼液流道。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圈本体具有朝向远离所述内圈本体方向凸出
的凸出部以在所述外圈本体靠近所述内圈本体的一侧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内圈本体和所述第一凹槽共同限定出所述液压腔体。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圈本体的外侧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构成所述液压腔体。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凸出的凸台。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圈本体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安装于所述第一骨架,所述外圈本体包括第二骨架和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于所述第二骨架,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共同限定出多个所述液压腔体和所述阻尼液流道。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阻尼单元的安装部,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套设于所述安装部。
[0019]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装置的爆炸图;
[002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阻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阻尼单元的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悬置装置100;
[0029]安装座10;第一固定部101;第二固定部102;安装空间103;限位滑槽104;
[0030]避让孔105;
[0031]第一阻尼单元11;限位台111;阻尼液上腔体112;阻尼液下腔体113;
[0032]阻尼液惯性流道114;安装部115;
[0033]第二阻尼单元12;
[0034]内圈本体121;凸台1211;第二凹槽1212;第一骨架1213;第一弹性体1214;
[0035]外圈本体122;凸出部1221;第一凹槽1222;第二骨架1223;第二弹性体1224;
[0036]液压腔体123;第一液压腔体1231;第二液压腔体1232;
[0037]阻尼液流道124;
[0038]连接臂13;第一连接部131;第一通孔1311;第二连接部132;第二通孔1321;
[0039]限位罩14;紧固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1]下面参考图1
‑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100,悬置装置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但本申请不限于此,悬置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设置悬置装置100的设备上,本申请以悬置装置100应用于车辆上为例进行说明。
[0042]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100包括:安装座10、第一阻尼单元11、第二阻尼单元12和连接臂13。安装座10可以具有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固定部102,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固定部102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部101和多个第二固定部102均适于与车辆的车身或车辆的副车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安装座10固定装配于车辆的车身或固定装配于车辆的副车架的效果,如图4所示,安装座10如图4中方向放置时,在安装座1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固定部101位于第二固定部102的上方。如图1所示,第一阻尼单元11安装于安装座10,且第一阻尼单元11适于在悬置装置100的第一方向产生阻尼力,使得第一阻尼单元11衰减第一方向的振动能量,实现悬置装置100在第一方向上减振的效果。第二阻尼单元12安装于第一阻尼单元11,且第二阻尼单元12适于在悬置装置100的第二方向产生阻尼力,使得第二阻尼单元12衰减第二方向的振动能量,实现悬置装置100在第二方向上减振的效果。连接臂13可以为板状结构,连接臂13的一端与第一阻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第一阻尼单元,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一阻尼单元适于在所述悬置装置的第一方向产生阻尼力;第二阻尼单元,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且所述第二阻尼单元适于在所述悬置装置的第二方向产生阻尼力;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包括:内圈本体和外圈本体,所述外圈本体套设于所述内圈本体的外侧壁,且所述内圈本体和所述外圈本体共同限定出多个液压腔体,多个所述液压腔体沿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周向间隔开,且相邻两个所述液压腔体间连接有阻尼液流道,所述阻尼液流道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液压腔体,至少一个所述液压腔体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液压腔体包括:第一液压腔体和第二液压腔体,所述第一液压腔体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液压腔体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体均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本体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外圈本体的内侧壁设有所述阻尼液流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