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16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它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在项目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使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准备工作,快速进入施工阶段。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在BIM系统内设置不同温度模拟对混凝土凝固造成的影响,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选出适宜的施工温度和施工条件,能够有效的做到提前预防,在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时,工作人员通过向系统内输入工作总量并输入相应的各个工种人员配置,通过BIM技术自动生成工作时长并行程报告,便于实际施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桥梁结构通过预制装配式的施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有利于环境保护,其中预制构件的质量是装配式桥梁的质量基础是一项关键工序,传统的施工只能单纯的通过语言进行指导,工人在接受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延长施工的工期,而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工艺的模拟,既方便了对施工人员的指导,同时也使工人在了解施工工艺时更加的直观,不容易出错大大的提高了指导施工的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现有的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0003]1、高架预制箱梁在预制过程中,需要先通过BIM技术形成模型,并实际通过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形成箱梁主体结构,但是注入混凝土的温度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均为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发现工程质量时箱梁已形成,无法有效的做到提前预防;
[0004]2、在利用BIM技术形成模型时,BIM技术只能明确展示出该项目的具体图形及施工动画,无法在形成模型时对该项目的实际施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进行展示,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它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8]步骤1:在项目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使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准备工作,快速进入施工阶段;
[0009]步骤2:在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时,工作人员通过向系统内输入工作总量并输入相应的各个工种人员配置,通过BIM技术自动生成工作时长并行程报告,便于实际施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
[0010]步骤3:波纹管安装,利用BIM技术对波纹管临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模拟,首先在腹板内每隔2米安装一个临时支撑,将临时支撑和腹板相应高度的腰筋进行连接固定,然后4米一段将波纹管从端部穿入到腹部内,放置在临时支撑上,用钢丝进行临时的绑扎固定,将波纹管用接头进行连接,并且临时安装热缩带,最后用胶带将接头临时绑扎,并且在波纹管相应最高点,最低点位置处使用热熔机在波纹管上打孔,并安装出气孔接头;
[0011]步骤4:穿筋施工作业,在箱梁端部搭设预应力穿筋操作平台;
[0012]步骤5:将穿束机和预应力穿筋架体用吊车放在操作平台上,并用吊车将成盘的钢
绞线调至预应力穿筋架体中;
[0013]步骤6:将钢绞线从架体里拉出并引入穿束机,用穿束机将单根钢绞线传至波纹管口时在钢绞线端部安装导帽;
[0014]步骤7:继续运转穿束机,将预应力筋穿入临时支撑上的波纹管内;
[0015]步骤8:当另一段预应力筋穿出波纹管一定长度后,停止穿筋施工,确定两端外露长度后,用砂轮锯将穿筋端的预应力筋切断;
[0016]步骤9:在穿筋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在模板内注入混凝土形成箱梁;
[0017]步骤10:在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在BIM系统内设置不同温度模拟对混凝土凝固造成的影响,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选出适宜的施工温度和施工条件。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项目施工前模拟主要包括基于BIM技术预应力箱梁两端柱子、预应力箱梁底部支撑脚手架搭设、预应力箱梁底模和两侧模板安装模拟。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穿筋施工作业需要多次重复步骤3至步骤7。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至所述步骤8在施工过程中均需要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工艺的模拟,然后再进行实际施工。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在BIM系统内设置不同温度模拟对混凝土凝固造成的影响,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选出适宜的施工温度和施工条件,能够有效的做到提前预防;
[0023]2、本专利技术在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时,工作人员通过向系统内输入工作总量并输入相应的各个工种人员配置,通过BIM技术自动生成工作时长并行程报告,便于实际施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它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25]步骤1:在项目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使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准备工作,快速进入施工阶段;
[0026]步骤2:在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时,工作人员通过向系统内输入工作总量并输入相应的各个工种人员配置,通过BIM技术自动生成工作时长并行程报告,便于实际施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
[0027]步骤3:波纹管安装,利用BIM技术对波纹管临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模拟,首先在腹板内每隔2米安装一个临时支撑,将临时支撑和腹板相应高度的腰筋进行连接固定,然后4米一段将波纹管从端部穿入到腹部内,放置在临时支撑上,用钢丝进行临时的绑扎固定,将波纹管用接头进行连接,并且临时安装热缩带,最后用胶带将接头临时绑扎,并且在波纹管相应最高点,最低点位置处使用热熔机在波纹管上打孔,并安装出气孔接头;
[0028]步骤4:穿筋施工作业,在箱梁端部搭设预应力穿筋操作平台;
[0029]步骤5:将穿束机和预应力穿筋架体用吊车放在操作平台上,并用吊车将成盘的钢绞线调至预应力穿筋架体中;
[0030]步骤6:将钢绞线从架体里拉出并引入穿束机,用穿束机将单根钢绞线传至波纹管口时在钢绞线端部安装导帽;
[0031]步骤7:继续运转穿束机,将预应力筋穿入临时支撑上的波纹管内;
[0032]步骤8:当另一段预应力筋穿出波纹管一定长度后,停止穿筋施工,确定两端外露长度后,用砂轮锯将穿筋端的预应力筋切断;
[0033]步骤9:在穿筋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在模板内注入混凝土形成箱梁;
[0034]步骤10:在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在BIM系统内设置不同温度模拟对混凝土凝固造成的影响,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选出适宜的施工温度和施工条件。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的项目施工前模拟主要包括基于BIM技术预应力箱梁两端柱子、预应力箱梁底部支撑脚手架搭设、预应力箱梁底模和两侧模板安装模拟。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的穿筋施工作业需要多次重复步骤3至步骤7。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至所述步骤8在施工过程中均需要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工艺的模拟,然后再进行实际施工。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基于BIM技术的高架预制箱梁智能化技术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在项目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使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准备工作,快速进入施工阶段;步骤2:在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时,工作人员通过向系统内输入工作总量并输入相应的各个工种人员配置,通过BIM技术自动生成工作时长并行程报告,便于实际施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步骤3:波纹管安装,利用BIM技术对波纹管临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模拟,首先在腹板内每隔2米安装一个临时支撑,将临时支撑和腹板相应高度的腰筋进行连接固定,然后4米一段将波纹管从端部穿入到腹部内,放置在临时支撑上,用钢丝进行临时的绑扎固定,将波纹管用接头进行连接,并且临时安装热缩带,最后用胶带将接头临时绑扎,并且在波纹管相应最高点,最低点位置处使用热熔机在波纹管上打孔,并安装出气孔接头;步骤4:穿筋施工作业,在箱梁端部搭设预应力穿筋操作平台;步骤5:将穿束机和预应力穿筋架体用吊车放在操作平台上,并用吊车将成盘的钢绞线调至预应力穿筋架体中;步骤6:将钢绞线从架体里拉出并引入穿束机,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韩峰刘冰周瀚
申请(专利权)人:华设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