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292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及其方法,属于一种农用地膜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高得率秸秆纤维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地膜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农业废弃物秸秆为原料制备可降解地膜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田地膜覆盖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抗旱节水,抑制杂草生长及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为聚乙烯地膜,该地膜不能降解,自然状态下残留在土壤中存在200年以上,已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危害,故称作农田的“白色污染”。
[0003]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需发掘其利用价值,提高其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及其方法,目的是利用秸秆生产一种可降解地膜,用以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聚乙烯地膜,从而解决秸秆焚烧和聚乙烯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是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
[0006]高得率秸秆纤维60%

75%;
[0007]本色针叶纤维40%

25%;
[0008]湿强剂1%

9.5%;
[0009]施胶剂0.5%

5%;
[0010]助留剂0.01%

0.1%。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高得率秸秆纤维是由如下方法制得的:
[0012]秸秆原料经干、湿备料工序处理后,经提浓设备提高其浓度至10

25%,螺旋输送至预蒸器,预蒸温度75

95℃,预蒸时间4

10分钟,预蒸后的秸秆送至揉搓器将其分丝切断,分丝后与浓度5

15%的NaOH溶液混合,NaOH加入量为绝干原料重量的2

10%,混合后的秸秆丝送至反应器反应50

80分钟,最后送至磨浆机磨解,磨解后获得高得率秸秆纤维,绝干得率70

90%,游离度300

420CSF(ml)。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秸秆原料为麦草、稻草、玉米秸秆、芦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本色针叶纤维包括:落叶松纤维,马尾松纤维,白松纤维,樟松纤维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游离度350

450CSF(ml)。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湿强剂包括:聚酰胺环氧树脂,聚乙烯亚胺和脲醛树脂。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所述施胶剂包括:烷基烯酮二聚体,烯基琥珀酸酐。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助留剂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
[0018]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农用地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9](1)制浆阶段:秸秆原料经干、湿备料工序处理后经提浓设备提高其浓度至10

25%,螺旋输送至预蒸器,预蒸温度75

95℃,预蒸时间4

10分钟,预蒸后的秸秆送至揉搓器将其分丝切断,分丝后与浓度5

15%的NaOH溶液混合,NaOH加入量为绝干原料重量的2

10%,混合后的秸秆丝送至反应器反应50

80分钟,最后送至磨浆机磨解,磨解后获得高得率秸秆纤维;本色商品针叶浆板经水力碎浆机碎解后再经磨浆机磨解,获得本色针叶纤维;
[0020]其中所述高得率秸秆纤维绝干得率80

90%,游离度300

420CSF(ml);本色针叶纤维游离度350

450CSF(ml);
[0021](2)配浆阶段:将制浆阶段获得的高得率秸秆纤维和本色针叶纤维按重量60~75%:40~25%进行混合配比,混合后加入湿强剂,加入量1

11%;冲浆泵前加入施胶剂,以增加地膜在自然环境下的抗水能力,加入量:0.5

5%;流浆箱前加入助留剂,加入量:0.1
‑1‰

[0022](3)抄造成型阶段:配浆阶段获得的混合纤维经造纸机流浆箱布浆、成型、压榨脱水、干燥、卷曲,即得到所述农用地膜。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提浓设备包括斜筛、斜螺旋脱水机、双螺旋挤浆机、单螺旋挤浆机;所述螺旋输送包括水平螺旋输送、垂直螺旋输送、斜螺旋输送。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预蒸器包括汽蒸螺旋、连续蒸煮器、预蒸仓;所述搓揉器包括双螺杆搓丝机、单螺杆丝化机、纤维撕裂机;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仓、连续蒸煮器;所述的磨浆机包括常压高浓磨浆机、低浓盘磨机。
[002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所制备的农用地膜定量:50

85g/m2,耐破指数3

5kPa
·
g/m2,干强度30

50N,湿强度12

18N,湿干强比30

50%,紧度0.40

0.65g/m3,吸水性20

50g/m2。地膜具有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作用,可应用于无除草剂的绿色有机农作物的种植,且农作物生长周期结束后可自行降解,降解周期80

110天,降解后的腐熟纤维地膜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有利于改善土壤性状和增加有机质含量;本地膜可代替聚乙烯地膜,同时少秸秆焚烧和聚乙烯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高得率稻草纤维制备农用地膜
[0027]包括下列步骤:
[0028](1)制浆阶段:稻草经干、湿备料工序处理后经斜螺旋脱水机提高其浓度至10%,水平螺旋输送至汽蒸螺旋,预蒸温度75℃,预蒸时间4分钟,预蒸后的秸秆送至单螺杆丝化机将其分丝切断成长度小于1.5厘米的丝状秸秆,分丝后与浓度5%的NaOH溶液混合,NaOH加入量为绝干原料量的2%,混合后的秸秆丝送至反应仓反应60分钟,再经单螺旋挤浆机提浓至18%,送至常压高浓磨浆机磨解,磨解后经筛选、净化、洗涤、获得浓度9%的高得率稻草纤维;本色针叶浆板经水力碎浆机碎解后再经低浓盘磨机磨解,盘磨控制采用PRC恒功率控制,系统通过功率设定值,自动调节进、退刀,实现均匀打浆,再经筛选浓缩后获得本色针叶纤维;
[0029]其中所述高得稻草纤维绝干得率80

84%,游离度370
±
20CSF(ml);本色针叶纤维游离度350
±
20CSF(ml);
[0030](2)配浆阶段:将制浆阶段获得的高得率稻草纤维和本色针叶纤维按60%,
38.49%在配浆池内均匀混合,混合后加入聚酰胺环氧树脂,加入量1%;冲浆泵前加入烷基烯酮二聚体,以增加地膜在自然环境下的抗水能力,加入量:0.5%;流浆箱前加入聚丙烯酰胺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高得率秸秆纤维60%

75%;本色针叶纤维40%

25%;湿强剂1%

9.5%;施胶剂0.5%

5%;助留剂0.01%

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得率秸秆纤维是由如下方法制得的:秸秆原料经干、湿备料工序处理后,经提浓设备提高其浓度至10

25%,螺旋输送至预蒸器,预蒸温度75

95℃,预蒸时间4

10分钟,预蒸后的秸秆送至揉搓器将其分丝切断,分丝后与浓度5

15%的NaOH溶液混合,NaOH加入量为绝干原料重量的2

10%,混合后的秸秆丝送至反应器反应50

80分钟,最后送至磨浆机磨解,磨解后获得高得率秸秆纤维,绝干得率70

90%,游离度300

420CSF(m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原料为麦草、稻草、玉米秸秆、芦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本色针叶纤维包括:落叶松纤维,马尾松纤维,白松纤维,樟松纤维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游离度350

450CSF(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强剂包括:聚酰胺环氧树脂,聚乙烯亚胺和脲醛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得率秸秆纤维制备的农用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施胶剂包括:烷基烯酮二聚体,烯基琥珀酸酐。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兆龙林大松杨镇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鹰纸业吉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