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极柱和密封件。端盖设置有引出孔,沿端盖的厚度方向,引出孔贯穿端盖。极柱穿设于引出孔内。密封件套设于极柱的外侧,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引出孔内。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有限位部,沿端盖的厚度方向,限位部相较于密封件更远离电池单体的内部,限位部用于限制密封件往背离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脱离引出孔。这种结构的端盖组件通过限位部能够在端盖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对密封件起到限位作用,以缓解密封件出现跑偏或沿端盖的厚度方向往背离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脱离引出孔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具有这种端盖组件的电池单体出现漏液的风险。的风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安全方面和使用寿命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电池的电池单体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等方式组装成电极组件(裸电芯),之后装入壳体,再盖上端盖组件,最后注入电解液后得到的。在电池单体中,端盖组件起到密封壳体的作用,使得壳体与端盖组件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的密闭空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单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电解液泄漏的现象,从而导致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较短,且不利于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极柱和密封件;所述端盖设置有引出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所述引出孔贯穿所述端盖;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引出孔内;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极柱的外侧,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引出孔内,以密封所述极柱和所述端盖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有限位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所述限位部相较于所述密封件更远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密封件往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脱离所述引出孔。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端盖的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限位部,使得密封件在套设于极柱的外侧并安装于引出孔内时限位部能够对套设于极柱的外侧的密封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密封件出现跑偏或沿端盖的厚度方向往背离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脱离引出孔的现象,以保证密封件能够装配在引出孔内,进而能够有效减少密封件在端盖组件的后续装配过程中被其他部件压坏或装配不到位的现象,有利于降低具有这种端盖组件的电池单体出现漏液的风险,以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极柱的周向间隔设置。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有沿极柱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部,使得多个限位部能够配合对密封件起到限制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密封件在装配过程中出现跑偏或装配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制造和加工,制造难度较低。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极柱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设置于引出孔的孔壁面上的限位部设置为沿极柱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对密封件起到较好的限制作用,且结构稳定性较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与所述限位部为一体式结构。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端盖与限位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即限位部凸设于引出孔的孔壁面上,并与端盖一体成型,采用这种结构的端盖组件一方面便于加工和制造,便于极柱和密封件装配至引出孔内,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限位部与端盖之间的结构强度,以降低限位部出现脱落或偏移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限位部对密封件的阻挡效果。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和第一绝缘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极柱;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端盖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端盖。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盖组件还设置有连接件和第一绝缘件,通过连接件能够连接极柱,以将极柱固定于端盖上,且通过第一绝缘件能够在连接件和端盖之间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连接件与端盖之间出现短接的现象,有利于降低具有这种端盖组件的电池单体的短路风险。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端盖之间;所述延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面向所述端盖的表面,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引出孔内,且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极柱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极柱。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绝缘件具有设置于连接件和端盖之间的本体部,以通过本体部能够对连接件和端盖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且第一绝缘件还设置有延伸至引出孔内并位于限位部和极柱之间的延伸部,使得第一绝缘件还能够对限位部和极柱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限位部与极柱之间出现短接的风险。此外,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一绝缘件通过延伸部能够与限位部配合对密封件起到限制作用,以缓解密封件出现跑偏或装配不到位的现象。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环绕于所述极柱的外侧。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延伸部设置为沿极柱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延伸部一方面使得延伸部在极柱和限位部之间能够起到较好的绝缘隔离作用,以降低极柱与限位部出现短接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环形结构的延伸部能够对套设于极柱的外侧的密封件起到较好的限制作用,以缓解密封件出现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往背离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脱离引出孔的现象。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极柱的径向挤压所述延伸部,以固定所述第一绝缘件。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部能够沿极柱的径向对延伸部进行挤压,从而实现限位部与延伸部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将第一绝缘件固定在端盖上,采用这种结构的端盖组件在缓解密封件跑偏或装配不到位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端盖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连接,以提升端盖组件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有利于缓解第一绝缘件与端盖在后续装配或使用过程中相互脱离的现象。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延伸部引导至所述引出孔内的引
导斜面。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上设置有引导斜面,通过引导斜面能够对延伸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以便于将延伸部引导至引出孔内,从而有利于降低延伸部插设于引出孔内与端盖相互装配时的装配难度。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延伸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本体部与延伸部设置为一体式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一绝缘件一方面便于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另一方面便于将第一绝缘件装配至端盖上,有利于降低端盖组件的装配难度。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出孔为两个,所述极柱与所述密封件均与所述引出孔一一对应设置。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端盖上设置两个引出孔,且端盖组件对应设置有两个极柱和两个密封件,每个极柱对应插设与一个引出孔内,在具有这种端盖组件的电池单体中,通过两个极柱有利于增加电池单体的导流面积,以便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设置有引出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所述引出孔贯穿所述端盖;极柱,穿设于所述引出孔内;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极柱的外侧,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引出孔内,以密封所述极柱和所述端盖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有限位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所述限位部相较于所述密封件更远离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密封件往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方向脱离所述引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孔的孔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极柱的周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极柱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限位部为一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极柱;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端盖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端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本体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端盖之间;延伸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面向所述端盖的表面,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圣,邢承友,李全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