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34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涉及烘干技术领域,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的外侧设有内扬料圈,且内扬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的外侧设有内挡料圈,且内挡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和内挡料圈之间形成第一料层通道,所述外筒的内侧设有外扬料圈,且外扬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料层通道和第二料层通道供物料经过,内扬料圈、内挡料圈、外扬料圈、外挡料圈的斜形边能相互配合,引导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出现翻转现象,使物料一边下落,一边翻转,与热风换热的同时,物料本身之间也通过翻转过程中的充分混合进行了动态旋转换向换热,从而可大大提高对热源的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烘干
,尤其涉及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

技术介绍

[0002]烘干
主要有三种形式烘干机、箱式烘干机、滚筒烘干机、链板烘干机,箱式烘干机结构为烘箱内部每隔一段竖向布置一个热风出口箱,出口箱壁上有无数个出风孔,烘干物料被分成几个烘干室,底部为震动出料,烘干物料时,先用物料充满烘干室,物料烘干后,震动出料,该烘干机主要的缺点是;1、物料在每个烘干室内靠自重下落,中间物料得不到换位,中间物料受热不好,物料烘干不均,烘干效果不理想;2、烘干物料必须保证颗粒度,有良好的透气性,不然烘箱中间物料得不到烘干,所以只能烘干大颗粒透气性好的物料;该烘干机出风孔易被物料堵塞,降低烘干效果,所以该烘干机实用性不好,使用范围较小;滚筒烘干机为滚筒结构,滚筒内部通热风,滚筒旋转时物料在翻料板的托举下,翻到滚筒上部落下,物料翻滚前进烘干,缺点是不能烘干易碎的物料,易碎物料主要使用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滚筒烘干机滚筒易磨损,烘干机工作噪声大,滚筒拖动功率大,是国内烘干主流设备;链板式烘干机为箱式结构,链板、链条、拖轮、导轨、传动机构装在烘干室内,物料在链板上烘干,烘干室内工作温度高,所以转动部分不能使用滚子轴承,只能使用轴套,这样转动部分易磨损,部件更换周期短,维修量大,该烘干机物料和热风接触面积小,建造同等烘干量的设备,链板烘干机的体积是滚筒烘干机体积的几倍,所以建造成本高,维修量大、运行费用高,限制了使用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该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可大大提高对热源的利用率。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的外侧设有内扬料圈,且内扬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的外侧设有内挡料圈,且内挡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和内挡料圈之间形成第一料层通道,所述外筒的内侧设有外扬料圈,且外扬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的内侧设有外挡料圈,且外挡料圈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和外挡料圈之间形成第二料层通道;所述外挡料圈设在内挡料圈的外侧,且外挡料圈和内挡料圈之间形成热气通道。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扬料圈的外侧为斜形边,且内扬料圈的上端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所述内挡料圈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内挡料圈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的口径。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扬料圈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外扬料圈的上端口径大于下
端的口径,所述外挡料圈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外挡料圈的上端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扬料圈和内挡料圈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围绕内扬料圈的圆心等夹角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和外挡料圈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围绕外挡料圈的口径等夹角设有多组。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筒上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设有多组。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用于配合布料器、分料锥将湿兰炭分散加入外筒内部,形成环形兰炭层。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筒一侧的上方设有高温热气进口,且高温热气进口用于连接热风炉作为烘干热源,通入高温热气。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筒的中端设有废气出口,且废气出口连通外筒与内筒,形成废气排出通道。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筒一侧的下方设有低温热气进口,且低温热气进口用于连接低温余热作为烘干热源,通入低温气体。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物料出口,且物料出口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外筒架设在支撑架上。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料层通道和第二料层通道供物料经过,内扬料圈、内挡料圈、外扬料圈、外挡料圈的斜形边能相互配合,引导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出现翻转现象,使物料一边下落,一边翻转,与热风换热的同时,物料本身之间也通过翻转过程中的充分混合进行了动态旋转换向换热,从而可大大提高对热源的利用率。
[0015]2、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采用热风炉作为烘干热源,且可采用低温余热作为烘干热源,炭材依靠自身的重力,通过布料器、分料锥分散于装置内部周围,形成环形兰炭层,热风透过环形兰炭层进行热交换,烘干后炭材从物料出口落出,便于利用多种热源热量,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筒内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7]其中:1、外筒;2、内筒;3、内扬料圈;4、内挡料圈;5、外扬料圈;6、外挡料圈;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透气孔;10、进料口;11、高温热气进口;12、废气出口;13、低温热气进口;14、物料出口;15、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实施例一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包括外筒1和内筒2,所述内筒2设在所述外筒1的内部,所述内筒2的外侧设有内扬料圈3,且内扬料圈3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3的外侧设有内挡料圈4,且内挡料圈4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
扬料圈3和内挡料圈4之间形成第一料层通道,所述外筒1的内侧设有外扬料圈5,且外扬料圈5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5的内侧设有外挡料圈6,且外挡料圈6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5和外挡料圈6之间形成第二料层通道;所述外挡料圈6设在内挡料圈4的外侧,且外挡料圈6和内挡料圈4之间形成热气通道。使用时,向装置内部通入物料,物料经过第一料层通道和第二料层通道,内扬料圈3、内挡料圈4、外扬料圈5、外挡料圈6能相互配合,引导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出现翻转现象,使物料一边下落,一边翻转,通过热气通道通入热风,物料与热风换热的同时,本身之间也通过翻转过程中的充分混合进行了动态旋转换向换热,从而可大大提高对热源的利用率,即可加快向内部投放物料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0020]所述内扬料圈3的外侧为斜形边,且内扬料圈3的上端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所述内挡料圈4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内挡料圈4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的口径。所述外扬料圈5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外扬料圈5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的口径,所述外挡料圈6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外挡料圈6的上端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使用时,第一料层通道和第二料层通道供物料经过,内扬料圈3、内挡料圈4、外扬料圈5、外挡料圈6的斜形边能相互配合,引导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出现翻转现象,使物料一边下落,一边翻转,与热风换热的同时,物料本身之间也通过翻转过程中的充分混合进行了动态旋转换向换热,从而可大大提高对热源的利用率,即可加快向内部投放物料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0021]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包括外筒(1)和内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设在所述外筒(1)的内部,所述内筒(2)的外侧设有内扬料圈(3),且内扬料圈(3)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3)的外侧设有内挡料圈(4),且内挡料圈(4)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内扬料圈(3)和内挡料圈(4)之间形成第一料层通道,所述外筒(1)的内侧设有外扬料圈(5),且外扬料圈(5)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5)的内侧设有外挡料圈(6),且外挡料圈(6)等距设有多组,所述外扬料圈(5)和外挡料圈(6)之间形成第二料层通道;所述外挡料圈(6)设在内挡料圈(4)的外侧,且外挡料圈(6)和内挡料圈(4)之间形成热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扬料圈(3)的外侧为斜形边,且内扬料圈(3)的上端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所述内挡料圈(4)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内挡料圈(4)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的口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扬料圈(5)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外扬料圈(5)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的口径,所述外挡料圈(6)的内侧为斜形边,且外挡料圈(6)的上端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高对热源利用率的立式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扬料圈(3)和内挡料圈(4)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7),且第一连接板(7)围绕内扬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璟嵩万书宝尤邵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