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60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设备视觉窗口的消冰除雾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包括基材和石墨烯,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石墨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向石墨烯导电,所述石墨烯通过加热的方式对基材进行消冰除雾。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能够裁切成各种形状,适应各种基材的形状;低能耗,功率只有3W左右就能达到消冰防雾效果,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能迅速加热设备视觉窗口,使窗口上的冰迅速融解蒸发,同时使窗口上的雾气快速消散;透光率高,97.7%全波段透过率不会影响扫描和感应效果,能够保持灵敏和高清晰度。能够保持灵敏和高清晰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视觉窗口的消冰除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智能设备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时,如突降大雨,大雾、大雪等引起设备视觉窗口镜面起雾结冰现象,严重影响户外设备安全和使用效果。现在的消冰除雾技术一般有以下方法:对于设备内部,增加除霜电路、开通气孔、充氮气、加风扇、放干燥剂等;对于设备外部则通常在防护罩上增加雨刷,通过控制雨刷清洁玻璃或者使用隐形雨刷视窗玻璃。这些方法有些效果都不大理想,除霜电路能耗大,增加使用成本;开气孔则要增加防水防尘装置;充氮气则对设备密封效果要求太高;风扇和干燥剂则除雾效果太慢,也不能消冰;使用雨刷不但影响监视效果,不能除冰,还大大增加制造成本;纳米银线透过率低,可靠性环节容易损坏且对形状和面积有较高的要求。
[0003]为了使人工智能设备的视觉窗口在任何时候都能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不会产生雾气和结冰等干扰采集图像、感应效果的不良因素,有效地保持最佳的视觉镜面的清晰度,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包括包括基材和石墨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石墨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向石墨烯导电,所述石墨烯通过加热的方式对基材进行消冰除雾。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极和导线,所述电极设于石墨烯的两侧,所述导线与电极的末端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的单层厚度为0.34nm。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复合件,复合件能够将石墨烯与基材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复合件包括光学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的末端连接有低电阻。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银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能够裁切成各种形状,适应各种基材的形状;低能耗,功率只有3W左右就能达到消冰防雾效果,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能迅速加热设备视觉窗口,使窗口上的冰迅速融解蒸发,同时使窗口上的雾气快速消散;透光率高,97.7%全波段透过率不会影响扫描和感应效果,能够保持灵敏和高清晰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基材,2

光学胶,3

石墨烯,4

电极,5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包括基材1和石墨烯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石墨烯3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向石墨烯3导电,所述石墨烯3通过加热的方式对基材1进行消冰除雾。
[002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产品能够裁切成各种形状,适应各种基材的形状;低能耗,功率只有3W左右就能达到消冰防雾效果,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能迅速加热设备视觉窗口,使窗口上的冰迅速融解蒸发,同时使窗口上的雾气快速消散;透光率高,97.7%全波段透过率不会影响扫描和感应效果,能够保持灵敏和高清晰度。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极4和导线5,所述电极4设于石墨烯3的两侧,所述导线5与电极4的末端固定连接。
[002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将石墨烯3与基材1复合后;只要将电极4的导线5接通直流电,石墨烯3薄膜就会迅速发热。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石墨烯3的单层厚度为0.34nm。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石墨烯3的单层厚度为0.34nm。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复合件,复合件能够将石墨烯3与基材1连接。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复合件用于将石墨烯3与基材1连接。
[0028]如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复合件包括光学胶2。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将石墨烯3加热膜固化后,两端连接电极4,然后通过光学胶2将石墨烯3复合在基材1上,或者直接将石墨烯3转移至基材1上。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石墨烯3的末端连接有低电阻。
[003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石墨烯3上安装低电阻,能够有高热效率。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银浆。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银浆用于导电。
[003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35]该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能够裁切成各种形状,适应各种基材的形状;低能耗,功率只有3W左右就能达到消冰防雾效果,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能迅速加热设备视觉窗口,使窗口上的冰迅速融解蒸发,同时使窗口上的雾气快速消散;透光率高,97.7%全波段
透过率不会影响扫描和感应效果,能够保持灵敏和高清晰度。
[0036]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均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包括基材和石墨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石墨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向石墨烯导电,所述石墨烯通过加热的方式对基材进行消冰除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极和导线,所述电极设于石墨烯的两侧,所述导线与电极的末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高透除雾加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的单层厚度为0.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水童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沃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