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52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圆形开口,两个所述圆形开口内设有管道,两个所述管道的外内侧均设有圆环,所述圆环有两个半环形安装块拼接组成,两个半环形安装块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每个所述半环形安装块上均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圆形开口上均对称设有两个收缩槽,每个所述收缩槽内均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锲形块,每个所述锲形块与对应收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锲形块与对应收缩槽远离槽口的一侧内壁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该检查井在其外部对称设有两个把手,方便进行吊装,且可以将管道与预留洞口进行快速安装,且利用多个环形气囊将管道与预留洞口填充,加快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


[0001]本技术涉及检查井
,尤其涉及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

技术介绍

[0002]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然而现有的检查井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3]现有的检查井在安装过程中,通常利用绳索捆绑后利用吊机将其放置入预设坑道内,由于在对检查井进行捆绑的过程较为繁琐,会大大降低施工的效率,同时现有的检查井在管道安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管道放入预留洞口内,再用混凝土对管道和预留洞口处进行塞填,这种方式较为繁琐,施工周期较长,且在长时间的使用后,管道与墙体交接处漏水,导致周边地面沉降,因此,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该检查井在其外部对称设有两个把手,方便进行吊装,且可以将管道与预留洞口进行快速安装,且利用多个环形气囊将管道与预留洞口填充,加快施工进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圆形开口,两个所述圆形开口内设有管道,两个所述管道的外内侧均设有圆环,所述圆环有两个半环形安装块拼接组成,两个半环形安装块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每个所述半环形安装块上均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圆形开口上均对称设有两个收缩槽,每个所述收缩槽内均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锲形块,每个所述锲形块与对应收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锲形块与对应收缩槽远离槽口的一侧内壁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
[0007]优选地,每个所述半环形安装块的外壁上均设有半环形槽,每个所述半环形槽内均设有半环形气囊,每个所述半环形气囊与外界通过进气管连通。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进气管上均设有密闭塞。
[0009]优选地,所述井体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均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与对应收纳槽的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上套设有把手。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半环形安装块前后两侧的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均设有螺纹孔,位于上方的每个所述固定块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1]优选地,所述井体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制成,所述井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把手和转杆均为较为硬质材料制成。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井体的外侧对称设有把手,从而能够快速的对井体进行吊
装,加快施工进度;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将两个半环形安装块固定在管道的外侧,利用锲形块将管道和井体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快速的实现井体与预留管道之间的安装;
[0015]3、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多个半环形气囊将管道和圆形开口之间的缝隙堵塞,无需加注混凝体,大大减少了工期时长;
[0016]4、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个半环形安装块用过螺栓进行固定,在管道需要更换时,可以将两个半环形安装块取下,实现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两个半圆环的侧面示意图。
[0020]图中:1井体、2管道、3收纳槽、4把手、5半环形安装块、6收缩槽、7复位弹簧、8锲形块、9卡槽、10半环形槽、11半环形气囊、12进气管、13密闭塞、14螺栓、15固定块、16圆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参照图1

3,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包括井体1,井体1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制成,井体1为圆柱形结构,井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圆形开口16,两个圆形开口16内设有管道2,两个管道2的外内侧均设有圆环,圆环有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拼接组成,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半环形安装块5前后两侧的固定块15,每个固定块15均设有螺纹孔,位于上方的每个固定块15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4。
[0023]其中,每个半环形安装块5上均设有卡槽9,两个圆形开口16上均对称设有两个收缩槽6,每个收缩槽6内均设有与卡槽9相配合的锲形块8,每个锲形块8远离井体1内部的一侧为弧面,每个锲形块8与对应收缩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个锲形块8与对应收缩槽6远离槽口的一侧内壁通过复位弹簧7弹性连接。
[0024]其中,每个半环形安装块5的外壁上均设有半环形槽10,每个半环形槽10内均设有半环形气囊11,每个半环形气囊11与外界通过进气管12连通,每个进气管12上均设有密闭塞13。
[0025]其中,井体1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收纳槽3,两个收纳槽3均设有转杆,转杆与对应收纳槽3的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转杆上套设有把手4,把手4和转杆均为较为硬质材料制成,使得把手4和转杆在吊装时不易发生形变。
[0026]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在安装过程中,将两个对应的半环形安装块5套设有在管道2的外壁上,此时拧紧两个螺栓14将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固定形成圆环;
[0027]将两个把手4转动向外界,此时将吊机上的挂钩挂在把手4上,将井体1放入至预设坑道内,然后将挂钩取下后,此时把手4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重新回到收纳槽3内;
[0028]将固定好的圆环和管道2放入至圆形开口16内,由于两个锲形块8远离井体1内部的一侧为弧形,从而使得管道2和圆环在进入圆形开口16会使得两个锲形块8相背移动,复位弹簧7会被压缩,当锲形块8移动至对应的卡槽9上方时,此时在复位弹簧7的弹性作用下回移,从而两个锲形块8相对移动进入至对应的卡槽9,此时将管道2和井体1固定;
[0029]固定完毕后,打开进气管12上的密闭塞13,利用气泵向半环形气囊11内充气,从而使得半环形气囊11向外侧膨胀,从而将管道2和圆形开口16之间的剩余空间密闭,保证井体1不会出现渗水的情况,在充气完毕后利用密闭塞13将进气管12重新堵住即可;
[0030]当需要对管道2进行更换时,只需将半环形气囊11内的气体放出,然后将管道2向井体1内抵动一段距离后,转动管道2,使得锲形块8与对应卡槽9发生错位,再将管道2抽出即可,可以松开反向拧动螺栓14,将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取下,从而使得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能够重复使用。
[0031]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圆形开口(16),两个所述圆形开口(16)内设有管道(2),两个所述管道(2)的外内侧均设有圆环,所述圆环有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拼接组成,两个半环形安装块(5)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每个所述半环形安装块(5)上均设有卡槽(9),两个所述圆形开口(16)上均对称设有两个收缩槽(6),每个所述收缩槽(6)内均设有与卡槽(9)相配合的锲形块(8),每个所述锲形块(8)与对应收缩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锲形块(8)与对应收缩槽(6)远离槽口的一侧内壁通过复位弹簧(7)弹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型预制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半环形安装块(5)的外壁上均设有半环形槽(10),每个所述半环形槽(10)内均设有半环形气囊(11),每个所述半环形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朱敬平杨安印王凯凯李旋吴焱荣韩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临汾市政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