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50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包括贴掌件,贴掌件包括防抓板及与防抓板固定的内衬布,内衬布的一侧设置有可供大拇指穿过的拇指套,防抓板的前端具有能够限制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弯曲的第一防抓部,防抓板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大拇指弯曲的第二防抓部以限制人手的虎口闭合,贴掌件上设置有能够将贴掌件穿戴在人手上的束带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限制病人的手部活动、便于穿戴。便于穿戴。便于穿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特殊的插管病人,如有认知障碍、行为紊乱的插管病人,常常会因为意识错乱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乱抓、乱动,不仅经常意外拔掉自己手上或者身上的管子或者抓伤抓破自己,还有可能损伤其他病人或者伤害护理人员,意外拔管不仅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时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的发生,无法保证治疗的安全性;而损伤他人或护理人员的倾向也会妨碍护理的顺利进行。如果不能有效限制该类病人的手部活动,常常导致意外的发生。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号为201520383897.0,公开号为 CN 20470911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约束套,根据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2

0013段的记载,该约束套包括由软质材料制成的约束套本体;所述约束套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松紧套环;所述约束套本体包括上部套体和下部套体,上部套体和下部套体通过拉链相连并相互构成用于容纳手掌的腔体
……
该约束套可将病人手部束缚在内部,从而约束被人行为,防止病人意外拔管现象发生。然而,这样的约束套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病人戴上了这种约束套后,病人整个手都是收纳在约束套内,不便于在病人的手背上进行静脉穿刺和静脉输液。也不便与通过病人的手指测量指尖的血氧饱和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限制病人的手部活动、便于穿戴的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包括贴掌件,贴掌件包括防抓板及与防抓板固定的内衬布,内衬布的一侧设置有可供大拇指穿过的拇指套,防抓板的前端具有能够限制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弯曲的第一防抓部,防抓板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大拇指弯曲的第二防抓部以限制人手的虎口闭合,贴掌件上设置有能够将贴掌件穿戴在人手上的束带装置。
[0007]作为优选地,第一防抓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食指背向中指摆动的第一限位挡板。
[0008]作为优选地,第二防抓部的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小拇指背向无名指摆动的第二限位挡板。
[0009]作为优选地,束带装置装置包括第一束带,第一束带的一端与拇指套固定连接,第一束带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防抓板或内衬布上设置有可供第一束带穿过的第一束带孔,第一束带的自由端穿过第一束带孔后翻折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0010]作为优选地,束带装置装置还包括第二束带,第二束带的一端与防抓板或内衬布固定连接,第二束带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防抓板或内衬布上设置有可供第二束带穿过的第二束带孔,第二束带的自由端穿过第二束带孔后翻折以使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0011]作为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均为毛面魔术贴,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勾面魔术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设计合理、穿戴方便。
[0014]2、病人戴上手部约束装置后,贴掌件紧贴病人的手掌,通过第一防抓部能够限制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弯曲,通过第二防抓部能够限制大拇指的根部弯曲而限制虎口闭合,可有效地限制病人的手指活动,防抓、防拔管的作用优异。
[0015]3、另外,穿戴这种手部约束装置后,病人的手背是外露的,便于静脉穿刺和静脉输液。
[0016]4、病人戴上手部约束装置后,病人的手指的背部是外露的,便于测量指尖的血氧饱和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优选”、“次优选”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优选”、“次优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1]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包括贴掌件1,贴掌件1包括防抓板11及与防抓板11 固定的内衬布12,内衬布12的一侧设置有可供大拇指穿过的拇指套121,防抓板11的前端具有能够限制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弯曲的第一防抓部111,防抓板1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大拇指弯曲的第二防抓部112以限制人手的虎口闭合,贴掌件1上设置有能够将贴掌件1穿戴在人手上的束带装置。
[0022]防抓板11与内衬布12采用铆接、螺接等方式连接。第一防抓部111为板状,其前端的最佳位置是延伸至中指的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之间,使中指的指头外露,便于对病人测指尖血氧饱和度;当然,第一防抓部111的长度也可设置为超出中指,使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四只手指不外露,通过抬起手指的方式测指尖血氧饱和度。第二防抓部112向上翘起并位于人手的虎口位置,其上缘高于大拇指的第二指节即可。
[0023]穿戴这种手部约束装置时,使病人的大拇指穿过拇指套121,然后通过束带装置束
紧即可,十分方便。戴上手部约束装置后,贴掌件1紧贴病人的手掌,通过第一防抓部111能够限制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弯曲,通过第二防抓部112 能够限制大拇指的根部弯曲而限制虎口闭合,可有效地限制病人的手指活动,防抓、防拔管的作用优异;另外,穿戴这种手部约束装置后,病人的手背是外露的,便于静脉穿刺和静脉输液。
[0024]进一步地,第一防抓部11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食指背向中指摆动的第一限位挡板113。第二防抓部112的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小拇指背向无名指摆动的第二限位挡板114。第一限位挡板113和第二限位挡板114能够限制食指和小拇指向外摆动,进一步提升防抓防拔管的能力,另外,这种的设计中可以将第一防抓部111的宽度设置为四个手指的宽度相当,节省材料。
[0025]优选地,束带装置装置包括第一束带21,第一束带21的一端与拇指套121固定连接,第一束带2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2,防抓板11或内衬布12上设置有可供第一束带21穿过的第一束带孔101,第一束带21的自由端穿过第一束带孔101后翻折以使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2可拆卸地连接。
[0026]进一步地,束带装置装置还包括第二束带31,第二束带31 的一端与防抓板11或内衬布12固定连接,第二束带31上间隔设置有第三连接件32和第四连接件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掌件(1),所述的贴掌件(1)包括防抓板(11)及与所述防抓板(11)固定的内衬布(12),所述内衬布(12)的一侧设置有可供大拇指穿过的拇指套(121),所述防抓板(11)的前端具有能够限制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弯曲的第一防抓部(111),所述的防抓板(1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大拇指弯曲的第二防抓部(112)以限制人手的虎口闭合,所述贴掌件(1)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的贴掌件(1)穿戴在人手上的束带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抓部(11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食指背向中指摆动的第一限位挡板(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抓部(112)的另一侧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的小拇指背向无名指摆动的第二限位挡板(1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病人手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带装置装置包括第一束带(21),所述第一束带(21)的一端与所述拇指套(121)固定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宇卢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博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