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扭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46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平衡扭扭车,所述平衡扭扭车包括第一踏板部件、第二踏板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第一踏板部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踏板部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连接轴和限位件,连接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轴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可转动地相连,连接轴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或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相连,限位件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限位件的通槽,连接轴穿设于通槽,限位件用于固定设在第一壳体上,在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连接轴的投影的外周轮廓具有多个顶点,通槽具有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多个顶点中最大连线尺寸大于通槽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扭扭车的机械强度强,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扭扭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扭扭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平衡扭扭车。

技术介绍

[0002]平衡扭扭车是人机互动一体化运动车,因轻巧时尚,操作灵活简单,且低碳环保,可以娱乐休闲、短途代步,得到广泛用户喜爱。平衡扭扭车包括左踏板总成、右踏板总成、左轮毂电机、右轮毂电机以及连接左踏板总成和右踏板总成的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可以使左踏板总成和右踏板总成相对转动使左右轮毂差速转动,进而实现转向控制。
[0003]相关技术中,平衡扭扭车的转动装置包括转轴、轴承和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采用限位销或螺钉与槽配合的形式。然而,上述平衡扭扭车的限位结构容易变形甚至断裂,存在机械强度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平衡扭扭车,该平衡扭扭车的机械强度强,可靠性高。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扭扭和包括:第一踏板部件、第二踏板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第一踏板部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踏板部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或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转动;
[0006]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限位件的通槽,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通槽,所述限位件用于固定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0007]其中,所述通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位于所述通槽内的部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连接轴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组成的外轮廓至少为多边形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组成的外轮廓具有多个顶点,所述多个顶点中距离最远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尺寸大于所述通槽的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最大间隙的尺寸;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初始位置,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顶点与所述通槽的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均间隙设置。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扭扭车,通过转动部件的连接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踏板部件的第一壳体可转动地相连,连接轴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相连,限位件设在第一壳体上,连接轴穿设在所述通槽内,当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转动,限位件也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由于连接轴的多个顶点中距离最远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尺寸大于通槽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之间的最大间隙的尺寸,使得限位件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内壁面与第一侧面抵接,第二内壁面与第二侧面抵接,以对限位件进行限位,限制限位件相对于连接轴进一步转动,从而阻止第一壳体相对于连接轴转动。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扭扭车中转动部件通过连接轴的
外周面与通槽的壁面接触来限制限位件相对于转动轴的进一步转动,且连接轴和限位件的机械强度好,提高了转动部件止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扭扭车的机械强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为管状。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在其延伸方向上各个位置处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均为正多边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多边形为矩形,所述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槽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内壁面和第四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和所述第四内壁面均与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邻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第三内壁面和所述第四内壁面的投影的外轮廓均至少为多边形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内壁面和所述第四内壁面均与所述连接轴间隙设置;或者,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第三内壁面和所述第四内壁面的投影的外轮廓均为圆弧,所述第三内壁面和/或所述第四内壁面与所述连接轴间隙设置或邻接设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件还包括转换件,所述转换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转换件的通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换件在周向相对固定;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转换件的至少部分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以使所述转换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相连。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通孔的投影的轮廓为多边形且与所述连接轴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在所述投影面内的投影的外周轮廓相同,所述连接轴嵌入所述通孔。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件包括基体和延伸部,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基体,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基体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件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转换件与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配合,另一个所述转换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且邻近所述第二壳体。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件还包括压件,所述压件设在所述基体的外周侧,所述压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压件为弧形件,所述压件邻近所述基体的侧面与所述基体的外周面适配,以使所述基体相对于所述压件可转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具有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位于所述基体的一侧的外周缘,所述第二环形部位于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的外周缘,所述压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且邻近所述第二壳体。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限位件和所述连接轴。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复位钢丝,所述复位钢丝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复位钢丝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孔为至少两个,所述复位钢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一段配合在一个所述配合孔内,所述第三段配合在另一个所述配合孔内。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衡扭扭车还包括: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轮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轮毂电机和第二轮毂电机,所述第一轮毂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轮体相连,所述第二轮毂电机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轮体相连;所述的平衡扭扭车还包括第一电机轴垫块和第二电机轴垫块,所述第一电机轴垫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电机轴垫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电机轴垫块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轮毂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垫块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轮毂电机的电机轴;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轴经由转接片与所述第二电机轴垫块固定连接。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踏板部件、第二踏板部件和转动部件(1),所述第一踏板部件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踏板部件包括第二壳体(12),所述转动部件(1)包括: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轴(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连接轴(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或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可相对转动;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限位件(14)的通槽(141),所述连接轴(13)穿设于所述通槽(141),所述限位件(14)用于固定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其中,所述通槽(1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面(1411)和第二内壁面(1412),所述连接轴(13)的至少位于所述通槽(141)内的部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31)和第二侧面(132),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连接轴(13)的所述第一侧面(131)和所述第二侧面(132)的投影组成的外轮廓至少为多边形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侧面(131)和所述第二侧面(132)的投影组成的外轮廓具有多个顶点,所述多个顶点中距离最远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尺寸大于所述通槽(141)的所述第一内壁面(1411)和所述第二内壁面(1412)之间的最大间隙的尺寸;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相对转动的初始位置,距离最远的所述两个顶点与所述通槽(141)的所述第一内壁面(1411)和所述第二内壁面(1412)均间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41)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内壁面(1413)和第四内壁面(1414),所述第三内壁面(1413)和所述第四内壁面(1414)均与所述第一内壁面(1411)和所述第二内壁面(1412)邻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第三内壁面(1413)和所述第四内壁面(1414)的投影的外轮廓均至少为多边形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内壁面(1413)和所述第四内壁面(1414)均与所述连接轴(13)间隙设置;或者,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内,所述第三内壁面(1413)和所述第四内壁面(1414)的投影的外轮廓均为圆弧,所述第三内壁面(1413)和/或所述第四内壁面(1414)与所述连接轴(13)间隙设置或邻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1)还包括转换件(16),所述转换件(16)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转换件(16)的通孔(1611),所述连接轴(13)穿过所述通孔(16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奇兵丁志磊石安心程锋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