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31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包括栽培间,所述栽培间为透明材质,顶部设置有补充光源,所述栽培间内底面开设有多排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内填充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槽底部设置有供水系统;遮阴组件,所述遮阴组件包括升降架和支撑架,所述升降架滑动设置于多排所述栽培槽之间,所述升降架顶部固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一端敞开的腔体结构,所述支撑架敞开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延长架,所述延长架上可拆卸连接有遮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通过模拟药材野外生长环境,将药材进行大规模人工繁育,有助于提高了药材产量和质量。有助于提高了药材产量和质量。有助于提高了药材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质量的药材一般是在野外生长多年,且属于自然生长;人工种植的药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缩短生长时间、施加促生长的物质等,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药效和价值。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是指在生态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根据中药材生长发育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循自然法则和规律,模仿中药材野生环境和自然生长状态,再现植物与外界环境良好生态关系的中药材生态培育模式。
[0003]对于喜阴的中药材,目前多数仿野生栽培还是通过在野外环境中进行培育,选择与药材生长条件相适应的区域,例如将药材种植在野外阴凉处,并通过人工干预,提高药材的产量;但是由于选地仍依靠自然资源条件,而符合要求的自然条件有限,限制了药材的大规模培育。因此在提高药材质量的同时,使其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具体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包括:
[0007]栽培间,所述栽培间为透明材质,顶部设置有补充光源,所述栽培间内底部开设有多排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内填充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槽底部设置有供水系统;
[0008]遮阴组件,所述遮阴组件包括升降架和支撑架,所述升降架底部滑动设置于多排所述栽培槽之间,所述升降架顶部固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延长架,所述延长架上可拆卸连接有遮挡件。
[0009]优选的,相邻的两排栽培槽之间铺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栽培间一侧开设有门体,所述滑动轨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门体处,所述升降架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轨道上。
[0010]优选的,所述延长架为网格框架结构,所述遮挡件钩挂在所述网格框架结构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水管网,所述栽培间底部铺设有水管网,所述水管网的出水口与栽培槽底部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栽培槽包括集水区和位于集水区上方的种植区,所述栽培基质填充至所述种植区内,所述集水区和种植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种植区内设置有引水件的一端,所述引水件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所述集水区内;所述水管网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区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栽培间侧壁设置有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集水区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位于栽培间外的水泵电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栽培间内还设置有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栽培间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空调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空调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栽培间内还设置有湿度控制组件,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栽培间内的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栽培间内还设置有风控组件,所述风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栽培间侧壁的风机和定时器,与所述风机相对的所述栽培间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滤网,所述风机和定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0018]园土100

150份,聚丙烯酰胺20

30份,煤渣20

30份,金银花5

15份,有机肥50

70份。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栽培间,并在栽培间内模拟中草药野外生长环境进行栽培,特别针对其中一类喜阴中草药,但其也需要阳光的照射,只是不需要强烈的光照,为此,本申请栽培间设置为透明体,可吸收外接光照,且在顶部也设置有补充光源,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光;在栽培间内设置有遮阴组件,遮阴组件设置在栽培槽之间,用来模拟制造天然环境中的阴凉环境,另外,为了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含水量,本专利技术还在栽培槽底部设置有供水网络,栽培槽包括集水区和位于集水区上方的种植区,所述集水区和种植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种植区内设置有引水件的一端,所述引水件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所述集水区内,集水区内设置有液位计,当集水区内的水位降低至预设的位置时,会通过控制系统及时向集水区补充水分至所需的水位,避免了缺水现象的发生。
[0021]为了更好的模拟天然环境,在栽培间内还设置有湿度控制组件、温度控制组件、风控组件,温度控制组件和湿度控制组件用来根据天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变化控制栽培间内的温度和湿度,风控组件用来调控栽培间内的风速,使栽培间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更加符合药材在天然环境中的生长要求;
[0022]另外,为了更好地保证药材的生长,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基质,铺设在栽培槽内,通过控制基质成分以及用量,可为药材生长提供基质保障,具体的成分为园土100

150份,聚丙烯酰胺20

30份,煤渣20

30份,金银花5

15份,有机肥50

70份,煤渣具有多孔骨架结构,置于园土中,可提高土壤的疏松度,聚丙烯酰胺具有保水性,可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水分,且煤渣中的孔道也为水分及营养物质提供了传输的通道,防止土壤板结,金银花具有杀菌作用,置于土壤中,可防止根部腐烂,有机肥补充药材所需营养物质;通过协调上述原料以及用量,可对药材的生长进行一定的调节。
[0023]本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通过模拟药材野外生长环境,将药材进行大规模人工繁育,有助于提高了药材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内部结构结构图;
[0026]图3为图2中的遮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中的支撑架和延长架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栽培槽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栽培间,11、门体,2、栽培槽,21、种植区,22、集水区,23、引水件,3、遮阴组件,31、升降架,32、支撑架,33、延长架,34、遮挡件,13、滑动轨道,14、水管网,4、控制面板,5、控制器,6、风机,7、加湿器,8、湿度传感器,9、空调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中药中有一些喜阴的药材,也需要阳光的照射,只是不需要强烈的光照,目前还是通过在野外环境中进行培育,选择与药材生长条件相适应的区域,通过人工干预,提高药材的产量;但是由于选地仍依靠自然资源条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间(1),所述栽培间(1)为透明材质,顶部设置有补充光源;所述栽培间(1)内底部开设有多排栽培槽(2),所述栽培槽(2)内填充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槽(2)底部设置有供水系统;遮阴组件,所述遮阴组件包括升降架(31)和支撑架(32),所述升降架(31)底部滑动设置于多排所述栽培槽(2)之间,所述升降架(31)顶部固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的两端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延长架(33),所述延长架(33)上可拆卸连接有遮挡件(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排栽培槽(2)之间铺设有滑动轨道(13),所述栽培间(1)一侧开设有门体(11),所述滑动轨道(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门体(11)处,所述升降架(31)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轨道(1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架(33)为网格框架结构,所述遮挡件(34)钩挂在所述网格框架结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水管网(14),所述栽培间(1)底部铺设有水管网(14),所述水管网(14)的出水口与栽培槽(2)底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2)包括集水区(22)和位于集水区(22)上方的种植区(21),所述栽培基质填充至所述种植区(21)内,所述集水区(22)和种植区(21)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种植区内(21)设置有引水件(23)的一端,所述引水件(2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所述集水区(22)内;所述水管网(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雪峰王妍盛晋华张雄杰蔡萌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