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10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包括前悬架单元和后悬架单元。其中,所述前悬架单元包括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和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下部的具有叉臂的下摆臂,以及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外侧的气囊减震器;所述上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的上部,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上端部安装于所述前纵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上摆臂的叉臂的前侧;所述下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的下部,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下端部穿过所述下摆臂、且安装于所述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装于所述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装于所述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车辆转弯,必须将车辆的前轮设置为可以转向,于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前轮转角,就需要前轮具有足够大的转动空间,这就造成了前轮轮胎的包络过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具备四轮转向的车型。然而,此类车型因车身高度无法调整,因此,无法在保障行驶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车辆通过性,而且,车型Z向尺寸拓展策略空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包括前悬架单元和后悬架单元,所述前悬架单元包括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和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下部的具有叉臂的下摆臂,以及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外侧的气囊减震器;
[0005]所述上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的上部,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上端部安装于所述前纵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上摆臂的叉臂的前侧;
[0006]所述下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的下部,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下端部穿过所述下摆臂、且安装于所述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
[0007]所述后悬架单元包括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后纵梁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和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下部的具有叉臂的下摆臂,以及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外侧的气囊减震器;
[0008]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上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上部,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气囊减震器的上端部安装于所述后纵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车辆后部的上摆臂的叉臂的后侧;
[0009]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下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下部,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气囊减震器的下端部穿过所述车辆后部的下摆臂、且安装于所述车辆后部的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上摆臂包括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向前凸伸形成叉臂;
[0011]所述上基板的后端向后凸伸形成与转向节的上球销配合安装的上球销杆外安装部。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叉臂包括自所述上基板的前侧凸伸出的第一叉臂,所述第一叉臂的前端部具有上纵梁内安装部;
[0013]所述叉臂还包括自所述上基板的前侧斜向右凸伸出的第二叉臂,所述第二叉臂的
前端部具有上纵梁柔性段内安装部。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上纵梁内安装部的中心和所述上纵梁柔性段内安装部的中心均设置有水平安装孔位;
[0015]所述上球销杆外安装部的中心设置有竖向安装孔位。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下摆臂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向前凸伸形成叉臂;
[0017]所述下基板的后端向后凸伸形成与转向节的下球销配合安装的下球销杆外安装部。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叉臂包括自所述下基板的左前侧凸伸出的第一叉臂,所述第一叉臂的前端部具有下纵梁内安装部;
[0019]所述叉臂还包括自所述下基板的右前侧凸伸出的第二叉臂,所述第二叉臂的前端部具有下纵梁柔性段内安装部。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下纵梁内安装部的中心和所述下纵梁柔性段内安装部的中心均设置有水平安装孔位;
[0021]所述下球销杆外安装部的中心设置有竖向安装孔位。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下基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下端部穿设的插设孔,所述底面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底面、且分设于所述插设孔的两侧。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下基板的旁侧还设置有稳定杆安装座。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后轮可以突破角度限制,达到任意偏转角度;并且可以在后轮转向前提下,前轮只需进行相对小的角度,即可实现在一定的转弯半径环境下,达到同样的转弯半径的效果,因此能够更好的优化轮胎包络,为周边的空间布置提供更多选择。而且,由于采用气囊减震器,降低了悬架系统在整车上的Z向利用空间,不仅提高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通过性,还能够车辆的四轮转向带来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前轮部分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前轮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前轮部分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后轮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包括前悬架单元和后悬架单元。其中,所述前悬架单元包括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10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4,和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10的下部的具
有叉臂的下摆臂5,以及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10外侧的气囊减震器3。所述上摆臂4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10的上部,所述气囊减震器3的上端部31安装于所述前纵梁10的上部、且位于所述上摆臂4的叉臂的前侧(更靠近车头部位)。所述下摆臂5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10的下部,所述气囊减震器3的下端部32穿过所述下摆臂5、且安装于所述下摆臂5的底面安装座5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中,所述后悬架单元的结构与前述的前悬架单元的结构相同,在将前述的前悬架单元进行适当的角度调整后,所述前悬架单元和所述后悬架单元可实现通用。与前述前悬架单元相同,所述后悬架单元也包括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后纵梁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93,和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下部的具有叉臂的下摆臂92,以及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外侧的气囊减震器91。并且,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上摆臂93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上部,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气囊减震器91的上端部安装于所述后纵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车辆后部的上摆臂93的叉臂的后侧(更靠近车尾部位)。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下摆臂92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下部,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气囊减震器91的下端部穿过所述车辆后部的下摆臂92、且安装于所述车辆后部的下摆臂92的底面安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包括前悬架单元和后悬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单元包括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和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下部的具有叉臂的下摆臂,以及分设于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外侧的气囊减震器;所述后悬架单元包括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后纵梁的上部的具有叉臂的上摆臂,和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的下部的具有叉臂的下摆臂,以及分设于车辆后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外侧的气囊减震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车辆前部的上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的上部,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上端部安装于所述前纵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上摆臂的叉臂的前侧;所述位于车辆前部的下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纵梁的下部,所述气囊减震器的下端部穿过所述下摆臂、且安装于所述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上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上部,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气囊减震器的上端部安装于所述后纵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车辆后部的上摆臂的叉臂的后侧;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下摆臂的叉臂的两个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下部,所述位于车辆后部的气囊减震器的下端部穿过所述车辆后部的下摆臂、且安装于所述车辆后部的下摆臂的底面安装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的四轮转向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包括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前端的两侧分别向前凸伸形成叉臂;所述上基板的后端向后凸伸形成与转向节的上球销配合安装的上球销杆外安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空气悬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猛王旭张在长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