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雨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09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雨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遮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于车体的顶部的遮雨机构;第一遮雨组件和第二遮雨组件均包括:第一遮雨组件的壳体可升降式地设于车体的顶部,第二遮雨组件的壳体可升降式地设于车体的顶部,以在第一位置和高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件与壳体连接;帘布组件一端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壳体,以使帘布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在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帘布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收拢状态,在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帘布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展开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遮雨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可以避免人员在上下车时被淋湿。避免人员在上下车时被淋湿。避免人员在上下车时被淋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雨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遮雨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进而促进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汽车种类和型号的不断增加,用户对汽车使用的智能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但是,在下雨,且车辆停在户外时,人员上车,需关闭雨伞后开门上车,人员下车,需开门后打开雨伞后出发,会出现乘员淋雨和车内进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雨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下雨,且车辆停在户外时,人员上下车,易被淋雨和车内进水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于车体的顶部的遮雨机构;所述遮雨机构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遮雨组件和第二遮雨组件;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均包括:壳体,可升降式地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以在第一位置和高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件,固定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帘布组件,一端所述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帘布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收拢状态,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帘布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展开状态。
[0006]进一步地,所述帘布组件包括:帘布,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多个弹性件,设于所述帘布上,且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帘布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帘布组件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设有限位件,当所述帘布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壳体外。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还包括: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第一升降件,动作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雨组件还包括:支撑件,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第一升降件的动作端连接;第二升降件,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第一升降件的动作端连接,所述支撑件相比于所述第二升降件更靠近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帘布组件接触的清洁刷。
[0011]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设有连接的A柱和侧围;所述遮雨装置的第一遮雨组件设于所述侧围上;所述遮雨装置的第二遮雨组件设于所述A柱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和所述A柱上均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其中,在所述壳体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壳体穿过所述开口以离开所述容纳腔。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可分离式地设有封堵组件;其中,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封堵组件封堵所述开口,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封堵组件打开所述开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连接件;罩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固定端设于车体顶部,所述伸缩件的动作端可翻转式地与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罩体的端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两侧均设有柔性密封件,两个所述柔性密封件中一个柔性密封件搭设于另一个柔性密封件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遮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A柱的容纳腔的最低点。
[0017]进一步地,所述遮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烘干机。
[0018]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和所述A柱上均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罩设于所述开口处以形成所述容纳腔。
[0019]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遮雨装置,所述遮雨装置还包括与两个所述遮雨机构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获得遮雨指令;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遮雨指令控制相对应的遮雨机构动作,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壳体上升,以使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驱动器的动作端转动,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帘布组件伸展,以使所述帘布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所述控制器获得遮雨完毕指令;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遮雨指令控制相对应的遮雨机构动作,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驱动器的动作端转动,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帘布组件收拢,以使所述帘布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壳体下降,以使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遮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帘布组件背离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与障碍物之间的间距的测距仪,所述测距仪设于所述帘布组件背离所述驱动件的端部,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测距仪检测的间距值;若所述间距值小于等于预设间距值,则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器发送停止信号。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人员淋雨,在车门开合位置设置卷帘,使卷帘与车门结合,车身和车门上均需装置卷帘,下雨时,车门洞位置的卷帘通过车门的开合来带动卷帘的开合,以达到遮雨的目的。但是,其遮雨位置较低,空间范围较小,在使用时,人员需弯腰进入车内后再关闭雨伞,影响人员体验,而且需通过车身与车门上两个模块的连接来打开卷帘,使用便利性差。
[0023]由于两个相对设于车体的顶部的遮雨机构,所以,在下雨,人员要从车体任一侧进出车辆时,都可以被遮雨机构所遮挡,提高了人员体验,由于遮雨机构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遮雨组件和第二遮雨组件,所以,通过第一遮雨组件和第二遮雨组件提高了遮雨面积,避免人员在进出车辆时被淋湿,由于壳体可升降式地设于车体的顶部,以在第
一位置和高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件固定端与壳体连接,帘布组件一端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壳体,在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帘布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收拢状态,在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帘布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展开状态,所以,当人员需要进出车辆时,壳体上升,以使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提升帘布组件的高度,避免人员弯腰进入车内,驱动器的动作端转动,帘布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伸展,以使帘布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可以进行遮雨,避免人员在上下车时被淋湿,而当人员离开帘布组件的下方时,驱动器的动作端转动,帘布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收拢,以使帘布组件处于收拢状态,壳体下降,以使壳体位于第一位置,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保证美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雨装置的帘布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遮雨装置的帘布组件处于收拢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遮雨装置的第一遮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于车体的顶部的遮雨机构;所述遮雨机构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遮雨组件和第二遮雨组件,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均包括:壳体,可升降式地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以在第一位置和高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件,固定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帘布组件,一端所述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帘布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收拢状态,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帘布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处于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组件包括:帘布,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多个弹性件,设于所述帘布上,且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作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帘布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组件的远离所述驱动件的设有限位件,当所述帘布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壳体外。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雨组件和所述第二遮雨组件还包括: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第一升降件,动作端与所述支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还包括:支撑件,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第一升降件的动作端连接;第二升降件,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的第一升降件的动作端连接,所述支撑件相比于所述第二升降件更靠近于所述第二遮雨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帘布组件接触的清洁刷。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设有连接的A柱和侧围;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遮雨装置,所述遮雨装置的第一遮雨组件设于所述侧围上;所述遮雨装置的第二遮雨组件设于所述A柱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和所述A柱上均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其中,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娅平阳凤生夏佩占玉霞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