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08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43
一种地冷散热器,用于工业散热领域。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出气组件和集气组件;支撑组件的内套筒同心套在外套筒内,并与上法兰盘、上密封圈和下法兰盘、下密封圈连接,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密闭水室,水室内注满热交换介质;进气组件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内套筒中;出气组件由内外两层散热性好的铜制内出气管、外出气管沿轴向螺旋周向排列组成,置于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集气组件包括上集气室和下集气室;上集气室进气口与抽风机相连通,抽风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地底冬暖夏凉的特点,采用成本较低的管道完成空气和大地的热交换,不仅可以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环保。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冷散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散热
,具体是一种地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对节能减排的要求非常迫切。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上的制冷需求不断上升,例如,夏季人们室内降温、通信基站内部环境的降温、生产车间环境的降温等等。对于固定场所的降温需求,人们通常采用风扇或空调的方式,通过空气的对流换热带走人体热量或改变局部环境的温度。但是,风扇降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空气湿度过大时,热量无法即时带走;空调降温虽然效果显著,但能耗过大,一般1.5匹空调一小时耗电量为1.2度,同时一些老旧空调会泄漏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冷散热器,不仅可以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要求,而且节能环保。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地冷散热器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出气组件和集气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同心套在外套筒内,并与上法兰盘、上密封圈和下法兰盘、下密封圈连接,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密闭水室,水室内注满热交换介质;所述进气组件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内套筒中;所述出气组件由内外两层散热性好的铜制内出气管、外出气管沿轴向螺旋周向排列组成,内出气管同心套在外出气管中,置于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所述集气组件包括上集气室和下集气室;所述上集气室的进气口与抽风机相连通,抽风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夏季制冷时,控制系统接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风机的功率,从而改变地冷散热器内空气的流速,抽风机将热空气通过装在上集气室的进气口中的过滤网送入进气口,通过上集气室沿进气组件的螺旋通道向下进入下集气室,在下集气室汇集,下集气室内的空气经过出气组件时,空气通过地冷散热器与大地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被冷却,最终进入上集气室,通过上集气室中的出气口流出;冬季制暖时,控制系统接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风机的功率,从而改变地冷散热器内空气的流速,抽风机将冷空气通过装在上集气室进气口中的过滤网送入进气口,通过上集气室沿进气组件的螺旋通道向下进入下集气室,在下集气室汇集,空气通过地冷散热器与大地进行热交换后被制热,最终进入上集气室,通过上集气室中的出气口流出。
[0005]进一步地,地冷散热器埋入地底,空气先与热交换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地冷散热器再与大地进行热量交换,利用地底温度冬暖夏凉的特点完成空气与地底的热量交换,实现冬季制暖、夏季制冷。
[0006]进一步地,外套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法兰盘下法兰盘焊接在一起,外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增大外套筒散热面积的周向排列的肋片;上法兰盘、下
法兰盘的内环上分别设有与内出气管的各单根管相通的孔一、孔二,上法兰盘、下法兰盘的外环上分别设有与外出气管的各单根管相通的孔三、孔四;下集气室、下法兰盘的孔三、孔四、内出气管、外出气管、上法兰盘的孔一、孔二、上集气室的出气口形成出气通道。
[0007]进一步地,内套筒与螺旋结构的进气组件采用PVC管制作,以避免冷、热空气相互影响;上集气室的进气口、上法兰盘的中心孔、内套筒、进气组件、下法兰盘的中心孔、下集气室形成进气通道。
[0008]进一步地,内出气管、外出气管的铜管壁厚为1~2mm,空气经过螺旋管时与水室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0009]进一步地,上集气室、下集气室分别与外套筒的上、下端面焊接在一起。
[0010]温度传感器根据室内面积设为多个,湿度传感器为一至两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0011]所述热交换介质为水、乙二醇,或为两者混合物,其乙二醇的含量为40%

50%;或为合成柴油,其含量为:非环烷烃40%

45%,烷基化单环烷烃40%

45%,芳烃0.3%

0.45%,二环烷烃0.3%

0.45%,多环烷烃0.3%

0.45%,其余为防火阻燃剂。
[0012]进一步地,内出气管、外出气管的单根管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率P、管长L以及出口处空气温度T确定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S1:进气口空气流量为Q、出气管直径为d,出气管数量为n,则出气管内空气流速为v=4Q/nπd2ꢀꢀꢀꢀꢀ
(1)S2:管内空气的雷诺数为Re=ρvd/μ=4ρQ/μπd
ꢀꢀꢀ
(2)S3:根据雷诺数判断管内空气的流动状态,若管内空气Re<2200,则空气流动状态为紊流则管内空气平均努谢尔特数为Nu=1.86(RePrd/L)
0.33
/(μ
f

w
)
0.14
ꢀꢀꢀ
(3)若管内空气2200<Re<104Nu=0.0214(Re
0.8

100)Pr
0.4
[1+(d/L)
0.66
](T
f
/T
w
)
0.45
ꢀꢀꢀ
(4)若管内空气104<Re<12
×
104Nu=0.023 Re
0.8
Pr
0.3
ꢀꢀꢀꢀꢀꢀ
(5)S4:管内空气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为h=Nuλ/d
ꢀꢀꢀꢀꢀꢀꢀꢀ
(6)S5:地底温度T
w
与地底深度H的关系T
w
=20.38

0.625H+0.026H2ꢀꢀꢀ
(7)S6:管长L与地深H的关系L=(H/d)[(3.14D)2+d2]0.5
ꢀꢀꢀꢀꢀꢀ
(8)S7:根据能量平衡定律,可列出管内空气流动热平衡关系式P=hπdL[0.5(t
in
+t
out
)

T
w
]=0.25πdρvc
p
(t
in
‑ꢀ
t
out
)
ꢀꢀꢀ
(9)地冷管的长度L= P/{hπd[0.5(t
in
+t
out
)

t
w
]}
ꢀꢀꢀꢀꢀꢀ
(10)冷却后空气温度t
out
= t
in
‑ꢀ
4Pπdρvc
p
ꢀꢀꢀꢀꢀꢀꢀꢀꢀꢀꢀꢀ
(11)式中,ρ是空气的密度,其值为1.128kg/m3,Pr是普朗特数,其值是0.699,λ是空气的导热系数,其值是2.76
×
10
‑2W/(m.K),c
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地冷散热器(10)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3)、出气组件和集气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套筒(2)和外套筒(1),内套筒(2)同心套在外套筒(1)内,并与上法兰盘(601)、上密封圈(802)和下法兰盘(602)、下密封圈(801)连接,内套筒(2)和外套筒(1)之间形成密闭水室,水室内注满热交换介质;所述进气组件(3)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内套筒(2)中;所述出气组件由内外两层散热性好的铜制内出气管(401)、外出气管(402)沿轴向螺旋周向排列组成,内出气管(401)同心套在外出气管(402)中,置于内套筒(2)和外套筒(1)之间;所述集气组件包括上集气室(702)和下集气室(701);所述上集气室(702)的进气口(702

1)与抽风机(12)相连通,抽风机(12)、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11)连接;夏季制冷时,控制系统(11)接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风机(12)的功率,从而改变地冷散热器(10)内空气的流速,抽风机(12)将热空气通过装在上集气室(702)的进气口(702

1)中的过滤网(9)送入进气口(702

1),通过上集气室(702)沿进气组件(3)的螺旋通道向下进入下集气室(701),在下集气室(701)汇集,下集气室(701)内的空气经过出气组件时,空气通过地冷散热器(10)与大地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被冷却,最终进入上集气室(702),通过上集气室(702)中的出气口(702

2)流出;冬季制暖时,控制系统(11)接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风机(12)的功率,从而改变地冷散热器(10)内空气的流速,抽风机(12)将冷空气通过装在上集气室(702)进气口(702

1)中的过滤网(9)送入进气口(702

1),通过上集气室(702)沿进气组件(3)的螺旋通道向下进入下集气室(701),在下集气室(701)汇集,空气通过地冷散热器(10)与大地进行热交换后被制热,最终进入上集气室(702),通过上集气室(702)中的出气口(702

2)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冷散热器(10)埋入地底,空气先与热交换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地冷散热器(10)再与大地进行热量交换,利用地底温度冬暖夏凉的特点完成空气与地底的热量交换,实现冬季制暖、夏季制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上、下端面分别与上法兰盘(601)、下法兰盘(602)焊接在一起,外套筒(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增大外套筒(1)散热面积的周向排列的肋片;上法兰盘(601)、下法兰盘(602)的内环上分别设有与内出气管(401)的各单根管(403)相通的孔一(601

1)、孔二(602

1),上法兰盘(601)、下法兰盘(602)的外环上分别设有与外出气管(402)的各单根管(403)相通的孔三(601

2)、孔四(602

2);下集气室(701)、下法兰盘(602)的孔三(601

2)、孔四(602

2)、内出气管(401)、外出气管(402)、上法兰盘(601)的孔一(601

1)、孔二(602

1)、上集气室(702)的出气口(702

2)形成出气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与螺旋结构的进气组件(3)采用PVC管制作,以避免冷、热空气相互影响;上集气室(702)的进气口(702

1)、上法兰盘(601)的中心孔、内套筒(2)、进气组件(3)、下法兰盘(602)的中心孔、下集气室(701)形成进气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气管(401)、外出气管(402)的铜管壁厚为1~2mm,空气经过螺旋管时与水室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量交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政李炎罗静杨沫许文祥赵敬王乙坤李望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隆中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