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83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包括设置在园区道路两旁的路灯,以及设置在路灯的灯杆上且对人流进行检测的光电传感器;所述的路灯灯杆上的子控制器,所述控制上设有通信模块,且相邻的子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路灯上设有照明灯和电阻调节机构,所述照明灯经电阻调节机构与子控制器连接;所述子控制器上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电阻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照明灯的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的状态,无需反复开启照明灯,避免了当人员在感测距离外时,灯具处于熄灭状态,环境一片漆黑,无法辨识行进的方向情况的发生。的方向情况的发生。的方向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园区照明
,具体为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园区内智能灯遵循的原理是“人来即开,人走灯灭”。行人到达感应灯范围,灯亮;行人离开感应范围,灯灭;大部分都是采用感应器来启亮夜间短暂的照明需求;在此过程中,灯频繁的开关,会影响灯的寿命,另外当人员在感测距离外时,灯具处于熄灭状态,环境一片漆黑,无法辨识行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灯频繁的开关,会影响灯的寿命,另外当人员在感测距离外时,灯具处于熄灭状态,环境一片漆黑,无法辨识行进的方向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本专利技术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园区道路两旁的路灯,以及设置在路灯的灯杆上且对人流进行检测的光电传感器;所述的路灯灯杆上的子控制器,所述控制上设有通信模块,且相邻的子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路灯上设有照明灯和电阻调节机构,所述照明灯经电阻调节机构与子控制器连接;所述子控制器上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电阻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照明灯的亮度。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内设有串联在照明灯和子控制器之间的滑动变阻器,所述防护壳体上设有对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端进行移动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定位壳体上的平行设置转动丝杆和限位光杆,所述转动丝杆上设有沿转动丝杆移动的滑动块,所述限位光杆上设有沿限位光杆移动的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块与滑动套筒之间设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经定位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端相固定,所述防护壳体上设有驱动转动丝杆转动的减速电机,且所述减速电机与子控制器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照明灯与滑动变阻器之间设有过流保护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含电流互感器、控制器PWM、磁隔离变压器Q、运算放大器U、带磁变压器L、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
[0008]其中,带磁变压器L的L1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控制器PWM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带磁变压器L的T1

端连接,带磁变压器L的T2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预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
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磁隔离变压器Q的T5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Vcc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带磁变压器L的T2

端连接,电流互感器与带磁变压器L耦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总控制器,且每个子控制器均与总控制器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对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间隔进行检测的视觉相机,且所述视觉相机与总控制器连接,总控制器与子控制器连接;所述视觉相机检测到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通过间隔达到设定值时,则总控制器对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照明灯为最亮状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路灯上固定有保护壳体,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在保护壳体内,且所述保护壳体内设有供光电传感器的光路穿过的透明镜片,且所述保护壳体上设有用于对透明镜片进行清洗的清洁机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保护壳体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用于与透明镜片的外表面接触的刮板,所述刮板上设有与透明镜片接触的橡胶层。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保护壳体内的水泵以及储液筒,所述保护壳体上设有朝向透明镜片的喷头,所述喷头、水泵和储液筒经输送管连接。
[0014]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1、首先在夜晚状况下,当视觉相机检测到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通过间隔达到设定值时,则总控制器对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照明灯为最亮状态,同时关闭光电传感器;而当视觉相机检测到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通过间隔未达到设定值时,则总控制器对解除对子控制器的控制,利用子控制器对照明灯进行照明控制;
[0016]步骤2、首先在夜晚自然少人的状况下,通过电阻调节机构将照明灯调节到暗光状态;且前后相邻之间的子控制器通过通信建立通信连接;两端的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为开启状态,其余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为关闭状态。
[0017]步骤3,而有人通过此路段时,则路端前端的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人流通过时,则子控制器控制电阻调节机构将照明灯调节到明亮光照,通过将有人通过的信息传递给前后相邻路灯的子控制器上,则前后相邻路灯上的子控制器则控制电阻调节机相邻的路灯上的将照明灯调节到明亮光照;同时将前后相邻的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开启;
[0018]步骤4,而当人流经过后续路灯时,被后续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则将人流通过信息发送给该前后相邻的路灯上的子控制器,则先亮起的相邻路灯则延时n秒转到暗光状态。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该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首先在夜晚状况下,当视觉相机检测到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通过间隔达到设定值时,则总控制器对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照明灯为最亮状态,同时关闭光电传感器;而当视觉相机检测到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通过间隔未达到设定值时,则总控制器对解除对子控制器的控制,利用子控制器对照明灯进行照明控制;步骤2、首先在夜晚自然少人的状况下,通过电阻调节机构将照明灯调节到暗光状态;且前后相
邻之间的子控制器通过通信建立通信连接;两端的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为开启状态,其余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为关闭状态。步骤3,而有人通过此路段时,则路端前端的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人流通过时,则子控制器控制电阻调节机构将照明灯调节到明亮光照,通过将有人通过的信息传递给前后相邻路灯的子控制器上,则前后相邻路灯上的子控制器则控制电阻调节机相邻的路灯上的将照明灯调节到明亮光照;同时将前后相邻的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开启;步骤4,而当人流经过后续路灯时,被后续路灯上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则将人流通过信息发送给该前后相邻的路灯上的子控制器,则先亮起的相邻路灯则延时n秒转到暗光状态。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路灯光亮进行调节,当人流数量以及人流通过间隔达到设定值时,则总控制器对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照明灯为最亮状态,同时关闭光电传感器。而无需反复对照明灯进行反复开关,避免对照明灯造成损伤,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园区道路两旁的路灯(1),以及设置在路灯(1)的灯杆上且对人流进行检测的光电传感器(2);所述的路灯(1)灯杆上的子控制器(3),所述控制上设有通信模块(4),且相邻的子控制器(3)之间的通信模块(4)通信连接;所述路灯(1)上设有照明灯(5)和电阻调节机构(6),所述照明灯(5)经电阻调节机构(6)与子控制器(3)连接;所述子控制器(3)上设有光敏传感器(7),所述电阻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照明灯(5)的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调节机构(6)包括设置在防护壳体(601),所述防护壳体(601)内设有串联在照明灯(5)和子控制器(3)之间的滑动变阻器(602),所述防护壳体(601)上设有对滑动变阻器(602)的移动端进行移动调节的调节机构(603);所述调节机构(603)包括设置在定位壳体(601)上的平行设置转动丝杆(604)和限位光杆(605),所述转动丝杆(604)上设有沿转动丝杆(604)移动的滑动块(606),所述限位光杆(605)上设有沿限位光杆(605)移动的滑动套筒(607),所述滑动块(606)与滑动套筒(607)之间设有移动座(608),所述移动座(608)经定位件与滑动变阻器(602)的移动端相固定,所述防护壳体(601)上设有驱动转动丝杆(604)转动的减速电机(609),且所述减速电机(609)与子控制器(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5)与滑动变阻器(602)之间设有过流保护器(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照明延时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器包含电流互感器、控制器PWM、磁隔离变压器Q、运算放大器U、带磁变压器L、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其中,带磁变压器L的L1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控制器PWM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带磁变压器L的T1

端连接,带磁变压器L的T2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预算放大器U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磁隔离变压器Q的T5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Vcc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带磁变压器L的T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眈眈黄圣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黄氏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