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75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机架装置、装载分弹装置、底部补弹装置Ⅰ、底部补弹装置Ⅱ、弹道Ⅰ、弹道Ⅱ;装载分弹装置安装在机架装置顶部,底部补弹装置Ⅰ、底部补弹装置Ⅱ分别安装在机架装置中部两侧,弹道Ⅰ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底部一侧,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Ⅰ顶部上部,弹道Ⅱ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底部另一侧,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Ⅱ顶部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对不同高度的机器人进行补给,提高补给装置的实用性;该补给装置还可与其他方面结合,应用范围广;机械机构设计简单,易加工、成本低;可降低人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属于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机器人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有的机器人具有发射机构,能够自动的发射弹丸进行射击,从而对一些物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设计一种自动对机器人进行补给的装置,不用靠人为对机器人进行补给,减少人为补给的时间,提高机器人补给效率和补给准确率,利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补给,还可以降低给人带来的伤害和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以解决现有机器人补给效率低、准确率低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包括机架装置1、装载分弹装置2、底部补弹装置Ⅰ3、底部补弹装置Ⅱ4、弹道Ⅰ15、弹道Ⅱ16;装载分弹装置2安装在机架装置1顶部,底部补弹装置Ⅰ3、底部补弹装置Ⅱ4分别安装在机架装置1中部两侧,弹道Ⅰ15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2底部一侧,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Ⅰ3顶部,弹道Ⅱ16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2底部另一侧,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Ⅱ4顶部,机架装置1包括支撑型材Ⅰ8、机架底部型材9、机架侧部型材10、机架顶部型材11、支撑型材Ⅱ12、支撑型材
ⅢⅠ
13、顶部型材14;机架底部型材9、机架侧部型材10、机架顶部型材11相互连接组成机架,支撑型材
ⅢⅠ
13安装在机架侧部型材10上,起支撑整体机架装置1作用,支撑型材Ⅱ12安装在机架顶部型材11上,支撑型材Ⅰ8安装在支撑型材Ⅱ12中部,顶部型材14安装在支撑型材Ⅱ12顶部,装载分弹装置2包括储弹仓Ⅰ17、顶部支撑板19、螺钉Ⅱ20;顶部支撑板19通过螺钉Ⅱ20安装在机架装置1的顶部型材14上,顶部支撑板19中部开设有两个孔Ⅱ47,储弹仓Ⅰ17底部开设有两个孔Ⅰ18,孔Ⅰ18大小与孔Ⅱ47大小相等,储弹仓Ⅰ17安装在顶部支撑板19中部,储弹仓Ⅰ17的两个孔Ⅰ18位置与顶部支撑板19的两个孔Ⅱ47位置对应,底部补弹装置Ⅰ3包括支座5、螺钉Ⅰ6、光杆Ⅰ7、直线轴承21、橡皮筋22、上板23、双头螺柱Ⅰ24、螺母25、双头螺柱Ⅱ26、双头螺柱Ⅲ27、中上板28、中下板29、储弹仓Ⅱ30、底部支撑板Ⅰ31、底部支撑板Ⅱ32、双头螺柱Ⅳ33、U形板34、轴承固定板36、舵机38、螺钉Ⅲ39、法兰盘40、螺钉Ⅳ41、光杆Ⅱ48;支座5通过螺钉Ⅰ6安装在机架顶部型材11上,光杆Ⅰ7安装在支座5上,两个直线轴承21分别安装在光杆Ⅰ7上,直线轴承21可沿着光杆Ⅰ7轴向滑动,轴承固定板36一面安装在直线轴承21上,橡皮筋22一端套在支座5上,另一端套在直线轴承21上,光杆Ⅱ48通过支座5安装在轴承固定板36另一面上,光杆Ⅱ48上也安设有直线轴承21,底部支撑板Ⅱ32安装在光杆Ⅱ48的直线轴承21上,底部支撑板Ⅰ31通过双头螺柱Ⅲ27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Ⅱ32一面,第一块U形板34通过双头螺柱Ⅳ33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Ⅱ32另一面上,第二块U形板34通过双头螺柱Ⅳ33安装在第一块U形板34下部,U形板34上开设有U型槽46,底部支撑板Ⅰ31上分别开设有孔

43、
舵机安装孔Ⅰ44,底部支撑板Ⅱ32上分别都设有孔

42、舵机安装孔Ⅱ45,舵机38通过螺钉Ⅳ41安装在舵机安装孔Ⅰ44和舵机安装孔Ⅱ45内,法兰盘40安装在舵机38上,中下板29中部通过螺钉Ⅲ39安装在法兰盘40上,中上板28、中下板29上均开设有三个同样大小的孔Ⅳ37,中上板28通过双头螺柱Ⅱ26安装在中下板29上,三个大小相同的储弹仓Ⅱ30分别安装在中上板28、中下板29的孔Ⅳ37内,上板23通过双头螺柱Ⅰ24和螺母25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Ⅰ31上,上板23上开设有孔Ⅲ35,底部补弹装置Ⅱ4与底部补弹装置Ⅰ3结构、功能相同,底部补弹装置Ⅰ3通过支座5安装在机架装置1的机架顶部型材11上。
[0005]底部补弹装置Ⅱ4也包括支座5、螺钉Ⅰ6、光杆Ⅰ7、直线轴承21、橡皮筋22、上板23、双头螺柱Ⅰ24、螺母25、双头螺柱Ⅱ26、双头螺柱Ⅲ27、中上板28、中下板29、储弹仓Ⅱ30、底部支撑板Ⅰ31、底部支撑板Ⅱ32、双头螺柱Ⅳ33、U形板34、轴承固定板36、舵机38、螺钉Ⅲ39、法兰盘40、螺钉Ⅳ41、光杆Ⅱ48;支座5通过螺钉Ⅰ6安装在支撑型材Ⅰ8上,光杆Ⅰ7安装在支座5上,两个直线轴承21分别安装在光杆Ⅰ7上,直线轴承21可沿着光杆Ⅰ7轴向滑动,轴承固定板36一面安装在直线轴承21上,橡皮筋22一端套在支座5上,另一端套在直线轴承21上,光杆Ⅱ48通过支座5安装在轴承固定板36另一面上,光杆Ⅱ48上也安设有直线轴承21,底部支撑板Ⅱ32安装在光杆Ⅱ48的直线轴承21上,底部支撑板Ⅰ31通过双头螺柱Ⅲ27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Ⅱ32一面,第一块U形板34通过双头螺柱Ⅳ33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Ⅱ32另一面上,第二块U形板34通过双头螺柱Ⅳ33安装在第一块U形板34下部,U形板34上开设有U型槽46,底部支撑板Ⅰ31上分别开设有孔

43、舵机安装孔Ⅰ44,底部支撑板Ⅱ32上分别都设有孔

42、舵机安装孔Ⅱ45,舵机38通过螺钉Ⅳ41安装在舵机安装孔Ⅰ44和舵机安装孔Ⅱ45内,法兰盘40安装在舵机38上,中下板29中部通过螺钉Ⅲ39安装在法兰盘40上,中上板28、中下板29上均开设有三个同样大小的孔Ⅳ37,中上板28通过双头螺柱Ⅱ26安装在中下板29上,三个大小相同的储弹仓Ⅱ30分别安装在中上板28、中下板29的孔Ⅳ37内,上板23通过双头螺柱Ⅰ24和螺母25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Ⅰ31上,上板23上开设有孔Ⅲ35,底部补弹装置Ⅰ3与底部补弹装置Ⅱ4在机架装置1上的安装高度不一样,底部补弹装置Ⅱ4通过支座5安装在机架装置1的支撑型材Ⅰ8上,这样能够保证对不同高度的机器人进行补给。
[0006]弹道Ⅰ15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2的一个孔Ⅱ47内,弹道Ⅰ15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Ⅰ3的上板23的孔Ⅲ35内,弹道Ⅱ16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2的另一个孔Ⅱ47内,弹道Ⅱ16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Ⅱ4的上板23的孔Ⅲ35内。
[0007]储弹仓Ⅰ17底部为曲面结构,保证17mm直径的球状弹丸能够靠自重流向储弹仓Ⅰ17的两个孔Ⅰ18和孔Ⅱ47,从而流向弹道Ⅰ15和弹道Ⅱ16,进入底部补弹装置Ⅰ3和底部补弹装置Ⅱ4。
[0008]一种基于RM机器人补给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弹丸通过外部补给装置流入储弹仓Ⅰ17,储弹仓Ⅰ17设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孔Ⅰ18,一部分弹丸通过孔Ⅰ18流向弹道Ⅰ15,另一部分弹丸通过孔Ⅰ18流向弹道Ⅱ16,流向弹道Ⅰ15的弹丸流向底部补弹装置Ⅰ3中的储弹仓Ⅱ30中,流向弹道Ⅱ16的弹丸流向底部补弹装置Ⅱ4中的储弹仓Ⅱ30中,当弹丸流向补弹装置Ⅰ3和底部补弹装置Ⅱ4中的储弹仓Ⅱ30时,因为底部支撑板Ⅰ31上面只设有一个孔

43,故有两个储弹仓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M机器人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装置(1)、装载分弹装置(2)、底部补弹装置Ⅰ(3)、底部补弹装置Ⅱ(4)、弹道Ⅰ(15)、弹道Ⅱ(16);装载分弹装置(2)安装在机架装置(1)顶部,底部补弹装置Ⅰ(3)、底部补弹装置Ⅱ(4)分别安装在机架装置(1)中部两侧,弹道Ⅰ(15)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2)底部一侧,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Ⅰ(3)顶部,弹道Ⅱ(16)一端安装在装载分弹装置(2)底部另一侧,另一端安装在底部补弹装置Ⅱ(4)顶部,机架装置(1)包括支撑型材Ⅰ(8)、机架底部型材(9)、机架侧部型材(10)、机架顶部型材(11)、支撑型材Ⅱ(12)、支撑型材
ⅢⅠ
(13)、顶部型材(14);机架底部型材(9)、机架侧部型材(10)、机架顶部型材(11)相互连接组成机架,支撑型材
ⅢⅠ
(13)安装在机架侧部型材(10)上,支撑型材Ⅱ(12)安装在机架顶部型材(11)上,支撑型材Ⅰ(8)安装在支撑型材Ⅱ(12)中部,顶部型材(14)安装在支撑型材Ⅱ(12)顶部,装载分弹装置(2)包括储弹仓Ⅰ(17)、顶部支撑板(19)、螺钉Ⅱ(20);顶部支撑板(19)通过螺钉Ⅱ(20)安装在机架装置(1)的顶部型材(14)上,顶部支撑板(19)中部开设有两个孔Ⅱ(47),储弹仓Ⅰ(17)底部开设有两个孔Ⅰ(18),孔Ⅰ(18)大小与孔Ⅱ(47)大小相等,储弹仓Ⅰ(17)安装在顶部支撑板(19)中部,储弹仓Ⅰ(17)的两个孔Ⅰ(18)位置与顶部支撑板(19)的两个孔Ⅱ(47)位置对应,底部补弹装置Ⅰ(3)包括支座(5)、螺钉Ⅰ(6)、光杆Ⅰ(7)、直线轴承(21)、橡皮筋(22)、上板(23)、双头螺柱Ⅰ(24)、螺母(25)、双头螺柱Ⅱ(26)、双头螺柱Ⅲ(27)、中上板(28)、中下板(29)、储弹仓Ⅱ(30)、底部支撑板Ⅰ(31)、底部支撑板Ⅱ(32)、双头螺柱Ⅳ(33)、U形板(34)、轴承固定板(36)、舵机(38)、螺钉Ⅲ(39)、法兰盘(40)、螺钉Ⅳ(41)、光杆Ⅱ(48);支座(5)通过螺钉Ⅰ(6)安装在机架顶部型材(11)上,光杆Ⅰ(7)安装在支座(5)上,两个直线轴承(21)分别安装在光杆Ⅰ(7)上,轴承固定板(36)一面安装在直线轴承(21)上,橡皮筋(22)一端套在支座(5)上,另一端套在直线轴承(21)上,光杆Ⅱ(48)通过支座(5)安装在轴承固定板(36)另一面上,光杆Ⅱ(48)上也安设有直线轴承(21),底部支撑板Ⅱ(32)安装在光杆Ⅱ(48)的直线轴承(21)上,底部支撑板Ⅰ(31)通过双头螺柱Ⅲ(27)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Ⅱ(32)一面,第一块U形板(34)通过双头螺柱Ⅳ(33)安装在底部支撑板Ⅱ(32)另一面上,第二块U形板(34)通过双头螺柱Ⅳ(33)安装在第一块U形板(34)下部,U形板(34)上开设有U型槽(46),底部支撑板Ⅰ(31)上分别开设有孔

(43)、舵机安装孔Ⅰ(44),底部支撑板Ⅱ(32)上分别都设有孔

(42)、舵机安装孔Ⅱ(45),舵机(38)通过螺钉Ⅳ(41)安装在舵机安装孔Ⅰ(44)和舵机安装孔Ⅱ(45)内,法兰盘(40)安装在舵机(38)上,中下板(29)中部通过螺钉Ⅲ(39)安装在法兰盘(40)上,中上板(28)、中下板(29)上均开设有三个同样大小的孔Ⅳ(37),中上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博王娟钱斌缪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